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行-书院博物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和先生在南昌参观了滕王阁后,去长沙乘机返美前有一天空余时间,便去参观了【岳麓书院】和【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坐落在美丽的岳麓山,归属于湖南大学。去湖南大学很便利,乘地铁4号线,到湖南大学南门站下,出地铁2号口步行5分钟即到。

现代人时兴游大学校园。但上岳麓山的巨大人流都指向【岳麓书院】。在【岳麓书院】一侧新建有一座【中国书院博物馆】。它是中国第一座,也是至今唯一的以书院为专题的博物馆。【岳麓书院】楼台古朴典雅,【中国书院博物馆】建筑现代简约。两者共处一地,交相辉映并没有任何违和感。

(【岳麓书院】大门)

(【中国书院博物馆】大门.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中国历史上对北宋四大书院说法不一。从宋代到清代的五位学究之六篇文章中提出了三种不同说法。其中吕祖谦(1137 - 1181年)、王应麟(1223年 - 1296年)、全祖望(1705 - 1755年) 三人说法一致,即嵩阳书院、岳麓书院、雎阳书院(后称为应天书院),及白鹿洞书院。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四大书院纪念邮票,从此人们对四大书院说法达成共识,即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

(1998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四大书院邮票.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里保存完好并仍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将【中国书院博物馆】依托于【岳麓书院】而建,达到了对书院从整体系统到具像实例的展示效果。此行无意间,我们先去了【中国书院博物馆】后才到【岳麓书院】。

现代人对书院了解多半源于它的讲学功能,只知道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最高学府。其实中国书院具有三大功能,藏书、祭祀,和讲学。书院博物馆展厅的分设恰好反映了中国书院的发展历史和上述三大功能。

【中国书院博物馆】共三层楼,地下一层和地面二层,设有五个常设展厅:「千年弦歌」、「书院教育」、「书院学术」、「书院祭祀」、「书院藏书与刻书」。馆内现藏文物2590余件,包括一级文物93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232件。展品实物有匾额、秦简、壁画、碑刻、书画、文房等类别,另有藏书2万余册。

千年弦歌」、「书院教育

中国书院文化起源于唐代中期,止于清代末期,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书院分为官办和私办两大类,最早为官办,后出现私办。原始官办书院是为整理校勘典藉,兼作皇帝侍读、侍讲而设立,相当于皇家图书馆。最早的私办书院则基于个人治学的书斋和聚徒讲学目的,是个谈论学问的场所。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朝廷开办官学(国学、太学、四门学、国子监、成均馆等),但服务对象有限。于是,私办书院则迅速发展壮大,功能也兼顾为科考教育服务。我们熟悉的四大书院实际上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私办书院。

(博物馆陈列: 书院教学微缩场景.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博物馆陈列: 科考报名表)



(博物馆陈列: 科考浮票. 科考准考证)

书院教育弥补了官学,促进了科举制度,受到了朝廷的阶段性扶持。一千多年来,官学和书院共存,但此消彼长。书院的发展随不同朝代之朝廷的政策而曲折变化。

两宋时代是书院蓬勃发展阶段。四大书院即发端于此。

元代是书院的繁盛阶段。新建新建书院282所,共有书院406所。

明朝时书院大起大落。明初弘治年代,朝廷注重官学而禁抑书院。后来书院复起并进一步发展。到嘉靖时期新建及修复书院达596所,胜过以往各朝。到明中后期,随着朝堂思想控制加强,出现了四次禁毁书院的事件。

清初统治者慑于书院自由讲学对其统治地位的威胁,抑制书院活动和发展。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明文禁止书院讲学和私人创建。到雍正、乾隆两朝书院才再度复兴。清代最繁荣时,书院数量增至5000所,遍布除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届时,朝廷对书院的管控更加高明,在大力发展和建设的同时,将民间书院全面官学化。书院的自由思想教育也随之消失殆尽。

清朝末年,清廷在两次鸦片战争重创后日落西山。中国受制于西方列强又不得不学习人家的先进。爱国救国之心使”西学东渐”风潮在华夏大地再度兴起,朝政改革势在必行。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中期,湖广总督张之洞请旨改革科举,同年稍后张之洞又联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改革文科及罢废武科;并提倡西学学校。1901年廷下诏改书院为学堂,书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此老祖宗的八股文和算学(即算术)教育让位于从西方流入的物理、化学为代表的科学。

