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中心是中国反美苏围堵 西方的胜利是一场虚假的胜利 (之一)

人生如大海航行,时代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虽然一切文字都将如落叶被波浪卷走,仍然在这里写下一些观感,即使阳光在风暴来临之前只照耀它们一霎那。。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冷战的中心是中国反美苏围堵   西方的胜利是一场虚假的胜利 (之一)                            作者:圣劳伦斯河评论,2024年11月1日

 摘要:本文对冷战提出了两条主线平行和二个中心的新观点。一条主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假对峙;另一条主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暗中勾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真对峙。一个中心是美苏假对抗,另一个中心其实是真正的中心是中国反美、苏联合围堵。中国打赢了援越抗法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战争以及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冲破了美苏围堵。西方冷战的胜利是一场虚假的胜利。两条主线和二个中心以及关于冷战结局的新观点颠覆了冷战的主流叙事。

 一、冷战的开始

1944年10月9日,在二战结束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第四次莫斯科会议,正式会议前,丘吉尔首先建议英国与苏联在东南欧、尤其是巴尔干半岛划定势力范围。丘吉尔手写了一张小纸条递给斯大林,上面标注着:罗马尼亚,苏联:90%,英国:10%;希腊,苏联;10%,英国:90%;匈牙利,苏联:50%,英国:50%;南斯拉夫,苏联:50%,英国:50%;保加利亚,苏联:75%,英国:25%。这就是英美与苏联战后欧洲势力范围划分的雏形,后来经过适当修改和扩大,在1945年2月4日-2月11日的雅尔塔会议上由美苏英三方最终确认,并在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的波茨坦会议上进一步解决了德国分治问题。二战结束后,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国家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丘吉尔在演说中把冷战的原因归于苏联的扩张,然而,可笑的是,丘吉尔演说中所说的“铁幕”不正是丘吉尔自己二战结束前亲手与苏美巨头一起划定的吗?冷战更像是英、苏、美三国巨头二战结束前共同策划的一场大阴谋。

曾几何时,那是1943年11月29日下午,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亲手将斯大林格勒之剑赠送给斯大林,关系何等亲密!1947年7月17日,柏林郊外波茨坦会议,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三人笑逐颜开,疑似共济会握手礼。那些历史的瞬间不会因为后来的风暴而湮灭。

丘吉尔“铁幕”演说前还有一个对冷战而言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凯南的“长电文”,发生在1946年2月22日,凯南在其从莫斯科发出的1.2万字的“长电文”中论证了苏联政权在二战结束之后的扩张主义倾向,提出美国应采取相应的遏制战略。笔者认为,凯南“长电文”事件因为太超越常规而有美国的阴谋之嫌。

史学界一般将冷战的开始时间定为1947年3月12日,当时正值希腊内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该日发表《国情咨文》,主张:“自由人民正在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势力征服之意图,美国政策必须支持他们。”杜鲁门认为,极权主义裹挟自由人民,形成对于国际和平与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他因此要求国会援助土耳其和希腊政府,拨款4亿美元,防止当地落入共产党手中。”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历史学家们一般认为,杜鲁门主义是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任期内形成的美国对外政策,成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核心,而这个核心的核心是美国在世界各地援助反共政权,并建立一整套针对苏联的全球军事联盟。但是,笔者认为,在中共于1949年在中国大陆夺取政权前后时间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已经发生改变,美国的主要目标已经从苏联转向中国,即杜鲁门主义在初期和后来的内涵是不同的。美国为了加强对战后西欧的控制以及自身经济的发展,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美国也大力发展军备,扩展核武器储备,因此,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真正开始。

