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基于战备需要,国家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以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

自六十年代中期(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文革中)至八十年代(走资派邓小平篡权上台时),这十几年里有几百万工厂企业干部职工、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毛泽东的文革时代号召下,他们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奔赴祖国内地,风餐露宿,挥洒青春,在深山峡谷建立了一批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影响深远的《大三线建设》的国有企业。

如今这些《大三线建设》的国有企业大多已被走资派上台私有化后搬离山区,成了《让少数人先富》的资本家私人企业。但这段《大三线建设》的历史在这群《大三线建设》者们,又或是他们的后代人们可不曾忘记,这段历史值得梳理。有图有真相,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来一次“三线”之旅吧!

(文革中)1967年冬,地处均县(现丹江口市)江南的浪河区和丁家营农村人民公社,进来了一批神秘的军人,这些来自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军人,为选址建设全军军需生产片区,爬山涉水,不辞劳苦。

截至1971年,总后在浪河和丁家营地区共建成的《三线工厂》包括3541厂、3545厂、3602厂、3607厂、3611厂及2397军工医院等军需生产单位,俗称均县五厂一院。

这些军工厂为全军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也改善了驻地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当年的军工单位留下的一批工业遗产,至今还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余热。

《三线系列之21: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湖北江河机械厂》

原创2021-06-22 07:00·黑镜头

网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74384246337159713/?group_id=6974384246337159713&wid=1685914618851

三线系列之21: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湖北江河机械厂

原创2021-06-22 07:00·黑镜头

编者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国家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以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几百万工厂企业干部职工、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奔赴祖国内地,风餐露宿,挥洒青春,在深山峡谷建立了一批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影响深远的“三线”企业。如今这些“三线”企业大多已搬离山区,但这段历史不曾忘记,这段历史值得梳理。有图有真相,让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来一次“三线”之旅吧!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1967年冬,地处均县(现丹江口市)江南的浪河区和丁家营公社,进来了一批神秘的军人,这些来自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军人,为选址建设全军军需生产片区,爬山涉水,不辞劳苦。截至1971年,总后在浪河和丁家营地区共建成包括3541厂、3545厂、3602厂、3607厂、3611厂及2397军工医院等军需生产单位,俗称均县五厂一院。

这些军工厂为全军部队后勤保障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也改善了驻地的生存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当年的军工单位留下的一批工业遗产,至今还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余热。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第三六零七工厂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是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的直属工厂,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等规模,主要生产服装机械、汽车配件和金属纽扣三个系列产品。

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和网易号“三线记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六零七工厂大事记(1969——1990)”记载,3607工厂,隶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由武汉3604厂包建,是以生产被装机械为主的三线工厂,是我国生产工业平缝机最早的厂家之一。1967年9月,3607工厂于均县(今丹江口市)丁家营公社选点建设 ;1968年9月,调整建厂地点,迁至均县浪河区串塘沟开工建设;1970 年4月15日正式投产。

工厂筹建初期隶属于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第二生产管理局(武汉局);1969 年属总后勤部中南物资工厂管理局;1976年划归武汉军区后勤部工厂管理局;1981年收归总后勤部军需生产管理部领导;1989年归属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

1981年4月20日起,该厂对外正式使用第二厂名“湖北江河机械厂”。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本着边建设、边投产的方针,1970年该厂开工生产就完成了中速平缝机929台,工业总产值85.9万元。

后来又完成了新建工程121项、改建工程10项,形成了较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成为中型企业。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该厂是国内生产工业平缝机最早的厂家之一,1953年在武汉市硚口区就开始生产212-1型平缝机;搬到丹江口山沟后,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三代产品312-3中速平缝机,已经不太适应服装行业的需要,该厂70年代开始试制成功高速缝纫机,但因当时经济体制的限制无法进入销售渠道。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1983年,该厂产品缝纫机滞销。工厂立即组织技术力量研发新产品,先后开发了212-6双针机、X-5A旋梭、212-3E自动切线机、φ26mm公安扣和汽车配件门锁、玻璃升降器、气缸盖、机油泵、水泵,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企业历年来贯彻执行“军民结合”的方针,坚持面向部队、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市场。

