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因的理论 (儿童心理学)zt
https://www.douban.com/note/620928665/?_i=9948286XizP3vf
梅兰妮·克莱因的理论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3.30-1960.9.22)女,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
梅兰妮·克莱因与客体关系理论
作者:阿尔法小分队
婴儿将母亲认作两个不同的乳房,一个好乳房,一个坏乳房。婴儿极其憎恨坏乳房,想要把这个邪恶的,给自己带来沮丧的物体咬到重伤,咬到毁灭。但是,好乳房则被敬仰为完完全全善良又温和的存在。健康的发育会慢慢取消这个分裂。孩童慢慢知道了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乳房,也没有完完全玩的坏乳房。两个都是母亲的一部分。
根据克莱因的分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抑郁心位。有些人会卡在那种原始的分裂上,她称之为偏执-分裂样心位(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他们会卡住很多年,甚至会持续到成人时期。这些人不能忍受一丁点的模糊性,他们热衷于保持自己的单纯性,他们要么爱,要么恨,他们寻找替罪羊,或是将某人理想化。在恋爱时,他们先是不顾一切的热恋,然后不可避免地,在其爱人在某时做了什么让其失望的事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会瞬间转变,再也不能从这段恋情中感受到什么了。这些不幸的人会不断地寻找新的恋人,寻找完全的满足,寻找完美,而每次他们的恋人都会犯错,破坏掉他们的完美憧憬。
我们有一种冲动,把人仅仅看作他们能为自己做的事。给自己奶,为自己挣钱,让自己开心。而不关注他人的内在外在,把他人看作一个多方面的存在,一般来说,这种冲动会为感情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多亏梅兰妮·克莱因,我们和所有与人关系中存在的模糊与复杂妥协的过程。属于成长的一部分,而成长是我们从来没有完成的,成长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忧愁,甚至有时是抑郁。
来自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action-printnews-itemid-12271.html
梅兰妮·克莱因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投射内射与身体的过程有关。
我喜欢他,所以我把他摄入----口腔的功能;
我不喜欢他,我要把他除掉-----肛门的功能。
喜欢的就摄入,不喜欢的就排除。
如伤感的状态就避免摄入任何食物。梦到妻子的尸体,然后吃了妻子的肉食。这是希望妻子可以重生,这是一个男人的愿望。“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这是一个潜意识幻想的内在运作机制。
好东西摄入,坏东西就排出。好的是我的,坏的是别人的。这是自恋的描述。
一个很小的婴儿,在饥饿时感到肚子有痛苦的感觉。婴儿可能认为肚子里有个什么坏东西在起作用,这个影像带着斜恶的意图针对自己。妈妈出现了,“我的宝贝怎么了”,喂食,饱了之后就感到满足了,饱了,温暖的感觉。这时,婴儿就有一个幻想,有个好的东西内摄到肚子里边。婴儿以最原始的幻想的形式来思考。
克莱因认为小孩爱与爱的攻击失衡时就产生了焦虑,与自我功能有关,无法平衡爱与恨就会有焦虑。
当婴儿觉得饿的时候,他感到内部有一个坏的东西。还有一个好的东西在体内。整个人生都是在这个根基上发展的,这是自信与自尊的基础。
婴儿饿的时候,感到有人在伤害他。当吃饱时,感到他自己是好的,有人是爱他的。这时就发展出好的乳房与坏的乳房。这是婴儿发展的关键时刻,其实是同一个乳房。攻击与爱同一个乳房时,就会岀现担心。
没有内化好的客体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要么特别好,全好;要么特别坏,全坏。这是偏执分裂位。
