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Day 21 北京石刻博物馆·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在石刻博物馆里照了很多照片。

原本以为看看塔,拍拍柿子树,就行了。

不过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入迷,我是和同学一起去的,她也爱看这些,并且读碑文很优秀,我们识别碑文上的字,读出了每块碑文记录的那些事,非常有意思。

如果2-30岁的我来这里,就是看一遍,50岁的我,就不自觉地被这些细节吸引,因为懂了文字背后,是一个个人生,一天天岁月,一笔笔刻画。



门票:,在微信公众号,北京文博,约票第一个就是,会转去美团,20元。

每周三头几百名观众免费。

看这个:













以下为西区,包括石像生、陵墓碑、寺庙碑。

因为五塔寺院子一圈柿子树,这个角度拍柿子树掩映,也好看。













参观时,有一组一年级小学生,老师超可爱,给孩子们上课,好像是美术老师。

我这次总能遇到对的时间,对的场合,比如先农坛的皇家秋雨、这个丹柿古韵中,活泼可爱的祖国花朵。



这块碑记录这个寺院,被棍徒欺骗了财产,一些官员捐款集资重修的过程,立碑警示寺庙传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个是记录太监冯保奉旨重修寺院的过程。



这些说明看着特有意思,感觉能将硬帮帮的石头,跟人来车往的几百年前北京的市井生活关联起来,让人心生无数唏嘘感慨。这些碑来自北京区县、城区大街小巷各个角落,阜成门外,西直门外,高粱桥,好多胡同,还有天安门80年代挖出来的...都是这么高大的石碑,可以想见当年刻凿它们的工匠多么辛苦、虔诚,这些事件背后的人,有的普普通通,有皇亲国戚,他们经历了什么,还有寺院陵墓破败荒凉以后,这些石碑是怎么静卧在荒草中,度过了漫长的日月,它们又是如何被发现,被搬运,现在矗立在人们眼前,风吹日晒。它们没有被玻璃和建筑物遮挡,刻字会这样慢慢淡去,直到消失的一天,就好像人,自然慢慢地老去。



又是太监冯保。





天仙圣母,在西直门外高粱桥,以前去北方交大就从这过,我小时候印象深刻。







关王庙,这个浮雕特别精美。



古的东西气质不同,拙朴又灵动,精致还松弛,现代人怎么也做不到这样的工艺美术品。





有二维码的,就可以手机扫描,会听到一段几分钟的录音讲解。

别忘了听,讲的挺好。







柿子掉落,就可以拣,这个女孩手里有一个,我请她举着照了一张。



以上为石刻博物馆西区部分,下一篇贴法帖迷宫和南房的石刻历史展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