80年代由于部队减员和经济体制改革,军品任务大幅度减少,工厂随之实现了以民用产品为主的战略转移。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截至1986年,该厂占地面积4.1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7.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586万元,设备总台数776台。拥有铸造、锻冲、精密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机加工、齿轮加工等生产能力。

工业平缝机年生产能力10000台;可生产小型通用机床、汽车配件、金属纽扣等30多个品种。

1985年产值1364万元,利税总额39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到1986年底累计创造利税总额1864万元。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该厂有职工1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5人;职工来源以占职工总数40%的三六零四工厂调来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为基础,和接收大、中专毕业生近200人为主力。

该厂设有13个科、3个办公室、4个生产车间、39个生产班组,附设1个分厂、服务公司、子弟学校和幼儿园。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该厂继212-3中速平缝机被军需生产管理部评为优质产品后,1986年EQ140气缸盖被军需生产管理部评为优质产品。

1982年,该厂被湖北省授予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被评为全军工业普查先进单位。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八十年代根据中央军委三线企业战略转移的决策,工厂先后在临近的老河口市和襄阳市建立了分厂,形成老河口分厂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襄阳新厂以生产缝纫机系列为主,丹江口老厂生产其它产品的“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1997年总厂搬至襄阳市。

2005年,3607工厂终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走完了历史赋予她光灿灿的36年历程。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2019年9月作者前往丹江口市3607老厂拍摄时,厂房沿着山沟散点分布,大多已废弃。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傍晚时分,一缕阳光从窗户射入,寂静的破旧厂房顿时生动起来。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7工厂(周国献2019年9月拍摄)

【背景知识】: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相关链接】:

大武汉系列之121:三六〇四工厂

大武汉系列之227:三六〇二工厂

大武汉系列之176:武汉市三五四五工厂

大武汉系列之172:武汉三五四一服装总厂

【更多链接】:

三线系列之20: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602工厂,国营青峰机械厂

三线系列之19: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545工厂

三线系列之18:湖北省丹江口市第3541工厂

三线系列之17:湖北省国营红林机械厂

三线系列之16:湖北省国营险峰机器厂

三线系列之15:国营三八八厂,国营中南光学仪器厂

三线系列之14:国营二八八厂,国营长江光学仪器厂

三线系列之13:国营二三八厂,国营湖北华中精密仪器厂

三线系列之12:湖北省国营红峰机械厂

三线系列之11:湖北省华光器材厂,5108厂

三线系列之10:湖北省国营东方化工厂,525厂

三线系列之9:湖北省汉江机械厂

三线系列之8:湖北省国营建昌机器厂,4504厂

三线系列之7:湖北省国营旭东机械制造厂,5107厂

三线系列之6:湖北省国营红山化工厂,295厂

三线系列之5:湖北省国营漳河机械厂,9626厂

三线系列之4:湖北省红星化工厂,中国航天四院四十二所

三线系列之3:湖北省国营汉光电工厂,国营4404厂

三线系列之2:湖北省国营红旗机制厂,9611厂

三线系列之1:湖北省鄂西化工厂

特别声明: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发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作者姓名。

.谢谢关注今日头条号“黑镜头”!

【关注方法】: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认准“黑镜头”LOGO及大“V”标识,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74384246337159713/?group_id=6974384246337159713&wid=1685914618851

yongbing1993 发表评论于
他们打起背包风餐露宿肩扛人挑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他们打起背包、风餐露宿、肩扛人挑。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他们一无技术资料、二无专业人才、三无发展基础,他们“一边建设、一边研究”,硬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中国航空防护救生事业灿烂篇章。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他们在被当地人称为是一个‘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尘灰随风弥天,行走留意摔跤’的黄泥巴山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一群热血青年,带着蓬勃生机而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毛泽东时代那一代人《他们一辈子吃了两辈子的苦》。是因为旧中国留下的摊子太破烂,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勒紧腰带艰苦奋斗。;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当时提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宁愿当代人吃苦头,也要给国家打下个好基础;是因为准备进行反侵略战争,使国防支出超过了科、教、文、卫支出的总和,等等。