抑郁位是痛苦的通称。其反应有二,一是想要把事情修复与纠正,二是有痛苦时不是去感受痛苦,而是去防御,这一系列的防御是躁狂防御。
躁狂防御是对现实的否认,其信念是自给自足、全能感、只要想做到什么就能够做到什么。躁狂病人到处走来走去,到处乱花钱,做一些实际做不到的事情。忽略别人,这是用来应付痛苦的客体的感觉。这是躁狂完胜。在正常人身上有一些轻微的躁狂性防御。主要是对依赖的否认,孩子常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自恋性人格与反社会人格,是人的发展还没有发展到抑郁位。
偏执分裂位是不现实的,把客体看成是全好或全坏。把世界分成好的与坏的两部分,这种分法就是对客体的分裂。乳房是全好的,可以被喂食;如果不喂食,乳房就是全坏的。好的与不好的是来自于身体的感受。
吃饱了就处于完全平静的壮态,饿时就是毁灭的状态,这是分裂偏执位的模式。
好乳房就是生本能的象征,坏乳房是死本能的象征。
经典理论中,超我的严厉表现在阉割之中,害怕被肢解,被迫放弃对母亲的性欲望。这不是来自实际的体验,男孩不是在现实中被阉割,而是处于自己的内部状态,即自己的潜意识幻想。而不是其他。来自死本能的东西,成了超我的东西。
防御抑郁方式之二是回避防御。
假如把客体分成全好与全坏时,就不用担心这个客体了。放心地完全爱这个客体或完全地恨这个客体了。
外射是“你不好,让我死”;内射是“由于我好,好乳房让我活”。婴儿想象有两部分,即有活下去与毁灭掉同时存在。
外射是要把坏的东西吐出来,从身体里排出。内射是想要吃进去。
精神分裂的病人往往把所有的自我都分裂出去了,分裂到了另一个人身上,一直最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是解释精神分裂病人的一种方式。
病态的投射性认同的目的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了,就分裂出去,另一个人被迫地有压力地接受。
正常的投身性认同,更多地是两个人部分自我的交换。恐惧是儿童无法容纳的,婴儿就努力地把恐惧及其人格分裂出去放置到母亲身上。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是可以体验到婴儿投身过来的东西,仍然保持平衡。
从病人身上投射到治疗师身上,治疗师容纳并且不太焦虑,还告诉病人这个过程。这是精神分析很重要的容纳过程。容纳是医患之间非常深层次的互动,是病人无法应对的体验,治疗师是可以容纳病人无法容纳的东西的,这是精神分析的过程。
不容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治疗师变得很僵硬,治疗师把病人排斥在大门之外,另一种是治疗师变得破碎或者崩解,恐慌思维变得不连惯。
母亲比治疗师更容易崩溃是由于治疗师有精神分析的理论做防御。
负性治疗反应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嫉妒,病人会嫉妒治疗师容纳他不能容纳的能力,治疗师有一种新的能力来处理病人不能处理的事情,有时治疗师的权势会使他太痛苦,病人对治疗师好的干预发生嫉妒,病人就恨治疗师。
攻击性有时指向好客体,好客体要让我活下去,去攻击好客体因为他很好,这是死本能的一种表现,治疗师越是进行好的诠释,越是猛烈地遭到攻击,这是病人用自己的死本能攻击治疗师的生本能,其原因是他早年没有处理好他的死本能。
屏障记忆,记忆中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无法被处理,但出现的是比较晚期的记忆,这样就不用回忆早期的痛苦的记忆这也是象征的记忆。
梅兰妮·克莱因与客体关系理论
作者:阿尔法小分队
婴儿将母亲认作两个不同的乳房,一个好乳房,一个坏乳房。婴儿极其憎恨坏乳房,想要把这个邪恶的,给自己带来沮丧的物体咬到重伤,咬到毁灭。但是,好乳房则被敬仰为完完全全善良又温和的存在。健康的发育会慢慢取消这个分裂。孩童慢慢知道了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乳房,也没有完完全玩的坏乳房。两个都是母亲的一部分。
