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子旧作101。《攀登黄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茂子旧作101。《攀登黄山》

一一一一 

黄山在国人心目中,其影响力,勿需我赘言。单看这一串头衔: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等。

大旅行家徐霞客游黄山归来叹曰:“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人们常想到的赞誉。

《我的中国心》中唱道:“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是让黄山深入人心。

黄山有“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特点。为了饱览黄山的这些奇观,我们的黄山之行选择了全程绝徒步的方式,对黄山进行力所能及的打卡……

我们一行,被景区安排从后山的云朵寺进山,从前山出。

为不耽误行程安排,一进入登山梯道,就无暇顾及沿途景致,一路快步疾行。一会便汗流浃背。为减轻重量,所带的饮水路粮,也是边走边吃。到达光明顶,只用了三个多小时。

与光明顶与导游会合时,几乎刷新了导游的认识,说是很少见过这样的老年人。其实,登山伊始,导游见我等年纪,也曾极力劝阻我等,并说千万别“上山是英雄,下山成狗熊”。

导游善意的提醒,更给了我们的勇气。至到下山途中,看见些腿脚走变形的,伤了膝盖的、甚至坐轿的,才信导游之言不虚。

山顶上的风景区,雾聚雾散,不时将奇峰怪松遮盖得无影无踪,飘渺如仙境。不时又让她突现出曼妙的身姿。奇特的自然景观,傲然的群山大壑,给人一种震撼的美丽。

极目远眺,四周岩崖翠峰峥嵘,势如斧削。崖壁上生出的松树,或大或小,或依山傍石,或斜身伸枝,形态各异。岩壁间悬泉瀑布,或飞溯或潺湲,或汩汩或淙淙,仪态万千。随处是奇峰怪石,满眼是云海雾涛,满耳是奇闻趣事。

黄山玉屏楼右侧的迎客松,树体高大,树龄达800多年。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它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黄山游客的必打卡之地。

我们在迎客松作稍事停留,便告别迎客松,开始往山下回返。

下山沿途,风景更是奇崛,更为壮观。许多路段旁,还看到了黄山的古道遗址,百年古桥,比之现在的石阶更为陡峭。古人登山尚且如此艰险,今人攀之不可想象。

黄山的奇,黄山的美,岂是我等笔力所能道尽,就此打住。

有人说,沒来过黄山的人,向往着黄山;上了黄山,则更加留恋黄山。为了赏景,也为了享受攀登的乐趣,我们才选择了一路攀登,在苦和累中攀登了八个多小时。尽管因云遮雾罩的原因,有的景点未能看到,但留下的回忆却是满满当当。

一一一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