説到漢語拼音,今人大多會想到周有光,從大小的媒體上都可見稱其爲“漢語拼音之父”。今天我要説的不是拼音本身,我想説的是可笑今人認父之易,爲父之賊何其多也。
十數年前,我曾爲搞清漢字繁簡之爭而去多倫多大學的圖書館查資料。多大有數十個圖書館,很驚人嗎?非也,此爲北美大學之常態。我去得最多的是鄭裕彤東亞圖書館(The Cheng Yu Tung East Asian Library),它居於羅伯兹圖書館(Robarts Library)的第八層。我愛北美的大學,都是開放型的,更愛北美大學的圖書館,因爲也是開放型的。旣非教職員工,亦非學生,更無專家學者名頭,在國人眼中業於卑賤的我,當年曾在多倫多自由自在地逛過好幾個大學的圖書館。説來很難讓人相信,大學的圖書館竟會對全社會開放,但這就是眞的。我進那些圖書館,旣沒有門衞,亦無保安,裏面的員工對我亦是不查不問,來去自如,信馬由韁。若是有任何疑問,找工作人員相詢,其服務即專業亦禮貌,快哉。這就是所謂的“有教無類”吧?
當年曾在鄭裕彤東亞圖書館見過一本關於漢語拼音的書,作者不是周有光。因當時興趣不在於此,未曾細讀,也就置之腦後了。
日前偶翻舊書,又見相似之書,但不知是否爲我在鄭氏圖書館所見之同一本。書名爲《新文字拼音方案》,編著者林濤,光華書店出版。初版在大連,一九四七年未注月份,我見到的是一九四八年三月,哈爾濱三版,第三版發行數爲一萬七千册。一年間,該書三版,第三版以數萬册計,可見當時受喜之程度。奇者,今國内語言專家學者及史學界未見提及。
林濤,原名林漢逹,慈溪人氏,生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十七日。私塾啟蒙,民國十年入之江大學,民國十三年畢業任教寧波四明中學。民國十七年供職上海世界書局,漸陞爲英文編輯部主任、出版部主任。民國二十六年赴美,於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獲博士,回國执教於中共華東局所屬之華東大學。後受派赴東北,任關東文協理事長,大連新文字協會主任,光華書店總編輯,遼北省教育?長。共産黨執政,曾任燕京大學教務長,中央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全國掃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長,亦曾爲《中國語文》雜志總編輯。不管按什麽標準,應該算是專家或學者吧。一九五八年打爲右派,文革陞級爲反革命,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六日逝於京城。
《新文字拼音方案》以英文字母爲標記,其内容幾於現行之拼音方案重合但更全面,且邏輯性、關聯性、擴展性似更勝。所有的音及規則完全是從中華民國已經實行的注音係統上照搬,僅是把注音的符号改爲西語字母代替。從我的角度看,很多的音可能就是爲了方言而設,但在一九五八年推行的拼音方案中把這些都消滅殆盡。從現今台灣實行的注音係統看來,就似乎不存在這種情况。我遍查大陆拼音之功臣榜,所有人員除去林漢逹外皆無專門著作或文章係統談及拼音方案,大多都是論及拼音之“優點”及“長處”,而周有光爲何獨占貪天之功,因所有在榜之人及與其事者皆爲天人所隔,今天怕是難覓其踪了。在結束本文之前,再提一下對於漢語拼音在今天的一個結論:無論漢語拼音方案采用漢字式字母還是拉丁字母,人們都宣稱它們是符合“民族形式”的,而周有光説,字母的民族形式已經逐漸居於次要地位了。多説無宜,貼幾張圖請各位自己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