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二十二、对比反衬

二十二、对比反衬
 
  对比反衬,就是在具化诗的叙述对象时先反说,到了升华时再正说,使前后形成对比,前者反衬后者,以凸显主题。对比反衬类似先抑后扬,但先抑后扬不形成对比,对比反衬形成对比,用前者反衬后者。因此,它比先抑后扬更能加深印象,突出主题。
 
例1.
 
 
深深地扎下去
是为了高高地
挺起来
(寒山石)
 
这首三行诗,在创作中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根,天生扎在黑暗的泥土里,但在这首三行诗里,它扎在那里,却是为了高高地托起树。为了凸显根隐埋自己以彰显树来喻意牺牲自己彰显他人的优秀品德这个主题思想,这首三行诗在具化叙述对象“根”时,先反说“根/深深地扎下去”,而后在升华它时又正说“是为了高高地/挺起来”。这里用“深深”反衬“高高”,形成对比。这个对比,彰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2.
 
 
雨珠
 
虽小
溅起的  是花
汇起的  是激流
(徐英才)
 
同样,这首三行诗,在创作中也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它抓住雨珠落地反弹四处溅散起来像花朵盛开那样,而后又跟其它雨珠汇集在一起流淌向前的特点,在具化“雨珠”这个叙述对象时说它“虽小”,而在升华它时又说“溅起的,是花/汇起的,是激流”,用“小”来对比反衬盛开与汇聚,从而凸显了雨珠虽小却能开花并汇成急流的结果,以此喻意人不在于地位高低,重要的是志向。如果本诗直接描写雨珠会开花并汇成流淌而省却“虽小”,缺少这个反衬点,主题就会显得比较平淡无奇。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对比反衬的创作手法:
 
1. 并非传说
 
没见过铁棒磨成针
见过 母亲用数十个寒暑
磨陷了衣板上的木棱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坚强
 
是悬崖上的瀑布
一边流着眼泪
一边挺起胸膛
(饶蕾)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捌一捺易写
站立成人
(静好)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春风
 
昨晚逗得杏花白
今晨又惹桃花红 明天
能否摇醒 故乡梦
(残文)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晨景
 
掩住了大厦、高架、天桥
掩不住霓虹闪烁、车灯川流……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白雪
黑伞
朝迷蒙深处的炊烟游动
(徐英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