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燕王野史》二十三,北征残元

废话俺就不说了,全在小说里^_^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年初,大明皇帝朱元璋由于对开国功臣尤其是武将的“日益骄狂”越来越不放心,于是决定任用诸皇子扫北。此时,元朝在北地边陲尚有残余力量,元太尉乃儿不花、元丞相咬住以及知院阿鲁帖木儿仍不断骚扰明境,因此朱元璋诏令晋王朱Gang、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

 

西路由三皇子朱Gang率定远侯王弼出山西进击北元,但沿途没有遇到北元人马,因而无功返回。

 

朱棣率领齐王朱榑、颖国公傅友德、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为东路扫北军。

 

在封藩的诸皇子中,北方的秦王(朱元璋次子)、晋王、燕王实力最雄厚,但秦王不为朱元璋所爱,所以此次北征根本没他的份。朱元璋在晋王和燕王之间,比较偏爱燕王,因此,配备给燕王的扫北实力最强。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突显燕王,使其大建其功。

 

朱棣在接到诏书时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诸位随行的将军也心知肚明,因此都不敢慢待,于三月初便全部集结到长城古北口,万众一心,只等燕王出征的号令。

 

但是,朱棣却并不着急,他已派出巡哨侦骑深入茫茫草原前去探察北元军队的具体位置和实力,他要等到情报落实后再一举出击。

 

他从很小开始就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最初,他只是竭尽所能想知道父皇朱元璋的好恶,以便讨取欢心。渐渐地,他耳闻目睹了许多锦衣卫替朱元璋查访众臣谋逆造反的事例,便照葫芦画瓢,发动各种关系获取情报。就藩北平后,朱棣更有了人力物力开展情报工作,尤其对于南京方面的动向,他极为重视。因此,他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平,也能时时准确地把握住京师的一举一动。

 

此次征战,道衍为他设计的五色旗语更使他在调动军队上如虎添翼,但最令他得意的作品,是三宝从道衍那里偷来的飞鸽传书之法。

 

原来,那日三宝从道衍口中得知了鸽子能从千里之外飞回庆寿寺后,便立即报告给燕王。朱棣一听,欣喜若狂道:“好样的三宝!你立即遣人扮作香客前去庆寿寺查访,一定要给本王查个水落石出!但切记,不许打草惊蛇!”

 

三宝不解,叩问:“祈祷殿下,为何不直截了当询问道衍大师?他必能直言相告!”

 

朱棣狞笑道:“这秃驴古灵精怪!既然他不主动坦白,咱不问他,悄悄从他的小和尚嘴里掏出实话那才有趣!到时候咱再好好羞臊他!哈哈哈哈!”

 

朱棣认为,这样获得的情报才更有价值,也才更能显示他的神通广大。

 

不久,朱棣便将道衍苦心摸索多年的飞鸽传书经验彻底剽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使受训的鸽子不仅能根据不同旗语在行进中选择目标降落,而且能按地面打出的不同旗语在空中进行飞行编队和变换图形。

 

他通过各种出猎和巡游活动反复训练这些鸽子掌握要领,使它们能精准地执行各项旗语要求,并结合各军兵种的操练和演习,达到百无一谬的配合,由鸽声燕语升级为鸽舞燕语。

 

 

 

这日,古北口一带气温骤降,天寒地冻。

 

清晨,燕王朱棣端坐帅帐聚将点卯,被点到姓名的将校都一一向他躬身施礼。当朱棣点到北平都司的指挥使张信时,却无人应答,他又连叫了两遍,还是没人应声,朱棣不禁皱起眉头。当着各路将士的面,偏偏他管辖的北平都司缺卯,朱棣有些恼羞成怒了。他明白,北平都司虽然名义上属他统领,实则直接隶属于南京的大都督府,是中央派到地方上督察他这个藩王的特派机构,因此朱棣认为张信是在故意藐视他。

 

此时,北平都司的都指挥使周兴见燕王神色难看,忙出列禀报说,昨天夜里,张信突然接到老母捎来的口信急召他回去一趟,因为当时燕王已然就寝,所以他未能请示燕王便匆匆离去。

 

朱棣一听大怒,令人立即骑快马将张信召回。

 

等张信马不停蹄、诚惶诚恐赶回古北口时,已是当天夜里。朱棣闻讯,披衣来到帅帐,强压怒火,一言不发地审视着伏地请罪的张信。

 

他本想立即将张信推出斩首,警示全军,但见张信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的可怜相,不禁动了一丝恻隐之心;又想到张信为母所召,必又急事,自己作为全军统帅,未出师先斩将,不仅不尽人情,而且感觉有些不吉利。

 

但他转念又一想:不行!此人是北平都司的指挥使,就这么轻轻饶过他,别人会以为本王怕了他们!更何况这些年来北平都司一直和本王过不去,凡有个大事小情他们总是大惊小怪地向南京报告。今儿本王就拿此人立立威,杀鸡给猴看!

 

于是,他大吼一声:“拖出去,杀!”

 

张信大叫:“燕王饶命!末将家中老母病入膏肓!杀信必害了老母,信将成为不忠不孝之辈,求燕王开恩啊!”

 

张信声嘶力竭的哀嚎渐远,恰在此时,齐王朱榑带着一个满身征尘的将军匆匆而入,未等施礼完毕,那员战将已一头栽倒在地晕厥过去。

 

朱棣大吃一惊,忙问怎么回事。

 ===============

不过瘾的读者可以在喜马拉雅上搜一下《大明燕王野史》。8:11p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