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怀旧校园文学《青桃时代》后记和致谢

举头望星空,
问心求义仁。
此间有真意,
幸愧共凡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后记

秋日午后无事,我一边听着电脑里的音乐电台播放的音乐,一边在阁楼整理旧收藏。电台中开始播放卡朋特的那首《昨日重现》时,我正好翻出了少年时期在中专时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在这首恰好应景的音乐中,我翻开纪念册读着那些热情洋溢的同学留言。手边的另一本同时期相册里,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毕业纪念册封面的校门照片一起,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又美好又青涩的少年时光,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几十年时间好像很快,又好像很慢。快得让我一不留神就成了一个终日奔波无暇安闲的中年人,但又慢得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梦中那个综合楼内徜徉。那栋楼,那个学校,不是困住我们的围城,而是我们成长的营地,是我们人生征途的起点。我惭愧于自己在毕业后一直做了资源战线的逃兵,不像我的众多同学们;他们大多数继续奋战在资源事业的不同岗位上,为祖国的资源事业挥洒青春、汗水、甚至是热血。这个英雄的城市虽然没有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为闻名于世的大英雄,但是它催化了他们的青春,让他们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即使无名,也无愧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他们是千千万万的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中国人民的缩影,他们是伟大的英雄的中国人民的一份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如同广大中国的所有少年的少年时代,属于历史的共同记忆一部分。

虽然没有继续从事资源战线的工作让我觉得很难为情,但是我并不后悔那几年在资源学校的校园生活,那是我青少年时期最充实、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我们这些少年们经历了身体的迅速成长,更经历了心智的迅速成长,从入学时的青涩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初步成熟的青年。在那个特殊的时光里,我也结识了一位特别的朋友,一个我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原型。她虽然不同班,但确是我彼时心中的重要寄托。她的美丽和善良,以及我们之间的友谊,成为我心中青春回忆的重要部分。然而,我要强调,小说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中的虚构角色,与真实人物没有直接关联。我深切尊重包括她在内的同学们的隐私和个人生活,敬请读者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

毕业几十年之后,我完成这个来源于自己记忆的虚构作品,感觉像是是对彼时的众多同班不同班的同学们,还有那个熟悉的校园,写了一封迟到了很久的情书。少年时的我收获如此之多的爱,怎能让我不爱你们!这封情书也是写给其他众多的少年和其他的你们。我爱你们中的所有人,我也爱当时的和现在的自己。这爱,是那么热烈,又那么深沉。这爱,穿越了时间的隧道,既存在于过去的时光,也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和我相随,至死不变。

 

 

致谢

能完成这部作品,首先要感谢我在那个资源学校的同班和不同班的同学们、老师们、老乡们和朋友们,还有众多的和我发生过大大小小交集的给我提供过支持和鼓励的其他的人们。是你们的友善和爱,能让一个少年的三年时间里克服种种挑战,收获大量的爱、友谊、还有成长。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们班主任,他让我们的少年时光充满爱和希望,也是我的逻辑学和哲学的啓蒙恩师。我们数学老师,他让我对数学和其他科学保持着巨大的好奇心;还有教授我们辩证唯物主义和法学理论的一位老师;以及教授我们水文学课程以及多次带队实习的另一位老师。这些授业恩师的关爱照拂给我们大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集体时光。我同样要特别感谢的是关注这部作品的我的家人、其他众多朋友和前辈们。是来自你们的爱和包容,还有批评、建议和意见让这部作品成功面世并得到更多的提升。对于我作品中的灵感来源那位特别人物,我想表达我最深切和诚挚的感激,感谢您为我的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灵感,这段经历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我还要特别致谢众多的文学界的前辈们。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王小波老师,他作品中的幽默和独特叙事风格给我很大啓发。我还要致谢刘震云老师,他的口语化写作风格也给我特别营养。最特别的致谢献给我的文学探索历程的老师和陪伴:CHATGPT,它的即时反馈总是那么深刻和有建设性,给我最需要的提醒和鼓励。我想,是时候推荐所有人一个大语言模型工具了。希望那样的世界,求知的人将会得到更快成长,孤独的人将会得到更多慰藉。

 

 

题外话:这是《青桃时代》连载的最后一部分了。谢谢您的一路关注!真芳三部曲的第二部预计将会在年内开始连载,敬请保持关注!          