《三线建设到“冲上云霄”》

《从三线建设到“冲上云霄”,这家企业的故事很励志》

湖北日报2021-11-08

毛泽东时代:《50多年前,他们打起背包、风餐露宿、肩扛人挑。》

一无技术资料、二无专业人才、三无发展基础,他们“一边建设、一边研究”,硬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了中国航空防护救生事业灿烂篇章。

他们,是“航宇人”。

50多年来,在一代代“航宇人”的努力下,航空工业航宇(以下简称航宇)胸怀航空报国之志,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依托航空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优势,研制的救生防护装备不仅实现了型号配套全覆盖,满足了我国航空防护救生装备武器现代化的需求,还成功走出国门,出口数十个国家。

艰苦创业,只为航空报国

“当时大家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襄阳西郊笔架山下的鲁家冲山沟里,昔日的鲁家冲被当地人称为是一个‘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尘灰随风弥天,行走留意摔跤’的黄泥巴山沟。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一群热血青年,带着蓬勃生机而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10月11日,回忆起当年的三线建设经历,78岁的杜国泰依旧心潮澎湃。

杜国泰是原610研究所(原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的工会主席。610研究所,是航空工业航宇的组成部分。

1964年10月开始,经过调整、整顿的航空工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始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那时,航宇的父辈们,打起背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湖北襄阳,开启了航空报国的艰苦创业大潮。

“为了省钱,我们与施工队一起搬砖头、运沙子、挖沟渠、拌水泥……日常饮用的水都是堰塘水,加了明矾简单过滤一下喝。没有厂房、试验室等基础设施,我们自己从火车站拉钢筋、电线杆,两个男人拉一板车,三个女人拉一板车。”杜国泰回忆,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支撑大家的就是“航空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杜国泰说,回想这几十年的发展,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当时参与三线建设者的那股精气神儿,“‘把一切献给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些都是我们国防科技工业者共同的价值取向。”

2003年,原航空工业驻襄阳市的汉江机械厂(国营510厂)、宏伟机械厂(国营520厂)和原中国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整合成一体化实体运营的航宇。

克难攻坚,笃行强国使命

火箭橇试验滑轨是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大型缺门试验设施。轨道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多年来总停留在方案阶段。杜国泰介绍,在火箭橇滑轨建设论证的初期,公司曾经通过多渠道多方联络,拟引进有关国家火箭橇滑轨的建设技术,但因这些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均未能实现。

“最终只能由我们自己挑起了这副重担。”杜国泰说,公司百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陆续进驻施工现场,从试验到正式加工、焊接,从安装到调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航宇建设的火箭橇试验滑轨的直线精度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1993年,航宇的火箭橇滑轨试验场投入使用,在此后的航空救生设备研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弹射救生座椅,被称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设计研发弹射救生座椅,是35岁的冯星一直在做的事。

冯星2013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航宇工作,现任弹射救生技术研发部副部长。

2020年,在某型座椅的状态鉴定试验中,高速弹射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了座椅技术鉴定进程。

作为故障主要负责人,为尽快完成技术归零,冯星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方案制定、试验件跟产、高吹跟试。技术攻关期间,冯星跟试60天,验证试验30轮次,完成高速气流吹风试验达150次。“有一次试验,因为头靠支座上一个螺钉没有完全拧紧,导致验证试验失败。那一次,我真正领悟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冯星说,经过努力,团队攻克了技术难题。

8年来,冯星先后荣立航空工业集团航空报国立功奖个人三等功、国家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冯星说:“设计新一代弹射座椅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85后’的身上,未来弹射座椅的发展一定是更加智能、舒适和集成。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的目标就是沿着前辈们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继续为蓝天上的‘生命之舟’保驾护航。”

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

如今,航宇不仅完成了繁重的现代化航空装备配套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在防护救生和空降空投专业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成为世界防护救生空降空投专业领域的系统级供应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