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状况

把特殊经历写下来, 供大家分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九十岁的退休儿科医生田大夫, 有三个女儿两周前的一天,她在加拿大的大女儿,清晨起来,象往常一样查看微信,屏幕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是:“到急诊室了” ,这是田大夫三女儿发的。 老大心头马上一紧,心想,难道老太太又入院了?赶紧往上爬楼看微信。读着田大夫在澳大利亚的二女儿和在囯内三女儿的对话, 她立刻明白了一切。老二、老三的对话是在周曰,澳大利亚的晚上和中国的下午。妈妈确实是又去了医院。

怎么会这样突然?自2022年十一月底,田大夫从医院出院一年多以来,这是第一次又进医院大门。当年八月份,田大夫因头晕、背痛、影响翻身起床而住院,她经历了繁杂检查和多科治疗,与死亡擦肩而过。十一月底,病情稳定,加之囯内新冠解封,家人带着田大夫匆忙出院,与等候在老三家的老大见了面。自此,她的身体状况跌宕起伏,在那段全家人都没能辛免新冠感染的日子,她也感染了两次新冠。好在,2023年三月、四月后,她的身体逐渐恢复,去掉了鼻饲管,步入了正常饮食,随着体重和思维渐入佳境,心情也舒畅了。虽然, 总还是小有情况出现,但一年来, 身体健康状况很平稳。

可是,两周多之前,老三和护工赵姐突然注意到,老太太现在睡觉多了,感觉白天晚上都在睡,只有坐起来还能清醒一会儿。而且, 现在几乎天天尿床,晚上也叫不醒。言语越来越少,有时候说不出想要说的话。当时,正赶上澳大利亚的外孙带着新婚媳妇回来看她,给了红包,就没话说了。以前,她肯定会说一些祝福的话语,现在什么都不说了。

回过头来, 再说二周前加拿大的早晨,老大微信爬楼, 知道了发生的事情。

老三说,昨天(去急诊前一天)中午开始,妈不想吃饭了,吃了平时的一半,晚上几乎一点也没吃,看着她疲倦无力,就喂她吃饭,喂她,她就吃,差不多也都吃进去了。舌苔比较厚,有点黄。今天早饭还凑合,中午吃饭,动作更慢了,吃了几口,就不吃了,说不好吃,喂了两口,也不吃,好像一点劲也没有了,又补喂了50 毫升的营养液。

在澳大利亚做全科医生的老二问到,血糖如何? 不发烧吧?

老三立刻测血糖,手指血糖仪没有数据,只显示H I,说明血糖很高, 已经测不出来了!这就像指挥枪被触发了板机,一下惊醒了所有人。老二和老三马上做出决定,去急诊!全家人一起行动,老三和赵姐忙着收拾东西、给老太太穿戴,外孙将姥姥背下了楼,三女婿开车载着五人,急驶奔向省人民医院急诊室。

此后,全家人和田大夫开始了这段没有准备、异乎寻常的历程。

田大夫到达医院急诊室后,马上作了检查和抽血。手指血测血糖是26.5,血气测血糖是29。血液检查还好,没有明显的电解质失衡,只是白血球数量稍微有点高。

医生检查后,很快输液,用了降血糖的胰岛素。之后,血糖降到了19,但是一直有低烧,36.9 - 37度。内分泌医生会诊后 ,又给了一些具体治疗方案。

第二天早晨,内分泌医生指示,早上 、中午再测两次血糖,然后订个治疗方案,没什么新情况就可以回家,也可以住院,在内分泌科调理调理。那时,田大夫还有些体温,脉搏也很快,还是睡着不醒。三个女儿一直斟酌,是住院还是回家。担心病房的环境,会有感染什么病的危险,而且, 住进病房, 照顾老太太也不方便。最 后决定,如果下午体温没有继续往上升,血糖控制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那就回家。因为家里护理条件好,加上多年护理父母,老三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护理技能,打针、输液和抽血。

这急诊室短短的一昼夜,夜是难熬的一夜,昼是体力精神崩溃的一昼。夜里, 老三和赵姐在吵杂的急诊室,没处休息,只能断断续续地入眠,远在澳大利亚的老二也不得熟睡。白天,老三迫于奔命,不停跑腿、打电话联系人,安排所有事宜,准备回家用的针头、针管、输液器等等。远在西半球的老大,夜里没将手机静音,以便随时和老二、老三沟通。

好在一切如人所愿,田大夫体温没有继续升上去,所以第二傍晚,家人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带着还挂着输液瓶的她, 回到了家,这样, 急诊室的一昼夜就结束了!

