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较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战略家约翰·米尔斯海默强调:“美国,它定要阻挡中国的崛起之路。若是有能力减缓中国在那尖端技术领域的步伐,美国定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你需得深思,这美国与中国之间,正上演着一场无声却激烈的安全较量。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经济层面的博弈,而那尖端技术,便是这场博弈的关键所在。展望未来,这般的局势,怕是还会持续许久。”

故此,美国人在他们唯一还是占优势的金融领域对中国发起猛烈的攻击,目前美国人的策略是三条:

第一直接猛攻我们的主阵地:股市。我们的金融圈多年以来已经习惯股市是融资市场的方式赚钱,非常不情愿转型为投资市。因此他们有意无意之间也成为美国舆论的传声筒。不过在随着国家队慢慢成为中港股市最重要的影响力量后,最近几个星期,有所好转,大有点回过味了意思。

第二猛攻软肋:房地产地方债,尤其是房地产拿了很多海外债。

第三猛攻外资企业利润,让外资企业认识到在中国投资的利润率在持续下滑,进而撤资。

美国人希望能在2025年前拉爆我们,进而让我们进入经济动荡,然后颜革。套路非常熟悉。金融本来就是我们的软肋,但是我们希望能在正面抗住股市的压力,然后在制造业上全面压制欧美。

回顾当年英美争霸,大英希望以金融国地位继续控制美国,最后被迫让出霸主地位,可见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目前中国工业用电量占全球约50%,这与不少大宗工业产品的产量能对得上。由于走性价比路线,制造业产值约占35%,是排在中国后面8个国家的总和。增加值占30%。一些占比不足50%的产品正在发力,如汽车只占30%,芯片占比更少。从用电量增速来看,全球占比还在往上升。

看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别说西方怕,连我们自己都怕了。2024年1-8月中国出口总额16.45万亿元,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达9.72万亿,占比高达59.1%,曾经的出口主力如纺织、服装、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居二线!机电产品出口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9423.8亿元;集成电路7360.4亿元;汽车5408.4亿元;手机5143.7亿元。

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集成电路、汽车、手机、光伏风电、船舶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五大王牌产品。尤其是集成电路和汽车是西方赖以维系发达国家地位的两大支柱,如果中国在这两大领域击垮西方,估计有一半发达国家将跌回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汽车和集成电路依赖最深的韩国、日本。

十年前我们还说中国出口的都是低附加值产品,肉都让西方吃了,中国只能喝点汤,这才几年中国就已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了。中国制造的进化之快不仅超出了西方的预期,也超出了我们自己的预期,进步之快,令人咋舌。

至于全球产业迁移,这肯定会有,但组装居多。也就是说,在中国进行耗电量高、工艺较为复杂的生产环节,在其它国家进行耗电量少、简单组装打包的环节。这是全球公司被迫的选择,没电就不好办。东南亚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来,总发电量也就中国十分之一,还要居民生活,已经缺电了。

如果要到海外去搞耗电量巨大的工业生产环节,需要的投入巨大,经济上不可行。因为电网投资需要的资金非常多,发展中国家不太容易规划。而且现在要绿色发展,大干快上火电的时代过去了。即使电网和发电厂建出来了,如巴基斯坦,如果工业水平太差,用电需求跟不上,也没用。

因此观察各国工业用电量的数据,大致能判断出全球产业的流向。目前组装是在向全球分散,加关税是真的,企业被动出海。但是用电量较高的生产线,这是干货,目前中国占比50%还有较高增速,应该是在搞全球看不太懂的新质生产力。这也是美国现在发现多年贸易战下来的结果是全球工业更离不开中国,进一步融合。

另外一个指标就是不锈钢的产量。上半年中国钢产量占世界比例为55%,而不锈钢占世界总产量的62%。不锈钢产量逆势增长不错和工业以及民用终端工业品的销量增长相关,不锈钢的应用场景远比普碳钢窄的多,在工业上应用远远高于在基建地产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化工等工业方面,在民用大件工业品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方面,而今年这方面表现确实还可以,这也和前三季度GDP的工业GDP的增长能对上。