二、冷战的原因

表面上看,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受到了凯南“长电文”和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影响,是对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初步形成的势力范围的一种反应,尽管这个势力范围当时还没有转化成“赤色”——共产主义,但可能马上转化成“赤色”。其实,二战后的国际态势不是自然形成的,早在1927年,斯大林对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说:“在国际革命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二个世界规模的中心: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心,吸引着所有倾向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一个是资本主义中心,集结着那些希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这二个中心之间为了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将会决定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命运。”斯大林是共济会员,斯大林道出了共济会的二个中心战略,二个中心一旦形成,世界将形成二个阵营的对抗,可能是冷战,也可能是热战,也可能是冷战与热战的混合,这种混合可能以冷战为主,也可能以热战为主,只是那时还不能确定对抗的具体形式。国际共产主义在二战通过反法西斯战争获得了迅猛发展,二战促成了二个中心的形成,而这也是共济会早有的战略规划。1903年在沙俄首度出版的《锡安长老会议纪要》纪要3写明“支持共产主义”。过去几十年一直流传的美国共济会33级大师Albert Pike于1871年8月15日在写给意大利光明会领袖 Giuseppe Mazzini的信中预言(或计划)三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言已经应验,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言中说“于二次大战期间,国际共产主义必须变得足够强大,以平衡基督宗教,然后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直到我们需要它来应对最后的社会大灾难时为止。”Albert  Pike的预言(或计划)已经隐含了冷战的发生和结局。国际共产主义在二战中随着苏军解放东欧而蔓延到东欧,形成一道丘吉尔所称的“铁幕”,接下来就必然要与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发生对抗。

三、冷战的转向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最初的主要目标是苏联及其东欧势力范围,当然也反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的共产主义。美国于1947年7月正式推出“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实行经济援助,以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苏联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东欧诸国也就不能加入“马歇尔计划”,为了反击“马歇尔计划”,苏联于同年推出“莫洛托夫计划”,对东欧6国实行经济援助,以加强对东欧的控制。由此,东西二个阵营开始成型。

1947年9月22-27日,在斯大林和铁托的倡议下(铁托分别于1945年和1946年6月向斯大林建议),在苏联的主导下,由南、保、罗、匈、波、苏、法、捷、意9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举行会议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没有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日丹诺夫代表斯大林向9国共产党会议所作的报告对中国和希腊内战只字不提。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加强了苏联对东欧国家和部分西欧国家共产党组织的控制,强化了“铁幕”,苏联下令东欧国家向左转,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总部最初设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但是,由于铁托表现出的“独立性”,南共与苏共发生冲突,导致1948年6月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比较蹊跷,这里可能掩藏一个很大的历史真相,南共与苏共的冲突应该只是表面现象,从铁托的政治生涯(加入苏联布尔什维克、聚俄罗斯妻子、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共产国际工作等)、苏联对解放南斯拉夫的巨大帮助、斯大林在当时各国共产党的巨大威望和斯大林与铁托的私人关系(一度传铁托为斯大林接班人),铁托是一个莫斯科派、苏联代理人,铁托无论如何不可能违抗斯大林的意志,即使铁托真的违抗斯大林意志,斯大林可以轻而易举推翻铁托而找一个新的代理人。南斯拉夫是位于巴尔干半岛、控制亚得里亚海湾、25.5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约2千万人口的地区大国,在最初形成的苏联东欧集团国家中处于重要地位,没有斯大林默许,南斯拉夫是不会脱离苏联阵营的。南斯拉夫一脱离苏联的掌控,那道“铁幕”还是一道严密的“铁幕”吗?苏联的屏障就出现缺口,所以,南斯拉夫脱离苏联阵营是假脱离。我推测南斯拉夫脱离苏联阵营的真正原因与中国的战局发展和苏联对冷战的重新布局有关。1947年7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军队开始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到1948年6月,一年间又歼灭了国民党约160万军队,东北全境接近解放(只剩下几座大城市等待最后一击),中共已经占据国内战局主导地位,夺取政权已露出一线曙光。中共夺取政权将打破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这是共济会和美、苏、英三国巨头没有预料到的。这一段时间苏、美、英密切关注中国内战的变化,并且对冷战的布局重新作出调整。如果中共夺取中国政权,那国际共产主义力量将大大加强,东西方力量的天平将发生倾斜,所以,共济会权衡,有必要让南斯拉夫从苏联的势力范围脱离出来(当然是表面的),以减弱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另一个考虑,是准备让南斯拉夫在冷战中领导世界第三势力,冷战形成东西方二个阵营,还有至少一半多国家将不属于这二个阵营,而属于中间势力,共济会需要掌控,以免中间势力国家随便跟中共的中国跑。1961年铁托牵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不结盟运动,到2012年有120个国家包括世界55%的人口加入,可见,铁托在冷战中通过影响第三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他的历史地位被低估。还有一点,南斯拉夫脱离苏联阵营后,不仅弱化了苏联的铁幕,反而在南欧对地中海形成了一道保护屏障,那里有一个刚刚诞生的重要国家——以色列。

