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外文嚼汉字(349)“花菖蒲”、“菖蒲花”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日本的“菖蒲”(Shoubu)、有“菖蒲”“綾目”(Ayame)、“杜若”(Kakitsubata)和“花菖蒲”之区別。
  “菖蒲”的別名、端午节句掛在屋檐下因此称之“(軒菖蒲:Nokiayame)、古名(菖蒲草Ayamegusa)、(鬼石菖:Onizekishou)。英文名有:calmus、sweet flag root、sweet sedge、acorus root等称呼。中国名是白菖蒲。为了男孩子健康成長在端午节句使用“菖蒲湯”、“菖蒲酒”及“菖蒲刀”来駆魔除厄的植物。祈求武艺高强向上进取的“尚武(Shoubu)”, 与战胜对手的“胜武(Shoubu)”相通。故“菖蒲纹”的花纹被武士多使用在甲冑等武具的花纹、交织花纹。
  菖蒲的干燥根茎可以入药,具有温胃、消炎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外用可敷疮疥,在《纲目》中有记载。兽医一般用菖蒲全草治牛脑胀病、肚胀病、百叶胃病等。从唐宋起,古人便开始流行植菖,将菖蒲当作案头清供,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古时端午节,百姓常喝菖蒲酒、带装有菖蒲的香囊,以补体强身、驱虫、避瘟、防病。古代人认为菖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有防疫驱邪的功效,菖蒲根茎含有油脂,燃之有香气,因而每逢端午时分,人们在门窗上悬挂菖蒲、艾叶,饮用菖蒲酒,燃菖蒲艾叶以驱蚊灭虫、驱邪防疫,古老的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据《神农本草》记载:“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汉代有诗赞:“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人好颜色。”,因而服食菖蒲的传统古而有之。

  綾目(菖蒲)有网眼状的花纹
  杜若(燕子花)花中心是白色条纹筋
  花菖蒲花中心是黄色条纹筋。


  中国的“杜若”是日本的“薮茗荷”、学名: Pollia japonica
  日本的“杜若”(Kakitsubata)是中国的“燕子花”(Iris laevigata Fisch.)是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鸢尾的品种有很多,按品种分类可以分为水生、旱生、中生。其中燕子花就属于水生鸢尾属花卉,又叫平叶鸢尾和光叶鸢尾。

  日本将中国的“菖蒲”称“Shoubu=Xuebu”,真是“学步”,邯郸的“学歩”,将中文的名字“将错就错”。《庄子·秋水》载:战国时有个人到赵国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别人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菖蒲花,花菖蒲、綾目(菖蒲)、杜若、燕子花与中国的“菖蒲”渐行渐远一人独步!

  (燕子花)     (菖蒲)

       花菖蒲

  自古至今,关于菖蒲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可能诗人李白格外喜欢菖蒲。不余遺力賛美菖蒲。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
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
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这首诗是李白送友人宴会上的即兴赋诗,以“浣纱石”为题,体裁为古风,其中“古查”指古槎,即木船、木筏;“超忽”意为缥缈路遥。诗人想象丰富,由浣纱石联想到美女西施,再由西施的故事引出感慨,想当年“明艳光云海”,如今却是“青苔覆落花”,桃李年年开,菖蒲岁岁荣,昔人杳已去,空留浣纱石,物是人非,时光荏苒,最后联系到友人,要去吴越之地就职,千里之遥,路途遥远,若是相思故友,可以在浣纱石上赏月,须知“千里共明月,天涯寄相思”,诗人浪漫飘逸,联想奇绝,用浣纱石巧妙地来形容“坚若磐石”的友情,非常绝妙。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这首诗同样是赠别诗词,更是诗人奇幻想象、非同凡响的高绝诗词,诗词完全不考虑律体,而是以古风着手,开首大气磅礴,气概非凡,把嵩山想象成自家庭院,化大为小,举重若轻,轻手拈来,指挥若定,山峰、明月、青松、菖蒲都是庭院仙境,最后用骑龙访友结尾,更显得潇洒俊逸。
诗人如此夸张奇幻,浪漫神奇,别出心裁,独具风格,完全超脱前人窠臼,开创了游仙诗新的境界,时空转换巧妙,情景交融自然,在描述神奇景色的同时,也委婉表达了向往归隐山川的仙道思想和思念友人重视友情的真实情感。全诗奇幻飘逸,挥洒自如,令人叹服,不愧为诗仙称号。
  《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这首诗则是咏叹菖蒲的神奇功效之诗,借用“尧韭”和汉武帝的典故来渲染,大意为:神仙大多相貌古朴,双耳下垂,汉武帝在嵩山上遇上了,以为是九嶷山之神,神仙劝解汉武帝说,我是来采食菖蒲,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说完就化为云烟不见了,然而汉武帝却没有醒悟,以至于最后没有成为神仙,反而死后被埋入茂陵。
  这首诗在赞叹菖蒲神效之际,略带讽刺意味,《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希冀长生不老,封禅泰山,祭祀后土,入海求蓬莱,甘泉建承露,到处求神求仙,然而最后却是没有一点效果。诗人则发挥想象,认为汉武帝是没有服用菖蒲,如果听从仙人指点,长久服用菖蒲健身,那么也会成仙成道。
  虽然这首诗纯属于诗人的想象,不过也说明诗人对菖蒲的健身功效非常认同,因而不吝赞美之词。事实上,菖蒲虽然确实有强身健体功效,可是并没有古人认为的那么神奇,而更多的是诗人成仙得道的浪漫情怀的寄托而已。
  以上三篇和菖蒲有关的诗词,也从侧面表现出诗仙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巨大,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描绘和渲染未来的世界。虽然现实的冷遇和命运的蹉跎,使得仕宦受阻,功业未立,然而却焕发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奇幻想象和精神寄托,以至于创作了大量的雄奇豪骏、飘逸浪漫的诗作,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幸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