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离开中国大陆30多年,生活和工作在洋人的世界里。茶余饭后,喜欢和洋人打嘴仗,两种文化的碰撞让彼此沉迷其中,常常欲罢不能。在周游世界的道路上,和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陌生人交流互动,见识种种匪夷所思的思想和习俗,此时任何有关文化差异的生活话题,往往都是旅途中最令人迷醉的时段,而且都能开花结果成为余音缭绕的美好回忆。回想起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真没有和任何一个洋人红过一次脸,大家都非常享受这种思想的交流。
亚里士多德曾说:真理永远是思想碰撞的产物。所以今天在剑桥、哈佛这些世界顶尖学府,教授和学生们有着喝咖啡交流思想的习惯。让不同的思想火花碰撞,不仅当事人享受其中,还常常能够打开一个人的思维盲区,激发无穷的灵感和妙想。
但是在华人圈子里,却很难找到这种就事论事的讨论氛围,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有深度的交谈聊天和思想交锋的真正乐趣。究其原因,尝试归纳总结为以下六点:
1,华人缺乏对真假黑白的好奇心,没有旺盛的求知欲,而更纠结于所谓话长语短的输赢。人们很少因为得到新思路新观念而兴奋,却常常因为他人不同意自己的看法而羞恼。
2,从小生活在思想和语言禁锢的环境,许多人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任何话题不到三分钟就被转移了,就像里弄大妈吵架一样,从眼前的话题可以瞬间跳跃到三年前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
3,没有坚持就事论事的能力,任何讨论很快就会牵扯到对方或者自己的身上,于是对一件事情的讨论变成了个人之间的争斗。
4,缺乏幽默感和自嘲的能力,而这是任何讨论中最重要的润滑剂。
5,没有游戏人生的松弛感,不能从超脱的视角看问题,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
6,过度的防范心理,当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时,往往不吝从恶意揣测,最后只有不欢而散。
华人的种种不足之处,大部分源于长期奥威尔式的威权社会统治的副作用。威权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喜欢任何奇思异想,拿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 - 出头的椽子先烂。于是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中长大的人,从小就被许多看不见的条条框框束缚,思想和说话都有不可逾越的禁区。于是个个信奉沉默是金,人人害怕祸从口出,天长日久,人就变得像个机器。失去了思想自由的人,不知道能不能发展出一流的现代技术?但這樣的人肯定是枯燥乏味,缺乏情趣的
从东西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中西先贤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求“真”,中国人求“道”。“求真”的人将自己置身事外,去探索周围的世界。遇到未知事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归类,如何描述,如何解释。“求道”则看重外界和自己的关系,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用处,然后去尝试和利用。通俗一些讲,中国人看见一只野鸭,首先会想如何去抓住它,然后应该红烧还是清炖。西方人则会对野鸭本身,例如它的属性、生活习惯、寿命等更感兴趣。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他甚至还说:“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千世界变幻莫测,而每个人的认知却是有限的,西方大儒苏格拉底终其一生追求真理,最后深有体会地说出那句著名的话:“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
对普通百姓来说,虽然信息来源有限,我们还是可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估计和判断,拿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样做的过程也不失为人生一乐。而任何自视过高的心态,却是不足取的。自以为是大言不惭的人,最后无不被事实打脸。所以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同时知道自己认知局限的人,才能彼此敞开心胸,展开一场酣畅淋漓的趣谈;只有不固执己见的人,才能接触到更广泛的世界,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人生,从而开阔眼界打通思路。
我们还应该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老话,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必须时时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时局变幻人间百态,来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和未来前进的方向。只有采取这样的立场,才能真正放下内心的骄傲和偏见,做到心平气和地和各色人等交谈,进而打开自己的视角盲区,增加许多做人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