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甲骨文【蠢】字发现的蠢。updated.

说说甲骨文【蠢】字发现的蠢。updated.

Zhiyan-Le,2023-12-02、2024-03。

曾看到消息,中国大陆复旦大学大学研究员破解甲骨文【屮】为【蠢】字,获十万元奖励。媒体宣传一片惊叹赞美。有质疑,但只能在个别网媒发表。看来,在中国大陆,连起码的学术争鸣都没有。中国盛行学术【产业链】。不知该破解、奖励和赞扬是不是学术产业链之物。

后来,再看到关于破解的过程内容,我不得不说:该破解鉴定是瞎编,以个人无常识联想当作古文字事实的瞎编。具体破解内容报道,请看附后摘录。这里就简要说说那是咋个瞎编。

第一步,把【屮】说成是草木初生的春天。第二,说该【屮】是【未识字】而相当于【屯】。再一步,把【屯】和【蠢】联系起来,说“春”是“蠢”的声符。“蠢”字古有骚动、动乱之义。如“屯”用作“蠢”,“屯(蠢)盂方”“屯(蠢)夷方”即动乱的盂方。接着用旁证,说那与《说文解字》中“蠢”的古文写法可相互验证,形成了较完善的证据链。于是,作者结论说:【屮】即【蠢】,刻有“屯(蠢)盂方”的甲骨,卜辞贞问动乱的盂方进犯西土,商王调集人马前往征讨,能否受到保佑获得胜利 ,云云。通过鉴定,获得奖励赞扬。

那瞎编在何处?循环论证。在发达国家科研学术领域,循环论证是一种欺骗性的逻辑游戏,其一特点,是把不相干或未经证明为等同的因素扯到一起互相证明而做结论;在国家管理尤其是司法或法治方面,循环论证属于故意误导。具体说吧:

以为逢【草】字头就是春天。如此,【萧瑟】的【萧】也有草字头,为啥不是春天?那个【屮】字为啥不是秋天、不是【蟏】字呢?通过反证排除其它可能,是新发现能否成立的起码学术作业要求。做了吗?看来没做:没能证明【屮】必然就是草字头和春天这个前提,没能证明【屮】必然就是【屯】且后者必然就是【春】字这个副前提,也没能证明【屯】必然就是【蠢】这个推导成立,更没证明汉代的《说文解字》的汉字书写发音跟千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完全一样。在前提、推导和旁证都不确定或不成立的条件下,就做出了【屮】就是【蠢】字的结论且通过鉴定,不够蠢吗?

所谓甲骨文【屮】字是【未识字】的说法是瞎说,是自己不知就说大家都不知道。该类甲骨文几十年前就有破解了,相当于【屮】下一横即【
】的简化写法,意思是【生】,即【百生】的【生】字。【百生】后来延申为【百姓】、加了个【女】字旁,是女性生娃、【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血缘关系的文字反映:在上古社会,只有先公先王及其后代或被授予者才有【姓】;【百姓】的意思是享有先公先王家族之姓的众多权贵家族成员,跟当今【老百姓】的【百姓】意思完全不同。至今,中国彝族文字还有【百生】即【百姓】的传统用法,没了权贵含义而已。

注:关于甲骨文镏文的【生】和【姓】的相关等同性及其与《说文解字》的区别的考证,包括不仅字形变动且【姓】发音是【生】发音的软化、以及上古二声到古代四声的语音清浊变迁,等等,可参阅前辈顾颉刚题字和北京荣宝斋出版的《文字源流浅说》、1979年首版。

由是,【屮盂方】的意思很直白:享有先公先王家族成员的【盂】姓的方国。用现代语文表达,那说的是【姓盂的方国】。注:当时【盂方】一分为三(同一个方国的家族内部发生争权夺利和分化,或没被授予百姓的氏族试图冒名,不稀奇),东西两个,获得各方公认的一个;由此,该甲骨文拓片记录要明确指明是有公认的【百姓】之【姓】的那个【盂方】,故而前面有个表示血缘关系的【百姓】之【屮】字,就成了【屮盂方】。

历史常识:殷商时期,中国是众多血缘氏族方国组成的联盟式的国家体制,王室充当盟主角色、各方高度自治。王室征伐某方国的理由无非几条:某方国不上贡或少上贡了,某方国侵犯王室的领地或掠夺财富人口,某方国违犯了各方国都同意遵守的约定,某方国请求王室征伐援助,平息某两个或几个方国的战乱。因此,某方国自己发生了【骚动动乱】,只要还保持原有的【百姓】之姓且不涉及其它方国和王室的权利、那就不关王室的事,即:按当时【天意】规定、那不能成为殷商王室征伐某方国的理由。用今日语文讽刺比喻说,那就是【县官难管家务事】。殷商王室征伐【姓盂的方国】,缘故是触及了前述几条中的一条或多条,不会是因为【姓盂的方国】自己有啥【春草初生】的【骚动动乱】,即王室不会为某方国内斗而消耗自己的资源和兵力。

