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长篇年代小说《永泰里 下》第十二章 患难真情(3)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达源这一声轻唤,骇得橱嫚心惊不已,她定睛一看,见那人果真是达源,不由得心如刀绞、痛彻心扉:这,这还是当年那个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的达源吗?他,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橱嫚顿时泪如雨下,她过去,蹲在达源面前,伏在他的腿上痛哭,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达源,你,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不告诉我?我该早点儿来看你的,让你一个人遭罪,老天爷啊,你有眼无珠,为虎作伥,何故糟蹋好人?!”

达源轻轻抚摸着橱嫚的秀发,道:“嫚,真好,还能见到你,上天待我不薄,达源心满意足,此生无憾矣。”

橱嫚抬起头,泪眼朦胧地望着他,问:“好好的,何出此言?我们还有大把的岁月……你说过的,要与我活它个地老天荒,难道你忘了?誓言,也可以不算数吗?!”

达源苦笑一声,道:“嫚,达源非不为,实乃不能……我得了疟疾,我们劳改大队总共有三十几个人染上了,到昨天为止,队上已经死了三个人了,我昨天早上又发病,不停地打摆子,后来昏了过去,直到中午才醒来,我感觉,怕是过不去这个坎儿了……我倒是不怕死,可想着就这么走了,没能跟你说上几句话,心里就很难受,我让队长去镇上帮我给你发了电报,今早公社派了个医生来,给我们这些病号发了些中药,我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我估计,你今天傍晚会到的,我就守在了这里,刚才我不小心迷瞪了一会儿,错过了你进村,没有第一时间见到你。”

达源淡淡地说着,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橱嫚愈发心疼他:“你这是人受得罪吗?你看看你这住的这鬼地方,山沟旮旯,连车都不通,房子都是黄泥糊的、茅草盖的。”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达源微微一笑,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风吹沙拌饭,雨落水配汤。多么美好的实景田园诗噢,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再说了,茅屋杜甫住得,我住不得?”

橱嫚一撇嘴,嗔道:“吃糠咽菜,刀耕火种,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你倒是想得开”。

达源道:“嫚,说真的,我在这里待的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是咱们国家、咱们党对不起农民,这里是革命老区,当年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支援了解放战争,不就是希望能翻身解放,子子孙孙过上好日子?现在共产党已经坐稳了天下,解放都十几年了,可老区人民的生活还是那么苦,生活也没怎么变样,这不是我党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初衷,如果党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人民群众还怎么会拥护党的领导呢?”

橱嫚道:“你说得都对,可你想过你自己吗?你是个知识分子,你的才华不在种地,你应该在能够发挥你才华的地方……对了,你跟上级领导打的背景调查报告,后来他们怎么回复的?”

达源嗫嚅:“我,后来我又一想,还是服从领导的安排,安心在这里扎根儿吧。”

橱嫚不解,心里一急,忙问:“为什么?父母、妻儿都在青岛,你为什么要独守在这里?你来这里参加劳动改造我不反对,但你不能撇家舍业、异乡做故乡……达源,你一定有难言之隐,可不可以跟我说实话,啊?”

达源沉默了片刻,道:“青山何处不埋骨?嫚,你就让我在这里终老吧,我愧对父母,愧对你,无颜回江东。”

橱嫚不以为然:“你又不是犯了杀人放火的罪,有啥好愧对谁的?!既然组织上让你参加劳动学习,总得给个期限吧?你安心休养,等你好一点了,咱一起去公社反映情况,再不行咱去县里、省里,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黎程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达源有点执着,或者说“呆”,认死理,橱嫚比他强,能变通。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达源真是胸怀天下的人。都这么个状况了还想着老百姓呢。不过,好在他认清了问题,不是那种一味“国家也有困难”的呆子。
黎程程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onaRawson' 的评论 : 嗯,青岛嫚儿有个性,橱嫚会变得越来越强。
FionaRawson 发表评论于
青岛嫚脾气差一些,但一个个够皮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