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非洲五霸的终极之地—塞伦盖蒂

自然风光,动物人文,路途见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假如不去理会那个可有可无的公园大门和牌子,塞伦盖蒂地区就像它马赛语的名字含义一样,草原茫茫,无边无际。三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约占一半面积的是世界自然遗产—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每天,载着五六百游客的彪悍越野车驶来,就像小股的溪流融入大海,掀起几朵浪花,就不见了踪影。

八月底,这里旱季的时间过半,绿色早已褪去,原始的生命力却依然强劲勃发。金黄色长草随风飘动着,如同滚滚的麦浪。狮子们披着同色的外衣,是威风凛凛的麦田守望者,金色的合欢树,树冠撑开一把把遮阳伞,为斑斓的花豹提供了栖息的独立居所。河边,有大象,长颈鹿,斑马,羚羊等一众动物的剪影。河中,河马露出水面的耳朵,远看像一朵朵尚未绽开的睡莲。这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家园,平静的表面之下,时刻上演着野性的奔突,智慧的较量,生存意志的比拼。





这是我东非之行的最后一站。之前,在马塞马拉和其他几个国家公园看到了以狮子,大象为首的非洲五霸,和疣猪,秃鹰带头的非洲五丑。再之前,在南非四国也早已见过四霸,四丑。原本以为会审美疲劳的自己,在这里还是感到了空前的震撼。

塞伦盖蒂给我们的第一个见面礼就是狮子—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十几只狮子雄踞在一块花岗岩巨石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下边吉普车上仰视它们的人类。此情此景,让人一下子联想到《狮子王》里辛巴登基的盛大场面,摄人心魄。不过,狮群里并没有辛巴的影子,只有他的臣民母狮与小狮子。艾力开着车转了大半个圈,绕过了正在哺乳的妈妈,才看到了正呼呼大睡的狮王。







这个狮群给人视觉上的震撼,不仅在于狮子的数量,还在于它们雄踞一方的位置。几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几棵稀稀拉拉的杂树,组成了一个叫Kopje的小山丘。后来在草原上看到不少,这就是《狮子王》里的荣耀石(Pride Rock) 的原型,电影的创作者们就是从这儿得来的灵感。

荣耀石之于狮子,好比黑色展台之于钻石。黑色的展台会凸显钻石的光芒,荣耀石也让狮子更加威武气派。据守这样的地势,不仅有利于狩猎,还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众生,尽显王者至尊。和其它国家公园里狮子矮树丛草丛的栖息地相比,荣耀石上的狮群显然更契合了我们对五霸之首的想象和期待。





接下来再看到的是一只黑背豺,因为距离近,比以往都看的清楚:无论站着,坐着,还是站着,它都是一副精干机灵的形象。长而尖的耳朵冲天直立,眼角高高挑起,长圆的眼睛很是狐媚。比我最喜欢的狐狸还要好看。

黑背豺属于犬科,身长一米左右。这样中等偏小的食肉动物,在一众狮豹鬣狗猛兽之间夹缝生存,靠的是不挑食,什么容易捕到就吃什么,再就是顽强,我们恰好碰上一只豺和一群鬣狗抢食吃。鬣狗几番驱赶,黑背豺几番返回。我们在车中都禁不住给它加油。尽管生存不易。但它们的数量稳定,没有濒临灭绝的危险。另外,它们一夫一妻,相伴到老。这也是我喜欢这种动物的另一个原因。







一只蔌貓让我差点惊呼起来。去年这个时候,吴二去动物园拍到了这个我们从不认识的品种,知道了这种非洲草原上的中型貓,在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北已经非常罕见。只在东非,西非数量还稳定。但是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遇到,并拍下以原生态为背景的照片,我连做梦都没想到。

蔌貓当然是属于猫科,一身华丽的皮毛,灰蓝色的大眼睛。身长平均在六十到九十厘米之间,寿命在野外有十二到二十年,捕食成功率可达到百分之五十。不过,它们的食谱大都是鼠类,如果跟猫科平均百分之十的成功率等同,饿不死,也累死了。





