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另一種典範的「成長小説」的詮釋

「店小二華山論劍」是思想的、文化的、生活的、公共的,希望能藉由此四大層面的討論,讓大家有新的價值觀念,對文化藝術產生興趣,理性地面對台灣的問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風傳媒》觀點投書
 
《西遊記》—另一種典範的「成長小說」詮釋 
 
 林正二 2024.7.21
 
 《西遊記》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並列為中國四大名著,是東西方文學「成長小說」(或稱「旅行小說」)的另一種典範。
 
 《西遊記》不同於另一西方經典「成長小說」的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y) 深入描寫主角奧德修斯在旅程中所遭遇的身體與靈魂交戰與人性掙扎那麼深刻,而是藉由赴西方取經所經歷的「旅程」,來描寫孫悟空「社會化」過程中的妥協、銳變與成長以及跟唐藏與豬八戒之間的複雜關係。
 
 《西遊記》的人物因為有很多象徵意義,除了是典型的「成長小說」外,它也是西方文學所稱的allegory(寓言)與satire(諷刺)小說,其特色與意義如下: 
 
 ㄧ、《西遊記》作為東方「成長小說」的典範,對小說主人翁孫悟空的人格轉變與成長有極為詳盡完整的描述。 首先是對孫悟空在取經之前的描繪。靈石迸出來的孫悟空融天地精華於一爐,在水簾洞中稱王,歡樂痛快,但他被收伏於天上為官時,其玩世不恭、調皮搗蛋的本性受到嚴厲的壓制,因而甚為痛恨繁瑣的體制、法規;在他眼中,玉皇大帝所制定的天庭規矩,實際上是既得利益階層為維護自己權益的嚴密約束與監控,所以他不惜一切大鬧天空、「叛變」,只是為了尋求真正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要受到所謂的「文明」所約制。 
 
 後來孫悟空被如來佛收伏、伴隨唐三藏取經後,漫長的旅程中碰到很多誘惑唐僧、想吃他的妖魔鬼怪,都被孫悟空一一破解除掉,但好幾次唐僧都誤聽好色的豬八戒諂媚語言,不相信孫悟空所言與所為,以致陷入困境後後悔不已,幸虧孫悟空在危急時即時解救他,打敗妖魔。在這些無數次化險為夷的「旅程」中,孫悟空學會如何「社會化」,收斂自己的傲慢自大,以低姿態贏得唐三藏的信任,並將豬八戒的阻力化為助力。
 
畢竟,孫悟空不是一人單打獨鬥,在加入唐僧的取經「團隊」後,他從挫敗中學會如何適時妥協讓步,才能在複雜的三人關係中,帶領團隊、突破困境。因此,《西遊記》是藉由漫長艱辛的旅程,描寫孫悟空從有菱有角的個性慢慢轉變為較為圓融成熟的穩重個性,讓他能在人間社會實踐正義。
 
 二、《西遊記》是東方浪漫文學、神話小說的代表作。作者為了強化孫悟空人格轉變的艱辛過程,藉由唐三藏取經旅程中所碰到的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妖魔鬼怪,以生花妙筆描寫充滿幻想的神怪故事與唐僧取經的驚險萬丈過程,藉此凸顯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廣大與冒險犯難精神,彰顯了齊天大聖面對危急時刻,知道如何「顧全大局」、收斂目中無人的個性,以團隊之力除奸降魔,而得以發揮他的正義精神,為世人所稱道。
 
作者吳崇恩深知人格的轉變不容易,必須藉由強大的外力—法力無邊的妖魔鬼怪介入,方能讓自信強大的孫悟空遭遇挫折、危難時,願意以更圓融的方式取得唐三藏的信任,而得以發揮其神力,降魔驅妖,度過重重難關。 
 
 三、由於《西遊記》的人物角色生動有趣、栩栩如生,作者得以用較真切的角色,讓情節的發展較有說服力。同時,吳承恩亦藉由孫悟空的英勇正義/自大狂傲、豬八戒的粗俗有趣/懶惰諂媚、唐僧的慈善和藹/軟弱無力與沙和尚的忠誠有禮/沈默被動等人的round character (多重人格,而非中國小說常見的單一扁平性格-flat character )描寫,彰顯人間百態,讓取經團隊宛如社會的縮影。這是除了《紅樓夢》、《金瓶梅》、《聊齋誌異》等小說以外,中國古代小說難得一見對善惡交織的複雜人性與多面性人格的深刻人性刻劃。
 
 此外,唐僧取經所面對的無奇不有的妖魔鬼怪,如蜘蛛精、牛魔王、鐵扇公主、白骨精等妖怪的陰險狡詐,為了誘騙唐僧吃其肉以長生不老,偽裝成老謳或美麗善良的女孩等花樣百出。作者在此,藉由妖魔鬼怪的「擬人化」,隱喻當時社會充斥著各式各樣外柔內奸的偽善之徒,但這些妖怪像人類一樣,也需要感情的慰籍,如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關係。
 
 四、《西遊記》除了是「成長小說」外,依其內容、風格與技巧,也可歸類為西方文體的allegory(寓言)與satire(諷刺)小說。像18世紀英國知名的文學家史威夫特(Swift),在其轟動文壇的《格列佛遊記》中,以嘲諷(satire)文體與寓言(allegory) 形式,藉由格列佛四次航海船難漂流到的大、小人國以及飛島國與智馬國,所遭遇到的違反人性的極權統治,嘲諷當時的英國政經社會體制。吳程恩雖沒有史威夫特那樣強烈的社會諷刺,但也藉由一些奇形怪狀的妖魔鬼怪,以寓言方式、用詼諧幽默的口吻嘲諷當時的政經社會體制。 
 
 《西遊記》雖無荷馬史詩《奧德賽》那樣雄渾壯麗的七言格律詩體,以及精細描寫主人翁奧德修斯為拯救同僚、自願為恐怖女神所迷惑而陷入情慾與理性交戰那麼深入的心理描寫等十種艱困萬分的旅程考驗,而是以善良軟弱的唐三藏與善妒的豬八戒,以及各種妖魔鬼怪的作怪,來描述孫悟空在複雜的環境中,如何適時的轉變與成長,並以詼諧幽默的口吻嘲諷社經體制,是具有社會性、隱喻性、可讀性很高的經典「成長小說」。
 
 雖然吳承恩身處以專制統治的明朝,但從作者創作所發揮的驚人想像力與詼諧的諷刺文體,可見當時的民間社會已蓄發了旺盛的生命力與創作力,但被強大的專制力量如東廠等所壓制,無法成為社會的主流力量,殊為可惜。 
 
 《西遊記》除了是經典外,孫悟空從不可一世的單打獨鬥頑猴,轉變、成長為可發揮正義力量的人間英雄,其間各式妖魔鬼怪施法迷惑唐僧,孫悟空以72變魔法神技拯救唐三藏等奇幻迷人故事,已無數次改編成電影。可惜的是,迄今仍未看到兼具觀賞價值與文化價值的《西遊記》華語片。未來兩岸三地是否有突破性的迷人《西遊記》影片出現,大家拭目以待。 
 
 這幾十年很賣座的好萊塢電影《哈利波特》、《超人》、《蝙蝠俠》、《蜘蛛人》與《綠巨人》等具有巨大神力與魔法的英雄人物,其小說原著靈感也有可能是來自於《西遊記》的孫悟空。果真如此,《西遊記》已超越時空的限制,孫悟空的超人英雄形象已深入東西方社會。畢竟,大家都喜歡幻想自己成為具有神奇怪力、能拯救人類的英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