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赤狩”(Akagari),意思是:“猎红”
英文:Red Purge;Red Scare
中文:“红色恐怖”、“红色恐慌”
“猎狐”(Foxhunting)运动是英国古老的王室贵族运动,是上流社会难以抗拒的传统。狩猎是英国古老的王室贵族运动,多次与英国贵族的冲突之下,终于在2005年英国颁布法令,明文禁止已经风行了六百年的古老贵族运动——猎狐运动。现如今,禁猎法令也无法阻止贵族猎狐的脚步。每到秋天,贵族们就要踊跃出动,集体猎狐,享受这个过程中的追逐乐趣。
“猎狐”在中国主要有两个含义:在反腐败斗争中,“猎狐”指的是追逃追赃行动,特别是指追捕那些逃逸到海外的贪官和其他经济犯罪嫌疑人。这些犯罪嫌疑人被比喻为“狐狸”,而执行追捕的警察则被比喻为“猎人”。
在文化领域,“猎狐”也是一部以经济犯罪调查为题材的电视剧的名称,剧情围绕经侦警察调查一起涉及股票的经济案件展开。中国的“猎狐”是与“打虎”“拍蝇”相同概念的运动。
打虎、拍蝇、猎狐、狠刹“四风”是反腐的最热关键词,对应着“上无禁区、下无死角、外无空白”的反腐策略。四风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打虎”,强调的是惩治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腐败行为;“拍蝇”,突出的是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猎狐”重点对象是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在逃境外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腐案件在逃境外人员。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就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在日本“狐狩”也是推理小説的电视剧的名称。
“猎红”日本叫“赤狩”红色恐慌,又名红色恐怖,是指于美国兴起的反共产主义风潮。第一段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延续至1920年,恐慌受到欧洲的影响,美国工人以及社会主义者可能爆发政治激进主义或革命运动。第二段是指开始于1947年,并几乎贯穿全部。 “猎红”“赤狩”,二战后在联合国军占领下的日本,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SCAP)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麦卡锡)的指令对日本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开除公职的运动。为此日本许多公务员和民间企业将那些被认为是“日本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的人都解顾。前后有一万多人失去了职业。
19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后遗症。恐慌来自于美国国内外共产主义者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联邦政府的间谍行为。在此后遗症下,美国政府制定形形色色的反共政策,使国民接受了国家安全与反共密不可分的思想观念。而此观念以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Raymond McCarthy,共和党籍)发起的麦卡锡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欧洲无政府主义者和左翼政治的躁动以及暴力加剧了现存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第一次红色恐慌由美国的麦克戴斯主导。
麦卡锡主义是在1950年代初,由约瑟夫·麦卡锡煽起的,在美国全国性的反共“十字军运动”。以他为首脑的该运动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美国政府和美国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演员如查理·卓别林和发明原子弹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1953年6月19日,科学家艾瑟尔与朱利叶斯·罗森堡(罗森堡夫妇)为此被判上电椅死刑。1954年,麦卡锡主义达到顶端。他指控美军和政府官员从事颠覆活动,为此举行了长达36天的听证会,同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美国国内外的舆论开始指责他是“蛊惑民心的煽动家”。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麦卡锡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虽说麦卡锡主义时代结束,不过红色恐慌影响层面甚广,“反共为美国的惟一选择”成为日后多年的美国国家政策。
《奥本海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传记电影,由基里安·墨菲主演。该片改编自Kai Bird、Martin J. Sherwin所著书籍《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二战结束后遭遇不公正听证会的故事1924年,年轻的罗伯特·奥本海默从剑桥大学退学,前往德国学习量子物理学。他受玻尔的启发,把量子物理学带到美国,在伯克利的加州大学开始了执教生涯。成为老师后,他变得自信、健谈、平易近人,迷人优雅的形象使他成为备受学生欢迎的明星人物。1939年9月1日,他和学生共同发表了关于黑洞的论文,但他最大的学术成就被当天发生的大事件夺去风头——德国对波兰发动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38岁的奥本海默与“曼哈顿计划”的领头人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成为搭档。在奥本海默建议下,他青年时最爱的新墨西哥州成为巨型试验场。他怀着维护世界和平的初衷,争分夺秒地与纳粹德国展开有关核裂变技术的研究竞赛。然而,在发明和见识了原子之“火”的巨大威力后,他惊觉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为研究成果可能摧毁世界而惶恐不安。
1947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施特劳斯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欢迎奥本海默,邀请他担任研究所所长。此时,奥本海默已是世界闻名的战争英雄,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但他却坚决反对进一步发展核武器,甚至试图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改变政府决策。在冷战时期,奥本海默与执政者相悖的价值观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1954年,由嫉妒明星科学家奥本海默的施特劳斯精心策划的听证会,在一个幽闭的会议室里秘密举行。他们决定取消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从而剥夺他的政治影响力,他是数千名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人之一。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命施特劳斯为商务部长的参议院听证会成为一场公共奇观,后者发现自己有可能面临几十年来第一次被参议院拒绝内阁任命的危险。
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科学主管,主导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他聪慧过人,讨厌虚伪和愚蠢,不擅交际,更不懂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他曾饱受精神疾病困扰,晚年又深陷研制出核武器引发世界安全危机的担忧中无法自拔。面对听证会上的各种攻击和不利证词,他不但没有立刻反驳,反而迷茫无助。
刘易斯·斯特劳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在政商两界游走自如,阴险、圆滑、心胸狭窄,善于用政治程序以达到个人目标。因为奥本海默无意间调侃他曾经是低微的鞋贩,以及怀疑奥本海默在爱因斯坦前说他“坏话”,就将个人私怨演化成对奥本海默的政治报复,通过精心策划的听证会公报私仇,借刀杀人。最终他为迫害奥本海默的阴谋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