回到了家,田大夫眼睛睁得大了些,喝了100毫升营养液,还吃了点羊汤。但大家紧张的心情还是没有放松,因为老太太还是老睡着不醒,还要继续抓紧治疗。当晚,因为原来的输液针头跑了出来,外孙又出去买了输液器,老三重新输上了液体。

回家第二天,田大夫就不那么睡不醒了,也不尿床了。在远方的老大、老二, 又听到了妈妈说话的声音,听起来精神好了一些。赵姐回忆道,当时离开医院的时候,还担心回家可怎么整呢,没想到恢复的这么快,真让人高兴。

接着, 家人反反覆覆讨论老太太的饮食和降血糖问题。

老大:因为以前吃的那种营养液不是针对糖尿病的病人, 我觉得能吃饭, 就不一定非要吃营养液了。现在我们知道, 她的血糖是主要问题,以前没好好控制饮食,现在尽量少吃主食和水果,多吃肉蛋、豆腐,会慢慢好起来。

老三:我今天和赵姐商量, 喝糖尿病病人营养液, 30 毫升/次,三次/天。怕减的太快,营养又跟不上。还是隔一顿吃营养液?

老大同意: 可以先每天营养液30毫升,尽量还是多吃饭,如果饭量可以的话,就减掉营养液,再加上你说的补钙、和补以前的其它营养东西。

老二:一顿饭一半菜,四分之一的淀粉,四分之一的肉。一份饭是自己的拳头大小, 所以, 两个拳头大小的菜, 一个拳头大小的饭, 一个巴掌的肉。饮食顺序是:先吃纤维,然后吃蛋白质和脂肪,最后吃淀粉和糖类。

老三:为了防止便秘, 我和赵姐商量,吃红薯就不吃别的,妈吃的量不多,然后就是隔天吃一顿或每天晚上吃红薯,吃两天,然后不吃红薯,用二姐给的通便药吃一袋,这样隔开。吃吃红薯,吃吃通便的。也不知道能不能行?以前是早饭 、晚饭,都吃一块红薯。

回家后, 用上了一种贴在皮肤上, 可以随时监测血糖的仪器 (瞬感) 。 根据监测血糖的数值, 老二又对胰岛素用量和时间, 做了系统的调整。

老二:糖化血红蛋白很高,很显然血糖控制不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好在我们现在知道了,今后好好控制血糖。

老二:注意, 每顿打胰岛素的时候, 是在刚开始吃饭, 或吃饭之前, 马上或举筷子吃饭的时候打。

以后的几天,  田大夫的食欲、体力 、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老三:今晚下班回来,看到妈妈吃晚饭的样子, 和晚饭后的聊天,我情不自禁的对赵姐说: 恢复了,这才是以前的老太太。

老大:  今天老太太还和我视频了十几分钟,除了说话稍微有点不清楚,基本和以前一样啦。

回家五、六天后, 老太太脑子很清醒了。

老三:昨天, 妈不让我上班走。我测完血糖就要走, 妈不高兴了, 说, 我们以前对待病人的态度, 那能说走就走呢 。 我赶紧坐下陪着妈妈,哄了哄。 过了一会儿, 妈说: 不应该和你生气,妈妈不好。我赶紧说:没有,我是你女儿,我刚才是着急去办事…..算是哄好了。

老三:晚饭后, 又开始让我陪了,之前都不叫我了。回屋上了床,躺下就闭住眼睛了。

今天, 田大夫从急诊室回来一周了。在加拿大的老大,清晨起来查手机,看到了 屏幕上的这句话,“姥姥活过来了” ,是老二发的一条微信,  这让老大心里一阵欢喜 。 她接着往上爬楼看微信,哇,原来是老太太跟着乐曲唱歌呢,整个下来, 半个多小时, 唱的都是我们熟悉的老歌。

这次田大夫突然发病, 说明老人的身体状况,真是瞬息万变,像过山车,急转直下。从开始感觉到老太太身体没劲,不想说话、嗜睡,到不想吃东西,区区只有几天!病情发展之迅速,让家人都还没来得及思考 。 她自己就像小孩一样, 也没有能力抱怨。孩子们都以为妈妈老了,只是觉得怎么老的这么快,难道变老会这么突然吗? 然而,没想到是糖尿病作怪。

孩子们都埋怨自己疏忽了,没有定期监测老太太的血糖。好在治疗及时,没有出大事。经过这周饮食和用药的调整,她的血糖波动逐渐趋于稳定,基本上达到了医生要求的指标。随着田大夫整体状况变好,家人紧张、悬浮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感觉好象打了一场胜仗 。 不过,战斗还在继续,病魔随时都在挑战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苦乐并存着。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老了没啥意思,想开了,人都得死,活在必须得有乐趣,如果这疼那疼的,实在难受,还不如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老了没啥意思,想开了,人都得死,活在必须得有乐趣,如果这疼那疼的,实在难受,还不如
Yazai 发表评论于
用俺老妈的话说:“老和阎王爷失约,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老人家得到儿女,护工的精心照顾,老有所依,有福之人哪!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老人家身体素质还不错,恢复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