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能记得住的节日分别是,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国庆,似乎都跟一有关。 过去物资匮乏,平时吃的基本都是以蔬菜为主,最多有点肉。体检的时候有一栏是营养,总是差的。要想大口吃肉,解馋,只有等到过节才行。节日单位一般都有特供。前几天,读到有人说文革上海的日子比其它地方好过,因为有特别供应。凭票供应基本人人都有份,比没有要好。其实广州也一样。我家文革被下放到一个小镇,拿着广州的工资,过小镇的生活,你说日子哪个好过一些?小镇平时购买生活用品也需要票,但它有自己的自由市场。每天有附近的农民拿着蔬菜,水果,家禽,水产,猪肉到市场去卖。每逢墟日,还有更多的农民来小镇贩卖农产品。这两个市场我现在还记得。只要有钱,就可以任意购买,不需要票。亲戚从广州出差,总是购买一大堆农产品带回广州。凡是从广州下放的来的,前几个礼拜总是在家里天天加菜,嘴里不断唠叨着,便宜,太便宜了。即使工资差别很大,家里还是不敢大手大脚地花钱。
不记得70年代的哪一年开始,月饼出现了。记得只有豆沙馅的,本地做的,不大好吃。做豆沙需要炒,容易糊,结疤,口感很差。后来家里有亲戚从北京探亲,特别带来了北京月饼,非常硬,像块石头。作为小孩来说,其实北京月饼性价比最好,结实耐吃,咬不动可以舔,边玩边吃,慢慢品尝。其中的五仁月饼我印象最深。后来再也没吃到过了。南方月饼没有五仁的。
改革开放后,月饼的种类增加了不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月饼是莲蓉,豆蓉,这两种。现在流行加入鸭蛋黄,我不大喜欢,而纯莲蓉,豆蓉根本找不到,可能是赚不到钱吧。月饼的包装也鸟枪换炮,越来越豪华,价格越来越高。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多吃月饼对身体不好,偶尔吃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月饼本来就比较油腻,很难多吃。过去吃月饼跟茶配最好,现在可以用不加糖的黑咖啡也非常不错。
记得去年回国探亲的时候,正值中秋季节,商场旅馆都是月饼,而且都很贵,没有什么胃口。真正想吃,不如到酒家的外卖店去购买,甚至不吃它,太油腻了。反而发现,国内的面包跟北美的不大一样,尤其是红豆面包,特别松软,尤其是新鲜的,在各大超市都有卖。出去玩的时候,往往吃不上午餐,带几个红豆面包就非常方便。过去中小学野营的时候基本也是这样,不过那个时候的面包没有那么好吃。
现在人在北美,吃月饼根本不成问题。华人超市都有卖国内,港台的月饼。甚至Costco也有卖。我买了台湾的月饼,才十块美金多点,国内的大概要2-30左右。我从来没吃过台湾月饼,买了一盒。外表味道跟大陆的没啥差别,里面也都是带蛋黄的,没有纯莲蓉的。一口咬下,感觉比较粗糙,口感差,比如莲蓉就不够细,有颗粒感。
这几天有报道,国内今年月饼销量不佳,跟国内经济状况不好有关,大家能省就省。老百姓都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光靠埋冤美国西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招过去经常用,老百姓没几个会相信。我曾经抱怨国内不好用国际的信用卡,不能跟国际接轨。有网友积极为政府辩解。但看来政府还是有人知道了。除了放宽签证,地铁也开始接纳国外的信用卡。我去日本的时候发现,苹果手机的钱包除了可以加上日本的西瓜卡,还可以加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卡,比如广州的羊城通。国内的我没有试过,日本的没问题。
月饼经常是用来搞关系的。俗话说,和气生财。经济搞不好,原因有很多种。我个人认为,跟美国的关系是个主要问题。中国的发展如果是以美国的衰退,东升西降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会产生敌对的局面,现在的经济严重放缓,中美关系紧张就是个例子。如何恢复发展中美关系是需要更大的决心,能力,智慧。目前的领导人能否做到很难说。部分政策放宽产生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因为大环境没有改变。我是希望中美关系能够恢复。中美关系不好,对海外的华人也不利。中美共赢才是正道。我认为这需要首先解决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意识形态首先是为了国民经济,国家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的,否则毫无意义。如果改善关系能够发生,将来世界的秩序很有可能是这两个大国来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