根据克莱因的分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抑郁心位。有些人会卡在那种原始的分裂上,她称之为偏执-分裂样心位(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他们会卡住很多年,甚至会持续到成人时期。这些人不能忍受一丁点的模糊性,他们热衷于保持自己的单纯性,他们要么爱,要么恨,他们寻找替罪羊,或是将某人理想化。在恋爱时,他们先是不顾一切的热恋,然后不可避免地,在其爱人在某时做了什么让其失望的事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会瞬间转变,再也不能从这段恋情中感受到什么了。这些不幸的人会不断地寻找新的恋人,寻找完全的满足,寻找完美,而每次他们的恋人都会犯错,破坏掉他们的完美憧憬。
我们有一种冲动,把人仅仅看作他们能为自己做的事。给自己奶,为自己挣钱,让自己开心。而不关注他人的内在外在,把他人看作一个多方面的存在,一般来说,这种冲动会为感情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多亏梅兰妮·克莱因,我们和所有与人关系中存在的模糊与复杂妥协的过程。属于成长的一部分,而成长是我们从来没有完成的,成长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忧愁,甚至有时是抑郁。
来自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action-printnews-itemid-12271.html
梅兰妮·克莱因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投射内射与身体的过程有关。
我喜欢他,所以我把他摄入----口腔的功能;
我不喜欢他,我要把他除掉-----肛门的功能。
喜欢的就摄入,不喜欢的就排除。
如伤感的状态就避免摄入任何食物。梦到妻子的尸体,然后吃了妻子的肉食。这是希望妻子可以重生,这是一个男人的愿望。“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这是一个潜意识幻想的内在运作机制。
好东西摄入,坏东西就排出。好的是我的,坏的是别人的。这是自恋的描述。
一个很小的婴儿,在饥饿时感到肚子有痛苦的感觉。婴儿可能认为肚子里有个什么坏东西在起作用,这个影像带着斜恶的意图针对自己。妈妈出现了,“我的宝贝怎么了”,喂食,饱了之后就感到满足了,饱了,温暖的感觉。这时,婴儿就有一个幻想,有个好的东西内摄到肚子里边。婴儿以最原始的幻想的形式来思考。
克莱因认为小孩爱与爱的攻击失衡时就产生了焦虑,与自我功能有关,无法平衡爱与恨就会有焦虑。
当婴儿觉得饿的时候,他感到内部有一个坏的东西。还有一个好的东西在体内。整个人生都是在这个根基上发展的,这是自信与自尊的基础。
婴儿饿的时候,感到有人在伤害他。当吃饱时,感到他自己是好的,有人是爱他的。这时就发展出好的乳房与坏的乳房。这是婴儿发展的关键时刻,其实是同一个乳房。攻击与爱同一个乳房时,就会岀现担心。
没有内化好的客体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要么特别好,全好;要么特别坏,全坏。这是偏执分裂位。
抑郁位是痛苦的通称。其反应有二,一是想要把事情修复与纠正,二是有痛苦时不是去感受痛苦,而是去防御,这一系列的防御是躁狂防御。
躁狂防御是对现实的否认,其信念是自给自足、全能感、只要想做到什么就能够做到什么。躁狂病人到处走来走去,到处乱花钱,做一些实际做不到的事情。忽略别人,这是用来应付痛苦的客体的感觉。这是躁狂完胜。在正常人身上有一些轻微的躁狂性防御。主要是对依赖的否认,孩子常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自恋性人格与反社会人格,是人的发展还没有发展到抑郁位。
偏执分裂位是不现实的,把客体看成是全好或全坏。把世界分成好的与坏的两部分,这种分法就是对客体的分裂。乳房是全好的,可以被喂食;如果不喂食,乳房就是全坏的。好的与不好的是来自于身体的感受。
吃饱了就处于完全平静的壮态,饿时就是毁灭的状态,这是分裂偏执位的模式。
好乳房就是生本能的象征,坏乳房是死本能的象征。
经典理论中,超我的严厉表现在阉割之中,害怕被肢解,被迫放弃对母亲的性欲望。这不是来自实际的体验,男孩不是在现实中被阉割,而是处于自己的内部状态,即自己的潜意识幻想。而不是其他。来自死本能的东西,成了超我的东西。
防御抑郁方式之二是回避防御。
假如把客体分成全好与全坏时,就不用担心这个客体了。放心地完全爱这个客体或完全地恨这个客体了。