下边图中是世界上最小的羚羊,因为它报警的声音听起来像Dik-dik,所以就以此为名了。它们可以用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奔跑,也可以跳跃 6 英尺高。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常常在十个左右的小群体生活,很专一,雄性和雌性会终生厮守。



正在休息的一只猎豹



刚离开那只犯困的猎豹,另一只矫健漂亮的豹子又冲着吉普车前面的一棵树走来,看着它大步流星的样子,我们都认为它发现了猎物,屏住气息的盯着。谁知它走到树下,掉过头来,屁股对准大树,伴着哧哧的声音,一股水流冲向树干的上部。两条后腿还在原地踏步助力。车上的我们全看傻了:猎豹小便居然这么有气势,这力度堪比高压水龙呀!它是公的还是母的,为什么小便会反方向呢?

来不及想这么多,赶紧把相机对准了它。只见它转到树的另一边,扒着树干上的一个洞看了看,转到刚才小便的地方,哧的一声,又是一泡冲天尿。敢情刚才那么大的功率还没输出完毕,还要分成上下集呀。好在这一次拍到了整个画面,仔细看下图左侧,就会看见在十点钟方向的那道尿线。





猎豹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喜欢它的憨萌的模样,凭本事吃饭的光明磊落,从没想到它小便的力量也和它短跑冠军的速度也有的一比,这次算是大开了眼界。

浑身舒服了,打个滚儿。



下午的猎游时间不长,看到的实在不少。连我都觉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个小的狮群,两个母狮和两个小狮子和象群。



安博塞利和塔兰格雷里看的大象一群一群的,早就饱够了眼福。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辽阔苍茫的背景,又让这些大象显得雄壮威武,气势非凡。





第二天清早猎游第一个碰到的又是一群狮子。

我们的吉普车到达的时候,围观的车子已经有很多。这个在马塞马拉草原上常见的场景,在面积大过数倍的塞伦盖蒂并不常见。车子靠近,几天来看惯了狮子的同伴们又开始激动起来。

这群狮子正在行进中。几个母狮打头,不断的回头招呼着小的跟上。小狮子中大小不一,有的看样刚学会走路,走几步就要坐下休息,有的一边走一边哇呜,哇唔的叫,队伍拉的很长,数了数狮子集中的地方,足足有十四个小家伙,还不算那些零星掉队的。大的队伍,一行动就整出这么大动静,像是在游行。









当然,这么大的族群,吃饭也是个大问题。车向前开了一会儿功夫,碰到了三只母狮,她们行色匆匆,看见车来也不驻足。导游艾力说,这几只母狮是刚才那个群里的,要出去狩猎了。没看见这个大群里的雄狮,不知躺到哪个旮旯睡大觉去了。



母狮捕猎回来,先吃的肯定是雄狮。雄狮天天就是巡视一下领地,然后睡觉,和母狮配合做造小狮运动,这样的日子是不是也太滋润了呢?其实,造物主这样安排自有道理。首先,能被母系社会里的母狮子认可接纳,得是骁勇善战的最强壮的狮子。其次,狮子交配的成功率很低,雄狮需要N次方的努力工作,才能成功播下一次种子。繁殖交配也算是个重体力活。当然,有时他们也会帮助母狮捕猎。

至于那些争地盘失败了的雄狮,他们就只能自己疗伤,自己捕食,或者组成几个点单身汉互助组。当天下午,艾力发现了草丛中两个在一起的雄狮。一只毛发黄中带棕,一只要浅很多。以前碰到的狮子,看到吉普车,根本视之无物,该干嘛干嘛。而这浅色毛发的狮子的神情里,明显露出了被打搅的不爽。艾力关掉发动机,我们只是静静地看着,谁也不出声。