这个世界的不锈钢生产远比普碳钢的生产更集中,基本集中在中国,欧洲,印尼,美国,韩国等几地方,但欧洲上半年的产量只有300万吨,美国100万吨,这里也反映出这个世界的真正有纵深的工业生产基地,比如美国虽然去工业化严重,但不锈钢的生产依然能占世界3.5%,说明美国的石化,化工领域依然还算可以,当然从各国化学品产量,尤其是乙烯产量去看也能互相印证,这点得益于美国廉价的石油天然气,当然毕竟美国也是年产量1000万辆的汽车生产国,当然就有一定的不锈钢基础需求。

再者比如印度一年的钢产量也上亿吨了,但不锈钢生产几乎空白,基本依赖的是进口,侧面就能看出很多问题,工业制造业尤其重化工业方面,印度远远无法和中美欧相比,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东南亚(除印尼),土耳其和墨西哥等代工组装国家,工业化太浅。

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网络上大V以为,只要美国一声令下,产业就立刻转移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包括曾经工业化成功的只有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但英国与台湾已经失去工业国地位,日韩与德国也面临失去。而中国更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奋斗,直到加入世贸才真正成功。

江湖无非人情世故,本来大家以为跟着美国围堵东大,起码有汤喝。结果最近《经济学人》发了个文章“全球都羡慕美国经济”。潜台词就是欧洲,日本与韩国等国家并不如意。几年贸易战,加上俄乌战争失去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后,欧日的优势产业,就剩下汽车、制药。但是汽车面对挑战,非常麻烦。欧洲日本还有一个大问题,资源不行。中美俄都是资源相当不错的,欧洲日本和印度差得多,没什么资源。所以欧日在全球竞争起来,被美国压制吸血,要和中国竞争,资源还不行。通胀一起,日子就真的不太好过了。美国通胀起来,收入也涨,比欧日还是舒服,资源也多。

不少国家慢慢醒过来了,还有啥“西方阵营”?就剩美国一家独大了,别家日子都不行了。连英国都不行了,日子那叫一个惨,有些地方支柱产业是中国留学生。一个大问题是,美国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非常自私。以前美国是带着欧洲日本打冷战,马歇尔计划帮助重建,开放市场一起繁荣,这是西方阵营的基础。现在这个基础已经不存在了,跟美国混,有啥好处?只有责任,没有好处,自己市场被美国互联网大公司占了,产业还被迫搬到美国。就剩下一个恐惧了,依赖美国军事,川普上台还会狠狠讹个几百亿美元。

故此印度突然答应不在边境和我们闹事了;阿根廷的米莱与英国也突然要来东大拜访了;越南此前也是蠢蠢欲动要配合美帝,现在也不提要求了,直接同意跟东大铁路大合作,甚至还要并轨;中东地区,以色列算是牛逼的,可是,朗哥这波防空体系的表现,直接将航展的带货清单和相关性能都放在了中东土豪的面前。

意大利和德国,既想要跟东大合作,又碍于美国和国内民粹的力量要对抗一下东大。然而,形势比人强,现如今他们两位还是想着要合作为主。从这次欧洲有关对付东大电动车的表决可以看得出,内部分歧巨大,已经不具有所谓联盟的味道。各个国家都开始打起了自家的小算盘。很明显,拜登上台时期硬撑起来的环东大包围圈,现在要破功了。

面对美国的金融战,有「国师」之称的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赴新加坡分析中国救市政策,他形容这次不只是「放点水,让大家缓缓气」,现已宣布的刺激措施仅属冰山一角,「同时还有大量的改革、结构调整的方案」即将出炉。换句话说,真正的好戏尚在后头,上映档期或许在11月4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这个安排也是为了根据美国大选结果推出不同的应对方案。

现年52岁的刘元春出身于人民大学,曾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他被视为2012年以来最受中央政府器重的经济学家之一,曾多次在中南海参与经济问题座谈会,并于2022年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解。与此同时,刘元春偶尔会以权威姿态预测或评论中国经济政策方向,事后往往证明「应验」所言非虚;故他被部分媒体称为「国师」,其言论有时候会被视为「政策放风」。

至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到底性质是什么?」刘元春坦言,不少人很担心救市纯属「急就章」、对中国长远经济影响有限。但他认为,今趟政策变化标志着整个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向,不只是「放点水,然后让大家缓缓气」,更涉及「行为模式、激励体系上的根本性改变」。

刘元春解释,「一揽子增量政策」很多内容尚未出炉,当中暗含未来重大改革,「不仅有短期扩需求的方案,同时还有大量的改革、结构调整的方案,实际上它是一个鸡尾酒式的组合。」他强调,「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轮政策调整所体现的这种决心,以及这一次政策调整暗含的结构性以及制度性调整的深刻内涵。」