外射是“你不好,让我死”;内射是“由于我好,好乳房让我活”。婴儿想象有两部分,即有活下去与毁灭掉同时存在。
外射是要把坏的东西吐出来,从身体里排出。内射是想要吃进去。
精神分裂的病人往往把所有的自我都分裂出去了,分裂到了另一个人身上,一直最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是解释精神分裂病人的一种方式。
病态的投射性认同的目的是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了,就分裂出去,另一个人被迫地有压力地接受。
正常的投身性认同,更多地是两个人部分自我的交换。恐惧是儿童无法容纳的,婴儿就努力地把恐惧及其人格分裂出去放置到母亲身上。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是可以体验到婴儿投身过来的东西,仍然保持平衡。
从病人身上投射到治疗师身上,治疗师容纳并且不太焦虑,还告诉病人这个过程。这是精神分析很重要的容纳过程。容纳是医患之间非常深层次的互动,是病人无法应对的体验,治疗师是可以容纳病人无法容纳的东西的,这是精神分析的过程。
不容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治疗师变得很僵硬,治疗师把病人排斥在大门之外,另一种是治疗师变得破碎或者崩解,恐慌思维变得不连惯。
母亲比治疗师更容易崩溃是由于治疗师有精神分析的理论做防御。
负性治疗反应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嫉妒,病人会嫉妒治疗师容纳他不能容纳的能力,治疗师有一种新的能力来处理病人不能处理的事情,有时治疗师的权势会使他太痛苦,病人对治疗师好的干预发生嫉妒,病人就恨治疗师。
攻击性有时指向好客体,好客体要让我活下去,去攻击好客体因为他很好,这是死本能的一种表现,治疗师越是进行好的诠释,越是猛烈地遭到攻击,这是病人用自己的死本能攻击治疗师的生本能,其原因是他早年没有处理好他的死本能。
屏障记忆,记忆中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无法被处理,但出现的是比较晚期的记忆,这样就不用回忆早期的痛苦的记忆这也是象征的记忆。
梅兰妮·克莱茵 by 莊琬君
总论
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 1882-1960)在当今的精神分析学界普遍被视为客体关系理论与儿童精神分析的创始者,她的理论一方面保留弗洛依德提出的本能驱力,另一方面大力扩展客体及客体关系概念,而她对客体关系的创新看法,尤其是儿童在前伊底帕斯时期的心理冲突(对客体的投射与内射)及母亲在儿童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则渐渐脱离正统弗洛依德精神分析。一九二六年,克莱恩由柏林移居伦敦后,她的学说在英国吸引更多追随者,她的儿童精神分析临床治疗也在英国落地生根,以致最终不管是理论、临床或她个人与弗洛依德的关系,都有明显且激进的区别(如克莱恩与安娜·弗洛依德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女士协议」,导致英国学会发展为三个壁垒分明的团体:克莱恩学派、安娜·弗洛依德学派与中立派)。
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 1882-1960)在当今的精神分析学界普遍被视为客体关系理论与儿童精神分析的创始者,她的理论一方面保留弗洛依德提出的本能驱力,另一方面大力扩展客体及客体关系概念,而她对客体关系的创新看法,尤其是儿童在前伊底帕斯时期的心理冲突(对客体的投射与内射)及母亲在儿童人格养成的重要性,则渐渐脱离正统弗洛依德精神分析。一九二六年,克莱恩由柏林移居伦敦后,她的学说在英国吸引更多追随者,她的儿童精神分析临床治疗也在英国落地生根,以致最终不管是理论、临床或她个人与弗洛依德的关系,都有明显且激进的区别(如克莱恩与安娜·弗洛依德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女士协议」,导致英国学会发展为三个壁垒分明的团体:克莱恩学派、安娜·弗洛依德学派与中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