两个狮子慢慢松弛下来,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我们这才发现,浅色毛发的那只臀部受了伤,走路很明显的一条腿有些瘸,怪不得心情不好呢。 好在看起来这两只雄狮关系不错,互相依偎着,头对头的蹭着,互相也有个关照。

两只雄狮一前一后走了几步,虽然一只有伤,但它们的脚步还是气势十足,脊背上健美的肌肉随着脚步一起一伏。再次趴在草丛里后,它们的头依然昂着。那浓密的鬃毛,那高挺的鼻子,端庄的脸庞,还有那已经平和的眼神,无一不透着兽中之王的威严和高贵,枯黄的长草作为背景,简单干净,一幅极具张力的雄狮经典画面。



艾力做事很有分寸。这次他没有用无线电告诉其它巡游的车辆。而是慢慢的把我们的车倒出,给它们留下空间,不被打搅的慢慢疗伤。



上午看完了狮子家族大游行后不过十几分钟,我们又看到了几个停下的吉普车,凑上前去,原来树上有一只花豹正要享用它刚捕到的一只羚羊。看到有车陆续过来,它把猎物扔在树上,一溜烟儿的下了树躲了起来。和马塞马拉那只冲着吉普车就走过来的豹子完全是两种性格。





几个车陆续撤了,希望花豹能安静的享受它的午餐。继续巡游没多久,竟然又看到了一只花豹。这只花豹应该是吃饱犯困了,睁开眼睛看了看我们,又闭上了眼,瘫睡在那个土坡上。花豹和犀牛是五霸中最难寻的两种,从昨天下午到今天的中午,我们居然就看到了三只。塞伦盖蒂野生动物的丰富,真的是名至实归。





今天是整天的巡游,中午带着厨师为我们做好的饭在公园里一处野餐营地。这里的小动物和鸟也不少。

雌雄犀鸟 (狮子王中的沙祖,大总管)



长尾猴和它的孩子



正在大快朵颐的鹰



锤头鸛(非洲特有的鸟类,水边居住,喜好筑巢)



休息完毕,下午又出发猎游。

见到前面提起的两只雄狮后,又看到了猎豹,这次是三只。艾力说这是一个母豹带着两个接近成年的孩子。三只豹子站在一个白蚁穴上张望了一会儿,又走下来巡视一番。大约没看见什么猎物,回去放松的趴了下来。我们并不担心娘仨还会饿肚子,过了小猎豹一岁前让人揪心的时段,他们现在应该也能帮着母亲狩猎了。





安心的站在车上欣赏猎豹们优雅的身形和可爱的神态。我想起了听过的一个讲座。一个网名“非洲青山”的中国人,在非洲草原上待了十年,观察了一个名叫希拉的母猎豹四年。他列数的猎豹之美,和我原先的看法完全一致。但他归纳出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说猎豹有“弱德之美”。指的是猎豹身处劣势,生存艰难,经常受到鬣狗,狮子的欺负与伤害。可它们却不卑不亢,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去迎合环境,坚定的完成自己的生活使命。非洲青山不愧为动物们的知音,这个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在营地住了两晚以后,我们将穿过塞伦盖蒂公园,到达靠近恩戈罗恩戈罗保留的附近的山上露营,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清晨巡游。

平静的草原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天空有冉冉升起的五彩热气球,路上有胡狼(黑背豺的别名)家族在向我们道别,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像是经历过漫长的洪荒年代,对这片土地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



薄雾散去,在一棵合欢树下的草丛里,我们又碰到了一个狮子家庭。雄狮的鬃毛非常浓密,显得格外威武。它抬头看了看吉普车,又倒头呼呼大睡。一只母狮子侧身躺着,两只幼小的狮子头拱在母狮的肚皮上吃奶。还有两只有五个月大了,精力旺盛。一会儿爬树,一会儿叼起树棍当玩具,玩儿的不亦乐乎。





幼小的狮子吃完了奶,开始在草丛蹓跶。最小的那只还没有家猫大,走路已经很稳了。比它大一点的不知是哥哥还是姐姐,母狮紧随其后,不停的舔着眼前的两个小家伙,母子之情温馨。动人。





