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世界最早的乐律记录。
Zhiyan-Le,2024-11-24。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甲骨文选读》,李圃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1。那是多年前、我在上海旅行时候购买的。购买动机:上海东道的推荐。我是个彻底的甲骨文文盲。因而,回美国后,我把那本书放在书柜里,再没动它。
新冠疫情爆发后,实行旅行限制和隔离,许多活动暂停。打发时间,东翻西翻,无意中把那本书翻出来。看着那些甲骨文拓片,发懵。恰好,网上阅读,看到商朝考古成绩、特别是妇好墓发掘的成绩,颇感震撼。于是,就试试看那些甲骨文拓片记录了什么东西。很费力地一个一个字查阅,我算勉强认识了十二个甲骨文文字:一到十的十个数字和【占卜】两个字,共十二个甲骨文符号。
有一天,我随机翻阅,看到一个拓片,见下照片:
查阅,内容是:
上面文字:甲辰卜 贞 西土 其升降 革 火 二月。
右边数字:1、4、5;
左边数字:2、3、6。
两行数字合成为S-形的数字一到六的排列,有残缺。按S-形排列规则把残缺补上(着色部分):
右边数字: |
1 |
4 |
5 |
8 |
9 |
12 |
左边数字: |
2 |
3 |
6 |
7 |
10 |
11 |
可清楚看到,两行数字呈现3 与 1 的序差交替出现(后一数字减去前一数字的差)。例如,上行之差为3,同位,下行之差为1;等等,反之亦然。
我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律历(音乐乐律和历法的组合)的爱好者。用那个眼光、来回观赏那个拓片的数字排列,我突然感到那跟【三分损益】的数字排列方法一样。所谓【三分损益】,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五音七律十二律的计算表达方法。
于是,我用甲骨文拓片的那个数字方法做了核算,结果,跟二十五史的《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中关于三分损益的数字记录几乎完全等同(见后表格。详细核算,另论,可能是晕文了)。
由此,可说,该甲骨文拓片是商朝乐律【三分损益】的实物记录。
如此再看看该甲骨文拓片的文字,它描绘了一个有音乐艺术背景和充满诗意的商代生活图景:商朝建丑,二月对应黄道十二宫的寅宫,卦象为三阳开泰,冬去春来。甲辰卜,对应五行之火,六十甲子的第一火,暖生寒降。商城的西边,传来了一阵阵的革音磬声和管乐,既和且平、不刚不柔。傍晚,随着简简渊渊的鼓声,人们围着篝火,跳起了商舞羽舞,唱起了《诗经》首篇的《那》歌和《烈祖》,歌声响彻大邑商的天空。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是不是商朝送旧迎新的仪式惯例呢?
现有中国史料说,三分损益的最早记录为周朝晚期的管子;该甲骨文拓片把中国乐律历史推前了整整一个朝代,破了中国纪录。现有世界史料说,乐律计算的最早记录为毕德格拉斯;该甲骨文拓片把世界乐律历史大大推前了,破了世界纪录。
我把那个发现(还有甲骨文记录的完整乐谱、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完整乐谱,另论)寄给了美国考古学会。答复说:那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很重要的发现。我也发给了大陆考古学界,请他们就相关甲骨文拓片实物做出具体年代鉴定(拓片实物存于大陆);差不多半年多过去了,没答复(不知是不是【躺平】了)。
不管怎样,我要感谢多年前上海东道的推荐;更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圃先生(已去世)老前辈的学术成就:那本甲骨文选读藏书,使我在疫情隔离期间有个颇为有趣有意义的知识进步,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颠覆性的更新认识。
附:商朝三分损益音值和汉朝及之后的音值历史记录之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