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从几万人到几百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具体时间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开始从红色苏区出发时,有战士共30多万人,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了两万余人。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进一步表明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创造了不朽的功勋。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毛泽东确实是一位博览群书的伟人,他有雄才大略,能统兵百万。
《长征精神万岁》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作者:蔡 玲
1933年9月,国民党以100万军队对苏区发动了第5次“围剿”。当时,“左”倾路线已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中占据统治地位,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迫使红军与强大的敌人开展阵地战,短促突击,短兵交接,以堡垒对堡垒,用鸡蛋碰石头,同敌人拼人力、拼物力、拼消耗,仗打了整整一年,红军伤亡很大,损失惨重。部队后勤无力取之于敌来补充自己,根据地也日渐缩小,又使红军失去了就地取给的条件和来源,虽然根据地人民全力支援,也不能保证及时供应。红军的后勤供给遭受严重挫折,致使红军生存难以为继。这也是导致第5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之一。
为保存革命武装的有生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江西中央苏区,被迫踏上艰苦卓绝、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
1934年10月8日至18日,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江西瑞金和各战场陆续撤退转移,全部集结在今江西省于都县境内休整,进行兵员、粮服、武器、弹药的补充,在贡水(又名贡江,今于都河)搭建浮桥。在于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中央红军分别从贡水的8个渡口过江,从此踏上迢迢远征路。
长征始发时,我的父亲蔡长风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三团(简称红三团)供给处粮服股股长,负责全团21个伙食被服单位2700多人的吃穿。
1934年10月16日,父亲随所在部队在贡水河畔的梓山集结渡河。乡亲们扶老携幼赶到集合点,为红军送行。很多人含泪拉着战士的手问:“什么时候回来?”谁也没想到,这一走,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斗行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当时,即使这支红色队伍的最高领导人,也不知道何时回来,更不知道此行将去往何方,部队上下都以为这是一次大的战略转移。若干年后,这次长达一年的转移才有了一个正规名字——长征。
长征,随时从头顶落下的炸弹,10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难以忍受的饥寒交迫和随时袭来的疾病伤痛,一路上种种吞噬生命的恶劣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为18.7万余人,算上途中补充的兵力,共约20万人,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仅有5万余人,牺牲约15万人。其中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约有8.6万人,到达陕北仅7000余人;红四方面军长征开始时约8万人,到会宁会师时,约有3万人;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约1.7万人,将台堡会师时,尚有兵力1.3万余人,减员约4000人,算是三大主力红军中牺牲人数最少的。
由此算来,长征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3、4名红军将士牺牲;平均每走一天,就有约200人献出生命;平均每4人只有1人到达陕甘根据地。而在条件最为恶劣的草地行军中,平均每公里牺牲的红军将士达近100人;在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的5个昼夜,平均每天有近1万红军牺牲;在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央红军,平均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江西省兴国县有名有姓的红军烈士23179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12038人,几乎每走1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忠魂(以上数字来源:2016年9月7日《解放军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刊)。
最先报道长征的外国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长征“震动世界”。他说,与红军长征相比,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率领远征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向罗马进军,不过是一次假日远征。
长征保存下来的5万革命火种,终成燎原大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征的胜利是人类不屈意志的丰碑,是中华民族坚定无畏、自强不息的象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人类史空前绝后之壮举!
从建党到建国28年,从建军到建国22年,我党我军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征,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最为艰苦卓绝、死里逃生的一段历史!父亲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了这三大战争,荣获国家颁发的唯一标志这中国近代革命三大历史阶段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这是父亲的无上荣光,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
1934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穿着几件破烂单衣、忍着饥饿病痛连续攀登了5座这样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这些来自非、亚、欧、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的外国人一听,立即把我围住,连声赞叹,说:“我们知道中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为之震惊!”“史无前例,空前绝后!”“了不起,伟大!”“我们穿这么多还这么冷,中国红军就穿几件破烂单衣连带饥饿病痛就翻过了5座5000米的大雪山,不可思议!”“他们靠的是什么?难道红军真是铁打的?!”“这样的军队不可战胜!”“我们为能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国家——中国接受培训感到自豪!”“我们也为你有这样了不起的父亲感到骄傲!”……
耳闻目睹这些来自六大洲的外国人的惊异与赞叹,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长征,威震全球!已得到世界多国人民的赞扬与肯定,成为世界人类史共同的丰碑!
是的,外国人问得好;“红军靠的是什么?”
长征,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其历史意义早已为中国和世界多国公认。但是,它所包含的深远意义和思想价值,已跨越国界,已然还处在不断的开发、探索和认知之中。
长征为什么能在世界多国得到认可,除了它的革命精神外,长征还具有着人类崇高的普遍共性精神。长征是全人类的财富。高尚而坚定的信念,乐观而勇敢的精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队精神,勇往直前,等等,都是长征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今天,我们纪念和追思长征,更要重新认识和宣传长征,这不光是一种体现红军战士生命顽强的张扬,更是证明了信念的力量。信仰,或者信念的力量,战无不胜。一位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说:“长征不仅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军事上的胜利,同时也创造了人类心理学领域的奇迹。”长征精神的内涵并非仅仅是吃苦耐劳。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完成心理上的长征,才能创造出奇迹。
是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事业,一个人,每天都走在自己长长的征程上。在漫长的征途中,只有具备了当年红军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才能最终抵达光辉的顶点。今天,中国人民正行走在新的长征路上。长征给了我们全人类精神与思想宝库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与思想资源,唯有把握了它,中国人民才能在新的长征中取得胜利!
长征精神的深远意义与思想价值,无论怎样评述都不为过!
长征线路与长征精神,应该申报成为世界遗产!
我军从建军起就一直奉行司、政、后三大建制。司令部保障军事胜利,政治部保障官兵素质,后勤部则保障经济来源和物资、武器、装备及生存的供给,提供吃穿住,直接关系全军生命。红军时代的后勤供给工作是我党早期在军队中的经济贸易工作。战争年代的后勤、经贸工作,是要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其艰难、困苦、危险、残酷,是我们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
父亲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自1931年任红军12军36师供给处粮服股股长以来,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至去世,历时75余年,一直在我军后勤部门,一生从事我军的后勤供给(包括经济贸易)工作。从1940年任八路军115师教导5旅供给部部长至去世,当了61年的后勤部长,父亲是我军后勤工作的优秀领导者之一。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竭尽余力,向我们回忆并讲述了战争年代我军艰难困苦的后勤供给工作,对长征专门作了叙述。我自以为对长征并不陌生,知道长征苦,但真没想到苦到那种程度。若不是父亲亲口讲述,即便父亲的语气极其平淡,我也真难相信。真的,长征实况要比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上表现的苦得多。那已不叫苦了,是生命极限的抗争!
和许多老红军一样,长征,成为父亲一生中最艰苦卓绝的人生经历和最珍贵的人生记忆。在父亲75载的革命生涯中,也是最璀璨的一页。今天,我们追忆长征,是从这些耄耋老人尘封已久的忆海深处抢救历史,拯救人生资源和挖掘精神财富!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预防腐败和贯彻“两个务必”,对于青年一代的人生、信念、理想教育,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当年战斗的硝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飘逝。面对时下的金钱、权贵与浮华,信念的力量恒久而神奇。如今,我们回顾历史,讴歌先烈,悼念亡者,是要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弘扬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