母子们走到树下,那两只大一些正在玩耍的狮子吓的往树后躲去,很明显,这不是它们的亲妈。我们的推测不一会儿就得到了证实。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一只母狮正趴在高坡上,精神抖擞的望着四周。艾力说,这只母狮应该是那两只皮小子的母亲,在捕猎途中。狮群里母狮的合作意识很强,正在哺乳的母狮还兼有看护其他小狮子的职责,其余的母狮就担负起狩猎的任务。



回到合欢树下,两只稍微大一点的小狮子自己玩够了,又去骚扰它们的爸爸。亲爸不耐其烦的扭过那硕大的头颅吼吓小狮子,但它们根本不在乎,在雄狮的脊背上爬上爬下,两只小狮子还把头凑在一起咬耳朵,像是在商量怎样戏耍它们的爸爸。







这样有爱又活泼的场景,发生在威武的猛兽之间,让我们这些看客如醉如痴。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能够高频率看到了高密度的非洲大动物,实在是十二万分的幸运。感恩世界上还有塞伦盖蒂这样原始的地方,感恩促成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建成的格茨梅克父子。

格茨梅克父子是德国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来到塞伦盖蒂,辛勤测量,观察了数年,绘制出了动物的数目和迁徙路线,写出了记载它们工作的书《塞伦盖蒂不应当消失》,拍摄了同名的纪录片电影,在一九六零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反响。捐款从世界各地流向当时还很贫穷的坦桑尼亚。最终促成了国家公园和动物保留地的建成。

小格茨梅克马可在一次飞行勘探中被秃鹰撞进发动机身亡,献出了二十四岁的年轻生命。二十几年后,老格茨梅克去世,骨灰也运了过来,和儿子一起,永远的留在了塞伦盖蒂。

有了这样一批勇于献身的人们的努力,塞伦盖蒂角马的数量从一九六一年的二十万增长到现在的近二百万(数据来自塞伦盖蒂公园网站),游客从一九五七年的每年四百多人增长到现在每年超过二十万。相对照的是,一百多年前,北美大陆上,曾经也有比塞伦盖蒂的角马多二十倍的美洲牛,如今,它们的数目不到以前的百分之一。

《塞伦盖蒂不应当消失》一书中有这样一段:

“未来的几十年和几个世纪里,人类不会旅行去观赏工程奇迹,但他们会离开尘土飞扬的城镇,去看看地球上最后的上帝创造物和平生活的地方。保留了这些地方的国家将受到其他国家的羡慕,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过着自然生活的野生动物和著名的建筑是有区别的。宫殿在战时被毁还可以重建,但一旦塞伦盖蒂的野生动物被消灭,地球上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将它们带回来。”



六十年后,世上发生的一切早已证明了格茨梅克父子前瞻性的推断无比正确。从塞伦盖蒂回来,我把自己的所拍所记整理出来,希望能展示这片神奇的土地的一二,并以此对两位了不起的先驱者致以最真挚的敬意。

附:非洲五霸 狮子,大象,花豹,再补充两种上边没有的,白犀牛 摄于纳库鲁公园



黑犀牛(注,不确定,导游告诉我们黑犀牛嘴是方形,欢迎指正)



野水牛



附:非洲五丑

秃鸛 疣猪 二丑同框



秃鹰



鬣狗



角马(算到五丑里有点冤枉)



马蹄的印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梁牧' 的评论 : 谢来访与鼓励!
马蹄的印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Q22'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马蹄的印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太同意了。谢谢来访。
马蹄的印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苏菲202408' 的评论 : 谢谢来访,非洲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苏菲202408 发表评论于
看到这么多狮子,运气太棒了。谢谢分享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这世界可看可走的地方太多了。谢谢分享。
Q22 发表评论于
Great trip!! 谢谢分享!
梁牧 发表评论于
Excellent, both photos and descriptions. Thanks.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