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祗袛祇
日本人言: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京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
日本京都夏天的“祇園祭”起源于古代日本平安时代(中国的唐宋时期)为祈祷驱除疫病,消灾免难的衹园御灵会,是京都八坂神社的祭礼,在七月至八月一个月以上举行各种神事活动庙会等等。
祇、祗、衹、袛这四个字虽然形状相似,但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
祇(qí 或 zhǐ):在古代,祇主要指地神,即土地神。它也用来表示“只是”或“唯一”的意思,例如在句子中说“祇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此外,祇还可以表示对神灵的敬仰和恭敬。
祗(zhī):主要表示恭敬的态度,常用于表达对神灵或其他值得尊敬的人的敬意。例如,在古文中,“祗”常用于描述恭敬的行为,如“祗候”和“祗奉”,意味着等待或服务。
衹(zhǐ):实际上是“只”的异体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作量词,表示“仅仅”或“只有”的意思。例如,“衹有一本书”即“只有一本书”。
袛(dī):与衣物有关,通常指短衣或汗衫。这个字不太常用,主要出现在一些与服装相关的语境中。
这四个字虽然形状相似,但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使用。
祇园祭的山鉾巡行,被称作“移动的博物馆”,悬挂于各台山鉾的装饰物,集合了古今东西的珍奇艺术品,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
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京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
魑魅魍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鬼 :
1、魑(chī)2、魅(mèi)3、魍(wǎng)4、魉(liǎng)
5、鬽(mèi)6、魁(kuí)7、魃(bá)8、魈(xiāo)
9、鬾(jì)10、鬿(qí)11、魀(gà)12、魆(xū)
13、魊(yù)14、魋(tuí)15、魌(qī)16、魐(gān)
17、魒(piāo)18、魓(bì)19、魕(jī)20、魖(xū)
21、魇(yǎn)22、魘(yǎn)23、魗(chǒu)24、魙(zhān)
“魑魅魍魉”,原意为“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这里是指鬼的聚居地。
据史书记载:鬼界入口位于“镬铎岛”,岛上有魑、魅、魍、魉四小鬼镇守。
其姓氏分别为:魑,喻氏;魅,李氏;魍,王氏;魉,梁氏。最早记载“魑魅魍魉”这个词语的文献是《左传》。《春秋左氏传·宣公三年》当中就有“螭魅罔两”四个字,
虽然字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含义、还是内涵,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魑魅魍魉”是一样的。
“魑魅”和“魍魉”,相传都是上古时代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请来的鬼怪救兵。根据相应的民间传说,部分学者推断,“魑魅”就是成精的屎壳郎,而“魍魉”是成精的蜘蛛。
但是民间传说具有很大的离散性,所以在其真实度上,很多出入。
1982年,宫崎骏创作了绘画剧本《Mononoke Hime》,类似于《美女与野兽》,讲述了城主女儿被妖怪山猫带走,她为救被恶灵附身的父亲,与山猫一同驱魔的故事。这个作品带有龙猫的元素,面向低年龄段观众。尽管原作与漫画版《风之谷》同名,但内容差异很大,与《风之谷》的关系并不紧密。女主角San(珊珊或阿珊等译名)和男主角アシタカ(阿席达卡)是主要角色,象征着人类的未来和自然的和谐。
Mononoke Hime,即《幽灵公主》,Hime意为公主,女主角被Mononoke养育,这个词在日本文化中代表怪物或自然的精灵。Mononoke是泛指一切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包括自然灾害到小妖精。多多洛也是其中一种。
影片中的石火箭,是日本早期的手炮,由幻姬的手下制造,用于对抗幽灵公主和山兽神。Kodama是森林精灵,白色小生物,象征森林的回声或守护者,宫崎骏赋予了独特的艺术形象。
虾夷族是生活在日本东北部的原住民,男主角阿席达卡即属于这个群体,他们在宫崎骏的创作中被描绘为与自然共存的部落。至于"Tatara Ba",即铁城,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冲突的象征,Tatara是古代日本炼铁技术的代名词。
阿席达卡骑乘的长角动物叫亚克路,是宫崎骏虚构的动物,类似牦牛。至于关于四小时版本的《幽灵公主》,宫崎骏本人并没有证实其存在,企划书、制作时间和分镜脚本等资料都指向了133分钟的版本,而非四小时。《幽灵公主》是吉卜力工作室于1997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探讨对环境的破坏,和人是否能够与自然真正和平共处等问题。《幽灵公主》的背景设定在日本的室町时代,这是中古时代进入近代的一段转变期,征夷大将军的权势大幅的衰弱。《幽灵公主》的配乐与主题曲《Mononoke Hime》都是由久石让所创作,其中《もののけ姫》的CD在日本销售量超过110万张。《幽灵公主》在日本的票房高达193亿日圆,共有1,420万人次观看,在当时是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