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十二文)
异地奔波数载分,
归期待聚屡询闻。
日登果岭看珍鹳,
夜点朋圏刷信群。
“前場后九皆寒水,白鹳成群日日来”日本人多把冬至这一天称为“一陽来復”,这个词出自《易经》,意思是春天到来、新年伊始,是古时冬至的别称,也有“否极泰来”的好兆头。每年冬至日,东京早稻田的“穴八幡宮”(Anahachimangu)都有全国津津浦浦大量的日本市民纷至沓来。他们为求保佑时来运转、财运亨通的“一陽来復”御守而通宵达旦地排队,成了日本冬至的一道风景。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天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认为冬至这天一过,阴气就会散尽,阳气就会开始恢复,而坏的运气会随之而去,幸运便会降临。
带有吉兆的常见食材主要有七种帯“N”音的植物,分别是南瓜(Nankin)、胡萝卜(Ninjin)、莲藕(Renkon)、银杏果(Ginnan)、寒天(Kanten)、金桔(Kinkan)和乌冬(Udon)。“冬至七宝菜”一说应运而生。
在中国冬至这一天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几乎家喻户晓。还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南方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更倾向于吃汤圆。在广东地区,人们有吃烧腊的习俗。
在冬至这一天日本人通常会吃蒸南瓜、煮红豆粥和泡香橙澡(柚子浴)
吃南瓜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吃红豆粥被认为可以驱除厄运,带来好运。日本人还会泡柚子浴。柚子在日本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秽、保健养生的功效。在冬至这天泡柚子浴,可以驱除厄运,祈求健康和平安。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人们在冬至这天会到公共浴池泡澡,以祛除寒气、预防感冒。
日本叫“Kounotori”是帯来幸福的吉祥鸟。在欧州也有“小孩是有白鹳用嘴衔来的”的说法。
中文的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英文:white stork。
欧洲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
老鹳,珍稀动物,是大型涉禽,一种栖树鸟,每脚四趾在同一水平线,适合抓住树枝站立夜宿。
“夏虫不可语冰”、“球盲不可语球”。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不要轻视他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见识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知识和视野往往受限于他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就像夏天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天的概念。因此,当人们试图向他人传授知识时,需要考虑到对方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许多人常常忽视了“夏虫不可语冰”的深层含义,而将其误解为一种贬低他人的工具。实际上,这句话旨在提醒人们要有包容心,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观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不同,这决定了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因此与他人交流时,应当怀有谦逊的态度,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也并非尽善尽美。同时,我们也要鼓励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以便从多角度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夏虫不可语冰”并非一种贬低他人的手段,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提醒我们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看到大海后,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溢出来;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会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从天地之间生成形态,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念会被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稊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此诗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贾岛《渡桑乾》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人》云:“君问归期未有期……”此皆袭其句而意别者。若定优劣,品高下,则亦昭然矣。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