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孔的成就,除了他的学生给他编的语录《论语》,还有他整理编辑的书籍。也就是所谓六经:《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周易》和《乐经》。
不知道是不是秦始皇烧书的缘故,《乐经》失传了。好像部分《诗经》也丢了。不管怎么说吧,到了汉代,五经留下来,成了很长时间中国人的教材。
你一定认为孔子这人尊重文化并推广文化,编书时到民间各处收集文化遗存。其实不然,老孔这家伙当初就像现在某坛版主一样,在论坛上搞了个发帖指南。只要他发现观点不妥的帖子,比如他觉得一剑胡说八道,就把一剑的帖子删了。某种程度上,老孔编书其实就是删书。从数量上算,被老孔删掉的书应该比秦始皇烧掉的多。
还是有漏掉的。当时除了国家图书馆藏书,还有富贵人家自己的收藏。于是有些书通过艰难的途径被保留了下来。多少年后经过整理,又出版了。其中就有一本《逸周书》。
这些作品在孔子那个年代就是古文献。来自从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到景王年间文字,也就是说它们就是周朝的帖子。老孔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编成《尚书》,也称为书经啦。编进去的都是老孔觉得符合发帖指南的东东。那些和老孔的观点不一致的帖子被他剔除了,其中就有《周书》的很多帖子。
虞书、夏书、商书有没有被删的?估计也有,只是那些帖子太老了,就像2008年之前文学城文化走廊的帖子一样,没有备份。但《周书》不同,有些帖子尽管老孔不愿意看它们,并把它们毁了,但有陶三同学等学究将其保留下来。若干年后,被人收集出版,书名叫《逸周书》,是为周书的逸篇。
大家如果知道《圣经》,就知道除了你在《圣经》这个课本上读到的内容(正经)外,还有次经和伪经。我不是基督教专业人士哈,粗浅的理解是:次经就是一些《圣经》编辑者认为不太重要,或者认为会让教徒迷惑的东东。其中包括耶稣12门徒的传教经历和结局。说实话,一剑第一次读这个内容,曾经被感动得哭了的。
伪经呢?更不行了。不是说那些内容不重要,而是怕它重要了,以至于普通人读了会产生宗教理解上的偏差。 比如《多马福音》和《马利亚福音》。
扯远了,回头说《逸周书》。即使在孔圣人被捧上天的年代,也有人质疑:孔子整理经典其实是一次文化大破坏,因为孔子删除了大量的原始资料,选择了符合自己思想的文献,导致其他文献的丢失。就像《圣经》,只收录了四大福音,导致其它福音书的失传。
问题来了,老孔为什么将某些帖子剔除,不把它们编入《尚书》?今天一剑就和大家分享《逸周书》的一个帖子,试图揣测老孔当时的删帖动机。
《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老孔不喜欢,但有不少人就特别崇拜这些书,明朝学者姜世昌为《〈逸周书》作序,说: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靠,这个跟帖评论规格高哈。更重要的,博大精深这个词由此成为中文成语。你想想,什么东西现在能在中国被称博大精深? 我只能想到东升西降。
抄一段看看它如何博大精深:
常训解
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可变,性在不改。不改可因,因在好恶,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常则生丑,丑命生德。明王于是生,政以正之。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民若生于中,习常为常。夫习民乃常,为自血气始。明王自血气耳目之习,以明之丑。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哀乐不淫,民知其至,而至于子孙,民乃有古。古者因民以顺民。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政维今,法维古。顽贪以疑,疑意以两,平两以参,参伍以权,权数以多,多宁以允,允德以慎,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
困在坟,诱在王,民乃苟,苟乃不明,哀乐不时,四征不显,六极不服,把八政不顺,九德有奸,九奸不迁,万物不至。夫礼非克不承,非乐不竟,民是复生□,好恶有四征,喜乐忧哀,动之以则,发之以文,成之以民,行之以化。
命、丑、福、赏、祸、罚,六极不嬴,八政和平。八政:夫妻、父子、兄弟、君臣。八政不怩,九德纯恪。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顺言曰政,顺政曰遂,遂伪曰奸,奸物在目,奸声在耳,耳目有疑。疑言有枢,枢动有和,和意无等。万民无法,□□在赦,□复在古,古者,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废法,则一人也,而绩功不同,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
注意: 那几个□字是找不出现在的字。
从文笔上看,好帖子哈。比老孔的《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写得还好。但是你读后是不是觉得比读《道德经》还迷糊。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虽然不同意,但你至少知道他说什么。而这个《常训解》将一个本来很清晰的东西给你整得糊里糊涂。
其实他也没说什么,就是解释人民和君王统治的关系。如果你有现代文明的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这个问题你很容易理解。但明朝学者姜世昌弄不懂呀,首先就被文中弄出的若干概念给整懵了。天,常,性,人,顺,丑,习...等等等等,都和《道德经》上面那个道一样说不清道不明呀。
姜世昌研究这段话好几年也没有个清楚理解,自然心虚起来。于是感叹:啊,古人厉害呀,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真的难读? 有了现代知识,一剑觉得不难呀,
天有常性,人有常顺,顺在可变,性在不改。,这个常按照现在词,就是本。顺就是人的行为。也就是:宇宙有固有的规律,人呢,有自己的本态行为。人的行为常常变化,但宇宙规律是不变的。于是就有矛盾啦。文中后面说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咦, 这话说得没错呀,孔子为什么不喜欢?一剑认为,老孔虽然聪明,也是受限于没有接触现代文明思想,搞不清宇宙天地和人的关系。老孔想,我都都不明白,别人读了,肯定像读了《圣经》伪经一样产生异端啦。于是下令:此贴违反***论坛指南,删!
还有一点是,老孔觉得天人关系这个事没那么复杂。你克己复礼就好了,礼来自于天,作为人,你要做的就是服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你弄一些乱七八糟的,说什么困在坟,诱在王,民乃苟,苟乃不明,哀乐不时,四征不显,六极不服,把八政不顺,九德有奸,九奸不迁,万物不至。夫礼非克不承,非乐不竟,民是复生□,好恶有四征,喜乐忧哀,动之以则,发之以文,成之以民,行之以化 ,扯什么犊子?!
一剑虽然理解孔子,但我觉得编书的时候把它剔除是不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胡乱删帖不好。就像《圣经》,一剑读了次经,还读过《多马福音》和《马利亚福音》,没觉得不好呀。
但这个被删的帖子真像姜世昌夸的那么博大精深? 一剑不以为然。都已经明朝了,你还弄不清宇宙规律和人之行为的关系,只能说明姜世昌没接触希腊的哲学。柏拉图他们说得那么明白,而你还在那里琢磨不改可因,因在好恶,好恶生变,变习生常,常则生丑,丑命生德, 想不清楚还不算,非要弄个博大精深解释自己的阅读思考困境,是不是自己有问题?
看看希腊人怎么说话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估计姜世昌读到这句话一定不以为博大精深。为什么?一个这样的道理不该如此清晰地讲述。文盲都能听懂,博大精深个屁。
很想让姜世昌读读东升西降啦,博大精深已经用了,姜世昌同学还能造个什么成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