简言之,作者所谓殷商王室征伐【屮盂方】是因为该方国有【春草初生】的【蠢动】,纯属瞎编滥造,完全不符合殷商王室征伐理由的历史事实和相关记录。不服者,可参考范文澜和翦伯赞等前辈的古代历史作品和课本,做做家庭作业补课,再说服不服吧。


【注】:

看到读者问:若【屮=屯=蠢】成立,那么,【屯祖】=【蠢祖】,借占卜骂祖先了。

读者问的好。

按那思路,在台湾甲骨文资料库,我做了【屯 屮】检索,许多结果,几个如下:

 


检索:屯 屮。 结果摘录。
记录 来源 编号
婦示十屯 英國所藏甲骨 00154臼
壬戌婦井示二屯  英國所藏甲骨 00564臼
惟甲戌屮 小屯南地甲骨 3544
祖辛 英國所藏甲骨 00046正.2
婦井示 東京大學所藏甲骨 00049b
貞自今至于乙酉我屮 懷特氏等所藏甲骨 865


按大陆发现获奖赞扬一片的李学勤学派说法,那些甲骨文说的就成了:

妇为十个蠢动做祭祀。

壬戌,婦井(帝王之妻)为两个蠢动做祭祀。

甲戌,蠢动。

祖辛(帝王)蠢动。

婦井(帝王之妻)为蠢动祭祀。

乙酉,我(帝王)蠢动。

那不是很荒唐和很搞笑吗?那不是帝王王妃们自己骂自己吗?殷商的帝王王妃们有那么幽默、通过占卜自己骂自己吗?做那样的占卜,是啥目的和要干啥呢?当时,像样的龟策材料不便宜。王室卜官消耗资源做那些帝王王妃通过占卜搞自骂的记录,为啥呢?

而按顾颉刚等前辈之说、把【屮】理解为相当于殷商王朝当时的【百姓】之【姓】,则那些使用了【屮】的文字全能说通、且确实有记录在案的价值:

甲戌,赐姓。(被赐予者得到王室的赞同提拔。)

祖辛之姓。(帝王某位后代的故事。)

婦井(帝王之妻)为赐姓举行祭祀。(猜测,被赐姓者可能是她的孩子。)

乙酉,我(帝王)赐姓。(帝王为某人赐予家族之姓。)

那些文物事实的例子足以说明:李学勤学派的【屮=屯=蠢】的推导不成立且很搞笑;汉代的《说文解字》可以作为旁证参考,但对破解甲骨文来说、确实是个十分有限的旁证参考。


至于作者所谓【甲骨文是产生于占卜场景的专业文字】、【甲骨文是世界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自源文字】云云,则更是信口开河地瞎编了。

许多甲骨文拓片没有占卜内容。甲子六十和东南西北方向等等拓片,都没有占卜内容。甲骨文跟其它文字一样,首先是语言的通用记录表达符号,其次才是不同领域的专门记录表达,而占卜命理只是其中一个领域。再说,在中国历史上,占卜布满农书杂记之类;《史记》记载说龟策材料是上古时期颇为时髦的生意,说明占卜几乎就是人人可做的事。如此,殷商时期,占卜是少数人的【专业】、还是人人可做的事情?即:哪些甲骨文是只有【专业】者才能做的、哪些是农书杂记之类人人可做的,哪些是王室或百姓方国的、哪些是民间的,等等,理清和证实了吗?没有。如此,何来【甲骨文是产生于占卜场景的专业文字】之说?那不是毫无根据的编造吗?

至于甲骨文的【甲午卜】【乙亥卜】等等,那是【殷商八股文】的开始语,不一定就是占卜活动场景记录。【卜】,日晷作业象形会意。殷商是自然神崇拜社会,表示日晷作业的【卜】字带有【天意】的含义。用今日话说,【甲午卜】就是【甲午时刻,按天意做如下记录】的意思,类似当今日作文的八股文开始语;而做记录当时有无占卜活动则是另一回事。

如此,哪些甲骨文是占卜活动记录呢?答曰:带有【占】字者。【占】,上卜下口,对日晷作业即天文历法作业做出解释,延申含义:为龟策得到的【天意】而做出解释。由是,【占】字加个方框,跟【人】字加个方框意思是【囚禁关牢】一样,是封存或作废但留下归档该占卜的意思。因此,有的甲骨文是占卜或宗教或命理活动、有的则不是,不能看到【卜】字就望文生义地做个一般性结论、说甲骨文是【占卜专业文字】之类的瞎编滥造。

举例。下面是早期破解且流行于教科书的甲骨文拓片:




文字翻译:

甲午卜,征贞,东土受年?

甲午卜,征贞,东土不其受年?

一行文字用肯定语气提问,另一行文字用否定语气提问,没答案。

占卜活动是有个可以付诸判断决策或付诸行动的结果或结论的。该拓片没答案,说明该拓片记录的东西并非来自占卜活动,而是来自其它活动(具体是啥活动,已有破解,另论)。可见,甲骨文拓片中,逢【卜】字并非就是占卜活动,不能把今日的理解套于古代历史或把今日的想象当作历史事实。----读读前辈高亨的作品,学些命理卜卦常识,再掰乎古代占卜也不迟。

理解困难?看个例子:意大利是天主教国家,但并非每个人或每件事的记录都要经过弥撒活动,尽管许多文献都有【圣经说】的开始语。中国信奉马克思主义,但并非每个人或每件事的记录都要经过马克思主义课堂,尽管许多文献都有【马克思说】的开始语。由此,说意大利文是来自弥撒场景的专业文字、说中文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课堂的专业文字,不是信口开河地瞎掰吗?

