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个励志故事,其实经不起推敲。首先,铁杵磨成针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蠢笨行为,除了磨出来的毅力,其他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其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要把朽木变成可以雕刻的良材,而不是把已经锻造好的杵变成针。磨杵变成针,也不是质的变化。最后,如果李白没有从老奶奶的行为中看见毅力,而只是学了蠢笨,那么,他今后的成长道路,就是一个没有灵气、没有创意,靠一股子蛮力和意志,最多是个铁匠或矿工,而不是诗人。
问题不出在李白和老奶奶身上,大家也基本同意这是一个不靠谱的虚构。问题是如此不合逻辑的虚构,为什么成为传奇(legend)?要知道,一个虚构在某文化中成为传奇,就说明符合该文化的价值判断。类似经不起推敲的传奇很多,比如靠偷窥洗澡和偷人衣服逼婚的牛郎,和人贩子或铁某女的“丈夫”有多少区别呢?若真是两情相悦,等仙女穿好衣服,好好谈,好好追求,不也是“人间佳话”吗?
传奇的生态圈关键不是其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行为,而是传递传奇的民众。牛郎不仅变成了反抗包办婚姻、封建礼教的勇士,而且变成了天上最亮的星,世代为人景仰。李白和奶奶进入最elementary基本的课本,变成所有小学生的榜样,面对学习的枯燥乏味,就觉得这是铁杵,是老师故意祭出给大家练毅力的。
其实毅力不一定要和枯燥搭配。很多有成就的学者,都有超人的毅力,都克服了做学问的枯燥,但是他们的毅力用来保持持久的进取心,他们克服枯燥是凭着对学问的挚爱、对世界的好奇、对成就的追求。同时,毅力不是蛮干,明明有针卖,何必去磨杵?现在有电子图书馆,就不必学马克思去伦敦图书馆,把人家地板磨出鞋印子,显得很刻苦。
什么时候,该文化可以诞生一个传奇:铁针磨成杵,倒是比较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