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二组问题:“能否简单讲讲沈老住在武康大楼时的工作、生活状况?你们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记忆?(包括解放初、文革中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时期 )”第二组答言分六段(A)(B)(C)(D)(E,略)和(F,本篇)。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6):生活
陈保平(采访) 沈亚明(口述)
第二组答言(F)
问:生活状况?
答:问家庭生活,还是爹爹个人生活习惯?都有可以讲的,但要想一想。
如果说社交,那么我家可以说是个大客厅,不是沈家一家的历史。到我家来的人各行各业,全国各地,还有海外。
来人常常跟工作分不开,随便举个例子:古琴界聚会,还有上海之春演出的有些排练,都是在我家进行的。小人读小学之前,还不大晓得怕难为情。爹爹叫我在家里为他们报幕,让他们有现场感。后来有人讲小姑娘不错啊,有一两次正式演出,干脆叫我上台报幕。
再往生活方面、私人来往方面想。有一段辰光,差不多天天夜里,有人来喝咖啡。我稍许大一点看了民国年代文字再回想,大概就是所谓“沙龙”。不同圈子的人分批来,轮流来。
平常,爹爹姆妈也会让子女尝尝咖啡,当然是早上。不晓得为啥,夜里的咖啡闻起来特别香,吸引小人想挤进大人堆里去。爹爹姆妈对子女蛮平等,没啥东不许西不许的硬性规定,主要靠引导。有意思的倒是,大人们夜里到我家来喝咖啡,客人“教训”沈家小囡,喝咖啡睡不着觉,客客气气地把我们“引导”出客厅。
(我还记得“训”我的人当中一个,是陈传熙,上海电影乐团指挥。后来我长到十几岁,陈传熙跟他夫人邵乃偲都是我的忘年交。尤其邵乃偲,把她家藏的翻译小说,一本一本偷偷拿给我看。还对我说:“我连儿子也不给看。”结果她儿子正好进门听到,接口说:“我早就偷出来自己看了。”邵乃偲是邵飘萍二女儿,一口京腔,非常好听,我和她家人说普通话。)
喝咖啡是预先约好的,每批人不多,像是算好人头的。现在想,大概是爹爹弄到进口咖啡,分量有限,所以客人不让小人挤进来。
另外,爹爹经常事先不计划,就开口留人“吃便饭”。客人总归要客气几句,爹爹就讲:便当的便当的,邵嫣贞烧菜快来西。那么姆妈急煞了,老早不用冰箱,天天早上买菜是算好一天分量的。姆妈医护人员出身,特别讲究卫生,不喜欢留剩菜的。偏偏姆妈总归能够急中生智,弄出一桌蛮象样的菜来。那么爹爹真的当作是便当的,老毛病不改。
文革头几年,大家不敢来往。我跟姐姐两个人轮流做家务,后来姐姐下乡,家里我烧饭。早上买五分洋钿青菜,换花样么,四分洋钿豆腐,或者三分洋钿冬瓜。因为没人来“吃便饭”,所以我当家蛮好当。
再后来,老朋友又慢慢走动了。因为我家住房压缩,又是里弄的专政对象,我们往外跑多一点。爹爹介绍我认识的忘年交,如果没受太大冲击,看我是少年,长得比较瘦,碰到家里有好吃的,就招呼我一起吃,想起来感动。
改革开放后,来我家的人又多起来了,虽然不能在我家开会,但是来寻爹爹帮忙解决问题的人不断。吃便饭当然也常常有,再讲后来我家有冰箱了。
问:你们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记忆?
答:指对爹爹的记忆?太多了。以后专门讲。
[未完]
上一篇:沈仲章在武康大楼(5):资本家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下一篇:沈仲章在武康大楼(7):近邻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小系列编者按】2021年,沈亚明接受了一个采访。2022年3月4日《解放日报》刊发了经采访者整理的访谈稿件缩减版,而完整版见《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陈保平、陈丹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征得采访者与口述者同意,从未经整理的2021年访谈纪录底本中,节选转载,口述者拙情增补修改。
【相关阅读】
沈亚明《众星何历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们》,中华书局2022(分别点击书名与出版社,各自链接一篇书评);纸质版(北美);电子版; Kindle版; AppleBook; 纸质/电子版(中国)
沈亚明《沈仲章与居延汉简:从北平到天津》中西书局2023(2024年3月上架,中国图书网,苏宁易购)首本《沈仲章与居延汉简》出版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1):入住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武康大楼这艘船上的沈仲章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多才多艺的舅舅沈仲章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我所知道的沈仲章先生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上一篇: 沈仲章在武康大楼(5):资本家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下一篇:沈仲章在武康大楼(7):近邻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