简单来说,数量方面不用担心,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而结构的改革才是关键,这个也是不会大水漫灌的原因,中国是精准灌溉,让资金流入真正需要的企业或行业。

「『一揽子增量政策』下一步还有什么?」刘元春对此虽未给出具体答案,但他提到,未来两大重心包括「促进居民收入长久提升以刺激消费」和「资产负债表的全面修复」。「由此角度出发,我们就会看到最近这一轮(一揽子方案)里面很多政策会持续推出,并且还有不断的增量政策来进行巩固。」刘元春又谓,随着联储局减息以及环球经济疲软导致各国货币政策进入下行通道,将为中国一系列政策调整带来空间及窗口期。在下认为,拙作黄奇帆视角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对中国有信心,抓住政策的主线,追求更高的确定性,是普通人更优的参与方式。简单总结:

第一、经济基本面已在改善,本周公布的两个PMI数据,都重回扩张区间,10月地产的数据,也比较亮眼,这就有望吸引配置型资金流入。

第二、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发行告一段落,合计募集资金超500亿元,待建仓;今晚,又有12只中证A500基金获批,下周二开始募集。也就是说,有持续流入大盘的资金。

第三,5000亿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也在落地中,这也是流入价值、红利板块的增量资金。

第四、从招行业绩说明会获得的信息,企业端对“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需求,非常旺盛,仅招行一家,预计可落地的需求就有上千亿。不说这些资金在短时间内能集体入市,至少说明产业信心在,也有边际回暖。

第五,重要会议即将召开,会上,又要落地一揽子的增量政策。因此,真心建议,现在就别再去凑小盘股的热闹了,(短线高手除外),守好你的核心仓位,等行情启动。

美国方面,美国大选在时间上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前选票,第二阶段正式选票,第三阶段邮寄选票。。民主党共和党分别呼吁自己选民重点投其中一种选票。历史惯例看,前后两个选票,提前选票和邮寄选票大概率民主党占优势,正式选票大概率共和党占优势。

现在提前选票哈里斯比川普占优势很正常,但并不意味哈里斯选情领先,因为拜登当年提前选票的优势比今天哈里斯的还大,但正式选票一出来拜登还是打不过,直到第三阶段邮寄选票统计出来才反败为胜。也就是说,哈里斯提前选票的优势不如拜登,意味着后面正式选票邮寄选票的压力,哈里斯比上次的拜登还大,这其实是哈里斯选情不及预期。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上次大选,拜登靠邮寄选票才后来者居上,这次大选老川针对性实地监督选票造假和拉拢扎克伯格堵住网上选票造假口子;上次大选,老川倒霉遇到口罩这个巨大黑天鹅,这次大选则是民主党倒霉遇到高通胀和两次飓风等黑天鹅;上次大选,硅谷大佬几乎都站队民主党,这次大选硅谷大佬却纷纷跳反中立;上次大选,民主党没有内讧内部一心支持拜登上位,这次大选民主党却内讧拜登几次背刺哈里斯。

其中最难以置信的,也是最能看出大选趋势的,还是不仅外部国家在押注老川上台,不仅掌握大数据的硅谷大佬顶着压力在改换门庭押注懂王上台,就连浓眉大眼的拜登,也背叛革命暗助老川上台了。大选选到这个地步,还选个啥啊!

其实这次硅谷大佬转投老川,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些大佬都相信“有效加速主义”。这种思想借鉴了产生于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加速主义(Accelerationism),它认为人类社会的演进不是平缓的、渐进的,而是由突然的、巨大的社会变革所推动的。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人们应该设法加速这种变革的到来。硅谷的风险投资者和科技工作者同时感受到了这种思想所蕴含的致命吸引力。在他们看来,这种变革只有通过科技手段才能实现,而能够促使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那项科技创新,被他们称作“技术奇点”。

加上美国ITIF(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科技政策智库)在美国国会大厦,发布会公布了中国10个行业高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结果。他们认为,中国这些行业的全球市场份额从1995年起大幅上升。而这些行业7个中国份额全球领先,从高到底分别是基础金属、电气设备、机械与设备、化学品、计算机与电子、制造金属制品、汽车,份额24.3%-45.6%。美国在3个领域领先,信息技术和服务、其它交通工具(应该是飞机)、药品。

