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安平树屋,朱玖莹故居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检视上篇跟帖时,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

    写的时候,就在琢磨:我为什么要拍那包菜呢?

    没理由啊,到底有什么值得我拍照留念的呢?

    到底是没想起来。

    结果刚才忽然想起来了,哈。

    看到那个塑料筐了么?

    我不是为了让大家看看那个筐和大陆一样一样的。

    而是为了让里面那个菜单留念一下,因为里面有一道菜,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叫“大陆妹”。

     当时我看到的时候,就很好奇:什么意思?还有这么一道菜?

     所以我就特意问了店家那是什么,店家就把这包菜给我看了,我就顺手拍了张照片。

     ——这台湾啊,和大陆啊,还真是够微妙,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当年大陆还很穷的时候,用来歧视大陆嫁到台湾的姑娘的,还是后来大陆发达以后,用来酸大陆的。

    其实,哪里的根本人性都是相似的,然后依据文明程度文化积淀而有差别。

    所谓远交近攻,离的近了,总有一些这个那个的积怨,互相别苗头或者瞧不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普遍存在。拿国内来说,北京与上海,北京与天津,沈阳与大连,成都与重庆,深圳与广州等等,基本上每个区域的两强之间,都有互相看不惯的一面。

    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这些东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是利用各种机会化解矛盾,尽量和睦相处,还是为了别有用心的目的,利用民意激化矛盾,这是观察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希望华人世界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

    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吃完了两碗小吃,继续后面的行程。

    安平树屋。

    说实话,我喜欢这个名字。

    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个平平安安。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世道一不太平,就是亿万老百姓乱世人命不如鸡,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如今世界各种乱象,随时都可能被引爆,希望能够平安度过各种危机,不要发生更严重的变化。









    这都是一棵树。

    在树里建了很多屋子。

    不知道当年房屋安好的时候,住在里面什么感觉。

    应该至少有一点,像摩羯这样的台风,恐怕也很难把树吹倒,更不会把房子吹倒。

    树屋不远,就是一位名人的故居。

    来之前,我都不知道这位大家。

    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参访一下。

    小径蜿蜒,通向何方?



    原来是一首诗迎客。

    字是真的不错。

    这诗,看到第一句就喜欢了: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

    是莲花的开落。。。

    

    世间竟有如此妙人,而我竟然不知道。

    看到后来,才明白,这诗我读过啊。

    因为,第一句我不记得了,最后一句却是记得的。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是这位朱先生抄录的郑愁予的诗。

    还真是个美丽的错误。



    这几只蜂,与我一样,都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寄庐,寄庐。

    人道寄庐曾住。。。

    我们的寄庐是哪里?

    是中国,还是美国?

    抑或,是这个无奈的人间?



    不能自幼习书,大约是我们这一代喜文之人的隐痛。

    很多文人都喜欢这个退字。

    韩愈退之。

    江南退思园。



    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少。

    这是二楼,更是只有我一个。

    独对古人,处如此古意之境,何其幸运。

    于是我坐在这张小小的藤椅上,好好享受了一阵子的清闲。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好处。

    一个老人的老房子,就可以让你身处乱世,思接古人,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一个字,就可以蕴含宇宙万物的细致微妙洁净精微。

    可惜,这些文化的好处,却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的力量,引入歧途,渐行渐远。

    原应叹息。

agentsmith 发表评论于
老树老寿星老人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