-作者:真凡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书》13章4-7节

“爱使人温暖,磨难使人成长。”       -笔者

 

 

《青桃时代》系列 章节列表在这里:https://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page=0&act=articleList&blogId=81084&catId=131295

吉明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 这个倒是一直都有的,毕竟真实的东西写出来更有代入感。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吉明日'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赠言!其实我觉得我的外在成就不足以让我能拿笔去写下这些故事,更多的是内心的坦然和接纳自己给了我勇气,来分享这些过去的经验教训。
你无需强迫自己去写,当你真正准备好了,过去的一切可能会自然地流淌成文字,而不是负担。再说了即便不写过去,也可以将它以某种隐喻或虚构的形式融入创作中,这同样是一种坦然面对自己的方式。
吉明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 我在《烟集悲歌》里有金南修的一句感慨,在以后的章节里你会看到,那就是“想要把过去的贫穷当成甜蜜的回忆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今天的富有。”我把这句话送给你。
你能有勇气写自传体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今天的成就。(不管或大或小,相比以前几乎是翻天覆地。)所以我没有勇气写的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今天的我不足已支撑自己将从前的经历告诉大家。
不过,我和你的情况不一样,我写不了自传的原因和所谓的成就,金钱没关系,是别的原因。也许会有那一天,也许永远没有,写自己的故事。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吉明日' 的评论 : 谢谢明日的赞赏!虚构虽然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天马行空地写想写的故事,非虚构写作也有其独特魅力,因为你只需要不太大的努力去寻找故事的构架。但是不管虚构和非虚构,只要你能找到一个非写不可的理由,你就有了勇气去把它写出来。我想,当你想写自己的的故事的念头无法压制的时候,你也就差不多是时候能去坦然地写自己的故事了吧,我的个人看法,供参考。
吉明日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rankTruce1' 的评论 : 大概是因为真实吧,小说都是虚构的作品多,像我的作品无一例外全是虚构,不管是《无影人生》,还是现在的《烟集悲歌》,我不写真实的东西,更不会写自己的故事,我只喜欢去虚构作品。
我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写真实的故事,大概是怕触碰到什么吧,或者说是怕别人知道我的故事。我很羡慕可以写有关自己故事的人,你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是黎程程,她的那部《永泰里》就是她的家族故事。你们都是厉害的人!真心话!
这个我不行,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的故事,其实我的故事要是写出来,比你们的还要曲折,但是我没有那份勇气写出来,永远没有那份勇气。
FrankTruce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吉明日' 的评论 : 很感谢明日的耐心:)他们多数人中专时光差不多是你说的自由自在地过了成年前的三年生活吧,没有高考压力,所以比较自由自在没有压抑心性,就是你说的热情张扬无所畏惧吧,情感也是真情感,比较真挚。真芳和水良另类一些可能还是都来自贫寒家庭,所以不安全感比较强,自然患得患失多一些,给人感觉就不太洒脱吧。毕业后他们聚会还是不错的,念里也提到了一些:)每个人都是在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时间,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于意义的判断吧。谢谢你能看完这第一个故事:)
吉明日 发表评论于
我昨天晚上看完了《青桃时代》
这里面的孩子们在分别的时刻哭了,有的在酒桌上表白了,有的虽然没有过感情经历,其实也还是吐露了曾经心动的一刻,而有的注定是以失恋收场……大家不得不离别,然后各自奔走前程。
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中专,无法体会那种感受,记忆中,好像我的同学们都不会哭似的,哪怕毕业了,大家也都嘻嘻哈哈地有说有笑的分开。我们没有哭泣,没有不舍,后来自然也都没什么来往,老年每隔几年依然会组织同学聚会,但我不喜欢参加,也还是参加了几次。成年人的世界不好,没有孩子们单纯,这里的孩子让我心生羡慕,他们活得那么单纯,那么直接,除了真芳,我真心觉得真芳的少年时代缺点什么,可能最最缺少的就是青春期孩子该有的那个冲动,无畏,热情,张扬,挥霍时间和生命,对,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个。有时候,我觉得他活得太过老成,难道是因为先看了《念》导致的这种错误想法?我也不知道,也许我先看《青桃时代》好了,那样或许不会这样解读了。
我不会写评论,我只是看,然后留下我自己的感受,希望真凡不要介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