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一 》杂言

 

《凉州词二首·其一 》(又名“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近现代的文学史教材无一例外提到这首诗, 加上此诗入选全国小学课本,估计现今一家三代都学过此诗,“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人人能诵。在唐诗排行榜(王兆鹏 邵大为 张静 唐元编著)中王之涣的《凉州词》(七绝) 列第三 ,他的《登鹳雀楼》(五绝) 列第四。

 

此外,历代评点家对《凉州词》也十分关注,就唐人七绝谁可压卷这一问题各持己见,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则认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应当从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王之涣的《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选。“唐诗汇评” 中称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和王之涣的“凉州词” ,神骨声调当为伯仲,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清代学者王士祯见解独到,在《唐诗别裁》有: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之《早发白帝城》、王昌龄之“奉帚平明”(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各种说法,王之涣的《凉州词》 总在七绝之冠。

 

由于此诗版本的差异,不少人在“黄沙”和“黄河”之间、“直上”和“远上”之间争论。如中华书局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1948) 和上海古籍“千首唐人绝句”(1985)就写作“黄沙直上”,连为王之涣作广告的“旗亭画壁”的原作“集异记”也作“黄沙直上”(见“全唐五代笔记 三秦出版社 直版本 (2012)”), 另外,唐人绝句精华 (刘永济)中提到計有功(宋)《唐詩紀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離黄河流域甚遠,作河非也。且首句寫关外之景,但見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連,已令人生荒遠之感。再加第二句寫其空曠寥廓,愈觉难堪。乃於此等境界之中忽聞羌笛吹《折楊柳》曲,不能不有“春風不度玉门关”之怨詞。王之涣是想描述“春光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景象,这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美显然不匹配。有人认为单就视觉而言,“黄沙直上”也不输于“黄河远上”。“黄沙直上”,这是只属于塞外的异域景象。诗人的原句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因为这四个字准确地勾勒了狂风席卷起黄沙扶摇直上云天的塞外景象,不论从诗意还是诗境来说就都很贴切了,况且当时的大家皆用“黄沙”写塞外之景: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岑参《过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张谓 《代北州老翁答》)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陈子昂 《感遇(其三)》)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李白《战城南》)

云班“去甘肃时专门去了玉门关一游,”看到的也是“那荒凉风沙地” 。

如此而言,看来“黄沙”占了上风,否!程千帆、沈祖棻合作选注的《古诗今选》中提到,《凉州词》只是乐章名词,此诗另有一名“出塞”,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出征的军人走向边塞,首先看到的是“母亲河”(从现代说法有保卫黄河之意,呵呵),然后又走到万仞山中一片孤城,还要走出“春风不到”的玉门关!整首诗的意思完整了!

 

最后,“黄沙” 和“黄河”是怎么产生的呢?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中文书写的误识。“河”的草书和“沙”非常相像(特请书法大师宋振华先生,书写了这首诗,见照),单看一个字,“河”或是“沙”,纵是书法家,也难以一眼认定,甚至也会认错。当这个形体的草字与“黄”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黄河”,因为王之涣曾写过名句“黄河入海流”。宋振华先生现为人民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文艺家协会美国分会长,他的书法作品见诸澳门艺术名家邮票(2023)和法国,比利时,德国,奥地利纪念邮票(2024) (另文解绍) 

 

到底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正应了“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所说, 务实者倾向于“黄沙直上”,浪漫者情钟于“黄河远上”!

此外,尚有“春风不度”和“春光不度”,“春光不过”之争。正是如此争议,越发使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 》人气影响力大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