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房东的亲戚

                                                                 房东的亲戚

       我第一次来上海的家,为我开门的正是住在底楼前厢房的一位老太太,她是我认识这里人的第一人。后来听说,她是房东的亲戚,至于是什么亲戚大家不知道了,甚至有人还不相信,只是她和她的先生最早来这里罢了。后来发现房东有一次回来,还特地去她家看望他们,并问长问短的寒暄个半天,大家才确信他们是亲戚关系。

       有一次,房东唐先生从青海回来,老太太正在天井里四处打扫,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前去开门,房东见了她手里拿着扫帚,有点爱怜地说:“姨妈!你好吗?我每次回来,总是看见你忙忙碌碌的,要多注意身体。多休息休息。”老太太见阿强回来,高兴地说:“是阿强!一路上辛苦了,赶快进来!”房东拿着一些行李进来,她把大门拴上。他算是与他们打过招呼了,没有再进她的屋与姨夫打招呼,直接上楼去了。这正好给住在客堂间的苏州爷叔见到了听到了。大家才知道他们之间的真正关系。

       她家里还有一位要比她年长的先生,大家都称呼他为陆先生。起初,因为他俩是这里最早的房客,且都是长者,大家都很尊敬他们。他家的门口又是这里几乎是所有房客进出的必经之路。特别那位陆先生,几乎整天坐或躺在门口旁边的那张可以调整角度的藤质躺椅里,进出的人都要在他眼皮底下通过,所以,大家出于礼貌都很主动与他打招呼。可是陆先生生性就有点怪,有时对着别人的招呼,他的眼睛皮也不往上抬一下,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不理不睬。时间久了,大家干脆直接从他家门口通过,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

       因为大家进进出出都要经过他家的门口,所以也不由自主的关注起他俩之间的关系来,许多人曾误解他们是主佣关系。因为老先生整天坐或躺着那藤椅里,即使一日三餐也要由老太太搀扶着他到桌子旁边,让他坐好,他才慢慢的独自用餐。如果他稍感有不如意,就对着老太太训个不停,老太太还总是陪着笑脸说个是。

       特别在他久坐后感觉累了要躺下时,老太太要把藤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到他最舒服的位置。可是由于老太太力气小,往往要调节数次才能调到最合适的位置,老先生往往会忍耐不住对着她大发其火,甚至骂她愚笨如猪。老太太脸露不悦,但又很无奈。他也确实是她的先生,而且她也习惯了。从此,大家都称谓她陆师母。

       旁人看了总是为她感到不平,她才六十来岁,可是她比我七十来岁的母亲还显老。她原来就长的比较瘦小,白净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要不是她做事还麻利,动作还利索,还真不相信她才六十来岁。她对老先生的精心照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只要你看看这位老先生的外表,虽然他的身体和四肢几乎已经僵硬,行动、思维缓慢迟钝,但他的身体依然挺拔,穿着整洁,白净的脸上皱纹不多,有时还焕发出红润的光泽。由此可见老太太的温柔、善良和对老先生的坚贞不渝的爱。

       他们还有一个儿子,但不知道是在外面读书还是谋事?很少回来。我只偶然看到过他一次,他的年龄与我相仿,修长的身材,一副当时青年人普遍的打扮,藏青色的确凉卡其裤子,白色的确凉衬衫。白净的脸上,五官端正,只是脸上没有回家的高兴。这倒有点遗传了他父亲—陆先生的基因,脸上很少有笑容。回来以后,只是呆在家里,从来没有看见他与任何人打过招呼或说过话。没几天他又走了。在我的印象里,他简直是个神秘的年轻人。我倒希望他能多呆几天,甚至不走。因为在这栋石库门房子里,只有我一人算是青年人,其余的都是老的老,少的少,或者就是在辛苦拼搏着的中年人。我真想有个同龄人与我一起聊聊天,谈论一些我们共同关心的事,或许能成为朋友。哪知道我与他仅有的一次偶遇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他。

       平时,这里的人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这栋石库门房子显得比较冷清,只有住在底楼的我母亲和陆老先生夫妇两留守着,其实就两个老太太在守着这栋房子。她们总是把大门的门栓紧紧地拴上以后,才安心地各忙着每天重复着的诸多的事。忙完以后,特别在中午以后,陆老先生有个午后小睡的习惯,也正是陆师母最自由的时间。她常来我家串门,但很识相,只要看见我母亲还忙着别的事,她只是叫我母亲把大门关上,让她去鸿来坊或可久里找要好邻居嘎山湖。在那里什么新闻、八卦、各种绯闻都会聊。有时聊在兴头上,会忘记陆先生在午睡醒来后有喝茶的习惯,使陆先生大为不满。好在与我母亲聊天的居多,只要听到陆老先生醒来时,就可以去侍候他。因为我们两家仅一板之隔。

