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偶遇(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雪后天晴,阳光明媚,是个散步的好日子。

过马路等信号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手拽住。回头一看,是老朋友老王,也出来散步。平时散步总是碰到他们两口子,今天就他一人,我就纳闷:你太太呢?老王答道:她腿疼,不爱出来。岁数大了,总是有点毛病的。

每次遇到老王都要和他聊一阵,老王是生物学博士,一只在爱因斯坦医学院做研究,满肚子学问。每次和他聊天我都收获不少。我俩边走边聊,我说:我家遗传不好,我几个姑姑都是老了腿疼,是不是基因缺陷啊?老王说:别信什么基因说法,不靠谱。接着老王给我讲起美国著名生物学作家Philip Ball的一本新书《How Life Works: A User’s Guide to the New Biology》。

在这本书里,菲利普认为人体并不像生物学家描述的那样简单,用基因图谱解释人体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因为细胞和基因并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和软件的关系。基因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复生和再造。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验,即将一个猴子身上控制心脏搏动的基因去除,猴子的心跳变得紊乱,但猴子并没有因此死亡,一个月后,猴子的心脏波动恢复正常。检查后发现,被去除的基因又出现了。因此,菲利普认为,基因决定论是一种新的教条。

因此,菲利普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是什么让一个生物体具有生命力。主题是代理能力——生物体带来对自己或环境的变化以达到目标的能力。他认为,这种代理能力归因于整个生物体,而不仅仅是它们的基因组。基因、蛋白质和进化等过程并没有目标,但人类当然有。植物和细菌也有,在更简单的层面上——例如,细菌可能会避开某些刺激并被吸引到其他刺激。这种方式上的推翻基因组的地位颠覆了当前对生物学的标准观点,我认为这样的挑战是当下迫切需要的。

今天聊的第二个话题是关于断食和辟谷的。我虽然相信辟谷对身体有好处,这是基于我自己的辟谷实践,但什么机理一直不清楚。我太太做糖尿病研究时也发现这个现象。大约十几年前,我太太做糖尿病研究时发现,每天吃的很饱的小白鼠大约有一半会得糖尿病,而且寿命也大大不如挨饿得小白鼠。挨饿得小白鼠不仅没有得糖尿病的,而且寿命也比吃饱的小白鼠明显长处不少,具体多少我忘了。但什么机理他们不清楚,也没有进一步研究。

老王告诉我,这个机理早就由分子生物学解释了。这个实验他自己都做过,在人吃饱的时候,肝脏里的四十多种酶都处于休眠状态,但断食12小时候后,这些酶都被激活,开始工作,即开始清理细胞里的垃圾。这就是断食功能的分子生物学解释。

他是专门研究肝脏功能的,主要研究身体自带的分子机器人,即能够在细胞里走动的蛋白,他说这个分子机器人有头有腿,腿就叫protein motor。我听了觉得很神奇。

在林荫大道走了俩来回后,我和老王分手。我说明天再散步我约你一起,你继续给我讲故事吧。你这些故事比看科幻小说还有意思。:)

为人父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m6799' 的评论 : 算的。如果你睡到九点才吃早饭,那清道夫酶就工作了三小时。:)
mm6799 发表评论于
请问辟谷的断食时间怎么计算, 如果晚上六点钟吃完晚饭,睡觉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算断食十二小时吗?如果算,那每天都在断食?谢谢
为人父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如果导致营养不良就跑到另一个极端了,断食时间长一点和营养不良还是有区别的。:)
为人父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笑薇.' 的评论 : 还像是HCN4基因编码。
笑薇. 发表评论于
看来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如果饥饿可以使得人更健康则解决许多问题。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一定的饥饿状态。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是,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寿命都短。不知道老王怎么解释。

谢谢分享! 都是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令人思考。
笑薇. 发表评论于
哪个基因是主导猴子心脏搏动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