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的前世今生——读小说《芙蓉镇》(2)

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哲学信仰,文学艺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因着电影和小说《芙蓉镇》,芙蓉镇就广为人知,如今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区。当然,现在作为旅游区的芙蓉镇,乃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不一定就是小说中的芙蓉镇了。并且,现实生中是否真的有那么一个芙蓉镇,也不一定,因为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即使现实中没有一个地点被称为芙蓉镇的地方,也不会妨碍人们相信《芙蓉镇》故事的真实;因为文学很多都是来自生活,像《芙蓉镇》这种以时代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那就更是源于生活了。

    有时候,艺术比生活更真实。因为艺术是对真实生活的提纯,它去掉了生活中的杂芜,突显了其精华。就小说《芙蓉镇》来说,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事件其实非常普遍,是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特殊写照。这部小说之所以一出来就受到欢迎,获得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小说基础上拍摄的电影之所以那么被人喜爱,获得了那么多奖项;不仅在于小说和电影的艺术性好,也在于它们所反映出来的生活,乃是很多人都熟悉的、都经历过的,在内心发出了共鸣的。

     近代中国,风云变化,多灾多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中国人都希望走出困境,找到新路和希望。但是,新与旧总不是那么简单、泾渭分明。真实的情况总是:新和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是从旧了出来的,旧是新之母,没有旧,也无所谓新;同时,旧又会与新冲突:它会限制新,防止新带来的冲击和破坏;新虽然从旧中孕育,却总想摆脱旧,获得自由和独立。总之,新和旧的关系非常复杂,需要耐心和智慧才可以协调。但是,近代中国人在各种冲击和灾难中失去耐心,也丧失了智慧。这就使得这些想摆脱灾难的人变成了制造更大灾难的人。小说《芙蓉镇》中的灾难,大多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是完完全全的人祸。

      就如小说所略微提到的,旧时的芙蓉镇地处三省十八县的交界处:民风淳朴、交通畅阔、物产丰富、风景优美;虽然比较落后,虽然有天灾兵祸,但人们社会关系、生活方式还是一贯的,并没有遭打结构性的破坏。因此,旧时的芙蓉镇有它的美好,它井然有序、邻里和睦,人们友爱互助、心地善良;镇上商业繁荣,五日一圩,各色人等,各取所需。它是一个芙蓉花开的地方,它是一个像芙蓉花一样的地方。

      然而,这种古旧的老镇,近代社会的冲击也开始到来。虽然在那里生活的人还与外界隔膜,远离尘嚣,可外界的影响还是一步步到来。近代中国的各种革命、战争,有国与国的,有党与党的,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偏僻小镇,改变这个偏僻小镇,特别是当急风骤雨式的革命和改造到来之际。

     急风骤雨式的革命一定是激进的革命、极端的革命,它想破坏旧的,获得全新的。这就破坏了新与旧的合理关系,把新和旧完全对立起来,变成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显然,发生在中国社会的所谓共产革命就是这么一场革命,它用所谓的新理想反对旧现实,但它使用的却是最旧的方式:暴力。这又使得所谓的新就只是标签,是自欺欺人,它不仅破坏了旧,也破坏了新,结果过乃是破坏一切,充满了邪恶与丑陋、荒唐与污秽。小说《芙蓉镇》上的人们正是生活在那个疾风暴雨的不正常时代,他们在美好口号下忍受着极端邪恶和丑陋:正常的、美好的东西被摧毁,不正常的、丑陋的东西被抬高。

      时代中的人疯了,时代也疯了。在一个疯狂的时代,其实没有什么是正常的,或者说,正常被摧残、被压抑,正常变成了不正常;相反,不正常的反倒喧嚣尘上、被抬高、被宣传、被强化。当然,黑白之所以能被颠倒、正常与不正常之所以能被打乱,不完全是出于人性,而是出于反人性、反常识,出于暴力恐吓和镇压。

     在旧日的芙蓉镇,可能有战争和兵祸,有打架斗殴,有各样的暴力。但那些暴力都是偶尔的、外在的,零星的,会有各样的正义力量去纠正它们。但是,在所谓的新社会,暴力被神圣化,成了普遍的、日常的,由外而内的,它不仅针对人的身体,还针对人的灵魂。显然,这是地狱中才会出现的情景。

     宣称要建造天堂的人却先在建造地狱,这是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和悖论呢?它是不是让我们知道,没有人可以在地上建造天堂,凡是想要在地上建造天堂的人,他们都是在建造地狱?经历过反右、四清、文革的人们,他们能得出这个结论吗?残害芙蓉镇的幽灵能得到清楚吗?

     作为今日旅游名地的芙蓉镇,当人们去旅游时,还会想到芙蓉镇上的苦难吗?还能想到那个苦难的幽灵吗?还是他们只是欣赏电影的拍摄场景,忘了电影中的苦难、邪恶、荒谬和丑陋呢?

      不可否认,小说《芙蓉镇》中的幽灵又在复活,芙蓉镇大概又要从旅游名地变成苦难之地了。小说《芙蓉镇》上发生的故事,还会不会在现今的芙蓉镇重演?  如果任由那个幽灵成长、壮大,答案可能就是肯定的了。但愿开放了四十年的中国不要再回到反右、文革的日子,但愿小说《芙蓉镇》中的不是不在在芙蓉镇上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