一个关键点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与东欧等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组织不同,自从遵义会议毛泽东开始在中共掌权,中共开始脱离苏联的掌控。当时没有人想到,这是一个影响未来半个多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共济会希望国际共产主义在二战中发展壮大,但是关键是各国共产党组织应在共济会的控制之下,具体就是通过苏共来掌控。因为,只有在苏共的掌控之下,共济会才能控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走向,即需要时让它兴旺,不需要时让它蓑退。由于毛泽东的民族独立倾向,斯大林对毛泽东持怀疑态度,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共不是全力支持,有时甚至表现出压制。斯大林希望中国在蒋介石国民党的控制之下,一个原因是美、苏、英三巨头对二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蒋介石控制的中国属于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二战结束后斯大林让毛泽东与蒋介石和谈,希望中共加入国民党政府。斯大林希望中共只是中国境内一股牵制蒋介石政府的力量,既可让苏联从中国牟利,也维持与美英的势力范围划分,而不是希望中共夺取中国政权。二战临近结束时,斯大林从蒋介石手中拿走了外蒙古,逼蒋介石同意外蒙古独立(而实际上由苏联控制)。如果蒋介石后来不丢掉政权,东北铁路和大连旅顺港在苏联的掌控之下,东北不能完全独立,新疆可能继续被苏联蚕食,印度势力可能进入西藏。蒋介石丢掉外蒙使中国的抗战胜利大打折扣,成为中国的千古之恨。蒋介石领导中国将同时受到美苏干预,中国难以获得真正独立。

与中国战局有关的另一个国家是芬兰,芬兰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被苏联控制,苏联完全可以也应该将芬兰划归苏联势力范围,但是,斯大林却允许芬兰中立、允许芬兰共产党被削弱。芬兰只拿一部分领土给苏联换得了芬兰中立不会是历史的真相,因为当时芬兰根本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苏联要形成一道完整的屏障,应该将铁幕的北端延伸到芬兰,让芬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中共在中国的节节胜利,共济会为了削弱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让芬兰中立,这样理解更合乎当时的情况。

1949年6月21月至8月14日,在中共即将宣布建立新中国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莫斯科,斯大林在会见刘少奇时表示:“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西方的社会民主运动停滞下来,革命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而现在又转移到了中国和东亚。”斯大林主动提出了中苏二国进行国际分工的建议,“希望中国今后多担负些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你们多做东方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作,在这方面多多发挥你们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对西方多承担些义务,多做些工作。”“你们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斯大林的上述谈话反映了冷战的转向,冷战表面上仍是美苏二个集团的对抗,但其重心将转移到中国和东亚,因为随着世界革命中心的转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共产主义的围堵将把重心转移到中国和东亚。毛泽东让刘少奇带去了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所以,新中国即将加入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但是,毛泽东至死都不知道斯大林已经着手与杜鲁门悄悄联合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进行遏制和围堵,因为斯大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精神领袖的形象和在表面上对中共的支持与合作,使毛泽东很难怀疑斯大林会暗中坑害中国。斯大林的中苏分工论是一个陷阱,目的是让新中国卷入即将到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为世界各地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运动背上沉重负担,否则,斯大林不会让出世界一半的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给毛泽东。

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新中国成立,打破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共济会对冷战的规划不得不作出重大修改,冷战的主线变为二条1,一条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假对峙;一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暗中与苏联勾结对以新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真对峙。前者表现为冷战,后者表现为热战。冷战的中心也从一个变为二个,一个是美苏对抗的假中心,一个是中国反美苏联合围堵的真中心。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