       我母亲见了她总是半开玩笑地问她:“今天陆先生欺负了你没有?”心里总是为她有点不平。但她总是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对我可好呐,凡是重一点的活都不要我干。他还常说我为陆家付出了很多。我看在他以前的情分上,我什么都不计较了。”母亲听了反问她:“你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那他以前到底是怎样的?”经过我母亲的反问,使她一下子进入到从前的回忆里。

         我母亲发现,只要她一谈起陆先生的年轻时代时,她会兴奋的眼睛发光,眉飞色舞起来,可见她在年轻时,对陆先生是多么喜爱。她说:“陆先生的名字叫陆坤,在家里排行老大,还有两个分别比他小三岁的老二陆渊和小五岁的老三陆驰他在上海私立两江中学高中毕业后,认为自己所学的已经足够可以应付父亲的生意了,就辍学跟着其父学做生意,帮助父亲一起经营着在大马路(现在的南京东路)的五金和电料两家店的生意。他做事用心专注,很快在这些生意上能独当一面。数年后,竟然在这行业里已经稍有名气了。他年轻的时候长的一表人才,有人说他很像当时香港的电影明星傅奇。那个时候他偶然与行业里的几个朋友在周末晚上,一起去戈登路(现在的江宁路)百乐门舞厅玩。那里一些年轻貌美的舞女见了他都蜂拥而上,他总是风度翩翩的邀请其中的头牌舞女小姐跳舞,一直玩到深夜才回家。“讲到这里,她突然停了下来,可能她觉得现在讲这种风流倜傥的事有些不合时宜,于是她又很委婉地转过来说:”不过,他的父亲对他管的很严,一般情况是不容许他随便出去玩的,只是偶然容许他与朋友在周末晚上才出去玩。他也是个孝子,从来不做违背老爷的事。“她一开始就夸耀、庇护着陆先生。我母亲虽然以前长时间在老家农村,但由于我父亲二十一岁就来上海,并且她的三个弟弟很早就在上海做生意,所以她也经常来上海,对于当时上海的社会情况也知道个一二。心里想:“你的先生如此有品位,那你是如何成为他的夫人的?”可能她发觉我母亲听了以后,脸露许多的疑惑。她接着说:”我与他不是结发夫妻。他的原配太太是老爷的世交陈乐年的小女儿—陈莉莉。她长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他们真是金童玉女天造的一对。在1936年的夏天,他们婚礼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当时所来的宾客有近百人,其中大多都是富贵之人。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先生都带着自己雍容华贵的太太和小姐一起来参加陆先生的婚礼。当时婚礼之隆重,连当时的晚报也作了简短的报道。那些宾客见了陆老先生夫妇(陆坤的父亲和母亲)都尊敬地向他们道喜,见了陆坤都表示庆贺。“她又接着说:”当时,我刚刚从苏州的老家来上海,才十五岁。陆老太太(陆坤的母亲)见我长的小巧玲珑,懂事又做事勤快,次日又要举办儿子的婚礼,于是,我来上海的当天就把我留下,并为我起了个“小凤”的名,开始做她家的女佣。“我母亲听了以后,觉得她也是个苦命的人,但是幸运的。因为她最终在上海有了个‘归宿’,成为了陆家的人。比起上海滩一般的女佣要幸运许多。

       她看见我母亲听的很认真,似乎在急于听故事的结局。也就是她如何成为陆家的少夫人的?但我母亲在与她的接触中,觉得她或许没有上过学,但她非常聪明、善良,又会颜察色,怪不得陆老太太那么喜欢她。她又直言说:” 陆家人都对我很好,对我不薄,每年都让我在春节期间回去探望父母弟妹。我家共有7个兄弟姐妹,我在家排行老大。很早就为父母分担重负,刚过十四岁的生日,就只身来到上海。所幸苏州离的上海比较近,即使第一次离开家,也觉得并不害怕,似乎父母离我很近,有什么事发生,他们可以随时知道的。但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好东家。我来时,他们全家已经从四马路的一栋租来的楼房里搬到了南市区龙门邨,在那里陆老先生购买的两套二层楼的单元房,与儿子陆坤一家各一套。“

       “陆坤的父亲叫陆淡池,他有三个儿子。除了陆坤跟着其父学做生意,帮助父亲一起经营着这两家商店的生意外,还有老二陆渊和老三陆驰似乎对做生意不感兴趣,一心想读书深造,探求知识。他们俩不管在读私立中学时,还是后来分别就读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和震旦大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几乎一直名列前茅。在1939年的冬天,他们先后都去了美国。只有陆坤一直与父亲守着上海的家业,经营着电料和五金的生意。生意很兴隆,生活富足,全家在上海过着十分平静、舒适的生活。” (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