这些都是先进高科技领域,中国产出份额大幅领先。这10个领域全球产值一共10万亿美元,非常有价值,一般国家在一个领域里有些份额,就是重大成就。而中国居然在7个领域成为领先者,是出乎美国政客预料的。

目前的关键是,欧美的创新在“成本”环节出了大问题。由于大通胀拉高了生产成本,脱钩断链破坏了产业链,欧美创新产品在成本上相对中国竞争产品,价格高得不可思议。有时加100%关税也拉不平,令人震惊。这还是中国在美国优势产业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不断取得突破,问题会更严重。ITIF警告说,再这么下去,中国会利用产业和技术优势,对美国进行出口管制。

中国的出口管制,有的是因为技术优势,但主要还是成本优势。如果欧美不搞大规模生产,搞点研发,那没有问题,弄到一些需要的产品不是问题。但只要搞起生产,就会发现中国的成本优势绕不开。不然就要自己很麻烦地去建立一些低效的供应链,补贴金额会很吓人。这和中国需要很麻烦地去建立独立的半导体产业链是一样的,大家都不好过。

因此这些硅谷精英更寄希望于这个“技术奇点”。“有效加速主义”的思想认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动用资本主义社会所能调用的一切资源朝着“技术奇点”迈进。这种技术可能是加密货币技术,也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或者火星移民技术。

不过,美国建制派的表现令他们非常不满。2022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签发了“关于确保负责任地发展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指示监管部门加强对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管理。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针对数字资产领域采取整体政府手段的行政令。这种打压数字货币的行为,让硅谷科技精英们意识到,美国政府不会放任数字货币跟美元争夺信用。

2022年11月,随着OpenAI发布了大模型ChatGPT3.0,越来越多的硅谷科技精英们将人工智能看作了最有希望的技术奇点。一夜之间,众多科技巨头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在昵称后加上了“有效加速主义”(e/acc)的标志。(A16Z的掌门人安德森Marc Andreessen、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然而,不到一年时间,拜登政府又推出了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首套监管规定,以控制其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风险,再次让科技精英们感受了愤怒。实际上,在这之前,硅谷的科技精英们便已经意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景,必须设法改造美国的政治生态。

故此才有马斯克天价收购推特,撕开了民主党掌控的舆论阵地,并把自己的命运与川普捆绑在一起。这些精英相信他们的科技就是为了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被称作现代“加速主义之父”的英国哲学家尼克·兰德Nick Land便认为,每一个文明都会腐朽,并走向最终的大灾难,人类不应该逃避,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主动加速冲向结局。当然,他们并不是在追求自我毁灭,而是认为只有毁灭才能带来新生。人类的精英将通过建造“诺亚方舟”从大灾难中幸存,从而进化到一种新的、更高等的文明。

而川普的出现,在他们眼里是冲破目前腐朽制度的最佳人选。正如硅谷科技风投,川普支持者,马克·安德森在《技术乐观主义宣言》中写道:那些在年轻时充满活力、精力充沛、追求真理的机构,现在已经在妥协和腐蚀中崩溃了,成为了阻碍进步的敌人。他们渴望突破现有的政治秩序规范,建立一个消除所有监管和限制,能够向着“技术奇点”全速前进的社会,即使代价是导致现有的社会秩序加速崩溃。而他们这一点又与科郝家族追求的小政府,减少政府干预经济,低税收不谋而合(《科郝家族掌权》)。

继续为大企业减税可能仅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更激进的手段包括透支美元信用,为数字货币背书,放松对包括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前沿科技的监管,加强联邦政府对技术投资的补贴,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军事,利用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来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等等。

实际上,硅谷资本很早就参与了ai应用于军事的技术。彼得·蒂尔旗下的高科技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的客户就包括了美国中情局、国土安全部、海军陆战队、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等31个政府机构,还在击毙本·拉登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在美国国债规模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将再次扩大联邦政府的支出,让美国本就严重的财政赤字雪上加霜,并进一步透支美元的信用。

不过所有的这些,最后都是美国中产承受,财阀有无数的方法可以避税。这又类似明朝末年,为了维持朝廷的开支与军费,因为无力向大地主征税,只能向一般农民征税。承重的税赋导致大量农民放弃土地,流亡外地求生。而这一切,也会导致美国整个系统崩溃,难道这个就是精英们追求结果?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一桶阴霾的设定,妄顾事实。当然如果是大外宣的工作另当别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