甲骨文不是【世界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自源文字】。

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文字就是流传至今的自源文字。考古学发现,地中海沿岸文字可追述到35,000年前,为点线和图象的组合。后分为两叉,一个以图象为主、另一个以点线为主,都发展到了足以记录表达当时所有语音语义的水平。经过漫长岁月,再后来,以线条符号拼音成为主导文字符号系统。又发展,大约4000年到3000年前,字母符号几乎全面地替代了线条符号,即今日的拼音符号文字系统。不管符号咋变,其拼音主导规则没变。至今,在欧洲一些国家,线条文字符号依然存在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北欧的路恩线条文字,至今存在,且广泛用于建筑美术、订婚婚礼和命理活动等领域。当今西方艺术评级符号XXX,就来自欧洲线条文字。

成型成熟的文字系统,不会隔夜发生,而是经过漫长岁月发展的。既然甲骨文是成型成熟的文字系统,那么,它的前身是什么符号系统、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其发音规则是什么?至今没有文物证明证实其存在过。汉代《说文解字》是基于汉朝文字的工具书,而汉代以前的周秦时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文字符号变动和语音变动(反切就是个例子),因而,不能用《说文解字》来鉴定甲骨文。简言之,甲骨文来历是个问题。

殷商早期前期,曾发生过如今的远东与中亚的地区的广泛碰撞,包括贸易和战争。殷商进口了中亚贸易车辆技术,并迅速发展为狩猎和战场用的战车及其为主的战场列队技术。鉴于当时的中亚文字是相当成熟的线条图象组合的符号系统,有学者推测,殷商早期及之前,随着各种进口,中国也进口了中亚的文字系统而加以改造、一字一音并发展为一字多义来记录表达中国境内的语音语义,形成了如今叫做甲骨文的文字系统。

白话说,有学者根据历史长期发展而认为甲骨文可能是上古时期中亚文字的【山寨版】。如此就不奇怪,殷商之际,中国突然就有了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和文献记录、但语音规则记录却严重不足,即语音和文字的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巨大差距、且该差距至今存在(中文工具书和计算机电脑输入,有笔画和语音两套系统,是典型例子)。一个有自源和经过长期发展的成熟文字系统,是不会有该差距、或该差距是很小的,经过演化筛选也不会有书写和发音两套语文系统。正因为书写和语音的巨大差距,秦始皇可以强权推行书同文、却难以做到音同声。

甲骨文外来说是否成立,那还有待于更多文物文献出笼和学术争鸣。但有一点是有文物文献证实的:世界上的古文字延续,中国并非唯一,至少,地中海文明的文字系统及其延续就比中国甲骨文的要长久得多且历史脉络要清晰得多。如此,少来些对他国文明发展的仇恨诅咒吧。


附件:关于【屮】字破解的报道(摘录):

复旦学者蒋玉斌:研究甲骨文,释一字即作一部史。2023/11/24 来源:中新社。

http://www.europechinesenews.com/static/content/ztzg/2023-11-24/1177625711873136909.html

在长期关注、思考包括该字在内的未识字的过程中,一些关键证据终于浮现出来。首先古文字的“春”字,一般包括众“屮”(草)或“木”、“日”和“屯”,表示草木初生的春天,“屯”有标示读音之用。如有一种古体将“春”写为“萅”。而甲骨文“春”字中,有些就把“屯”的部分写成该未识字形,同时,甲骨文也常用“屯”直接表示春天之“春”。通过上述代换可推出,该未识字相当于“屯”。

但在主要辞例如“屯盂方”“屯夷方”中,“春天”“村屯”“驻扎”等义都不适合,仍需探讨其字用。“屯”是“春”的声符,“春”是“蠢”的声符。“蠢”字古有骚动、动乱之义。如“屯”用作“蠢”,“屯(蠢)盂方”“屯(蠢)夷方”即动乱的盂方、夷方,语义通顺。同时这种表达,也见于西周金文(蠢淮夷)、传世古书(蠢尔蛮荆)、出土战国竹书(蠢邦)等,与《说文解字》中“蠢”的古文写法也可相互验证,形成了较完善的证据链。至此,甲骨文“屯(蠢)”字的形、音、义、用都有了清楚认知。

刻有“屯(蠢)盂方”的甲骨,卜辞贞问动乱的盂方进犯西土,商王调集人马前往征讨,能否受到保佑,获得胜利(《甲骨文合集补编》11242)。

蒋玉斌:甲骨文是产生于占卜场景的专业文字,附属于甲骨这种占卜遗物。当时人们将自觉无法掌控之事刻写在甲骨上,通过占卜由神灵做出判断,并记录占卜结果。

蒋玉斌:甲骨文是世界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自源文字,其余如古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自源文字,由于使用人群和文化遭遇剧变,最后成了“死文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