(博物馆陈列: 顺治九年禁止私人创建书院卧碑复制品)

(博物馆陈列: 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上谕)

(博物馆陈列: 两江总督刘坤一奏筹办江南各学堂折. 1902年)

书院学术

书院是民间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即使是在为科考教育服务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多数书院注重为有识士子讲学,反对为科考培养功利之徒。

【中国书院博物馆】收藏有大量书院办学和讲学方面的资料。馆中陈列的《岳麓书院记》,由岳麓书院主教张栻编写。其中他写道:

“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意思是,书院既不是居扯淡之地,也不是为了栽培科举利禄之徒。

张栻提倡“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的理学教育宗旨。当时离”靖康之变”才过十多个年头。中国山河破碎。岳麓书院为南宋王朝培养了一大批抗金志士。

古代书院通过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和讨论理学。恰如中国四大名楼因文人墨客的佳作而被世人仰目一样。中国古代书院也因理学大师的讲学论道而声名远播。

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千里迢迢来岳麓书院,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进行了史称”朱张会讲”的学术讨论。会讲讨论了理学方面的观点,不仅令学子们眼界大开,也成为书院开门讲学的典范。这次会讲使岳麓书院名声大噪。在岳麓书院陈列有”朱张会讲”的场景雕塑。

(博物馆陈列: 朱熹(文公)先生刻像及造像)

(博物馆陈列: 张栻(南轩)先生画像)

(岳麓书院陈列:朱张会讲雕塑)

南宋淳熙八年(1181),朱熹邀请陆九洲到江西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洲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题发表演讲,成为中国书院史上著名演讲。朱熹亲自为讲义撰写跋语,并刻于石上,世称”二贤洞教碑)

(博物馆陈列: 陆九洲讲学雕塑)

书院自由论道也涉及时政。明中期时,位于无锡的东林书院公开讲学讨论国事,对朝廷的年轻官员影响很大。朝廷中以太奸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称之为”东林党”,并在天启年间发生禁毁东林书院事件,并由此殃及整个书院界。

(博物馆陈列: 明代《东林书院志》)

(博物馆陈列: 明代东林书院依庸堂复原)

中国古代书院也输出到邻国。早在明代中国书院就遥传海外,并延续至今。朝鲜半岛有六百多座书院。日本有百余所。博物院中展览有韩国陶山书院模型。

(博物馆陈列: 韩国陶山书院模型. 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书院祭祀

书院三大功能,藏书、祭祀,和讲学中的祭祀是古代书院的重要活动。

书院传道儒学。祭祀对象为先师文曲星孔子及其弟子、历代名儒、书院山长等。

书院祭祀是承袭古代学校制度。唐朝以前的乡学或设在孔庙内,或校内建孔庙,故学校又称“庙学”。

在书院博物馆内,挂有一帧巨幅《文庙序次全图》(注: 文庙即孔庙)。图上画出了山东曲阜孔庙奉祀配享图。配享图分为大城殿的四配和十二哲,以及东庑和西庑的七十二先贤先儒们。身份尊贵程度由上述排序而递减。这些排名列位和人选都是由东汉以来历代皇帝钦定,平均二十多年才有一位贤人加入文庙奉祀。

“孔门十二哲”,指孔庙大成殿内配祀于孔子神位两侧的儒家十二位哲人,分别为孔子最杰出的十一名嫡传弟子以及南宋大儒朱熹。其中,朱熹比孔子晚一千多年,是唯一后世儒学家列入十二哲位的。由此可见朱熹在儒家的地位。另外,陈颐、左丘明、董仲舒、韩愈、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张栻、陆九洲、诸葛亮、王阳明、文天祥等先贤先儒都从祀于东、西庑。

2019年我去曲阜孔庙参观时亲眼见到了大成殿和东、西庑内配享排位阵式的壮观场面。

(博物馆陈列: 文庙序次全图)

(岳麓书院: 孔子行教像)





(岳麓书院: 文庙(孔庙))

书院祭祀的目的也为了教化后生向圣贤学习,节制私欲。传说曾国藩律已一生,被人视为准圣人。晚年他因健康原因想纳妾,他的下属气急中问道”老师将来要进孔庙的,为何要纳妾?” 可见百年后进孔庙从祀是做人的一大目标。

书院藏书与刻书

中国古代的书院,特别是著名的书院,大都建有藏书楼,例如,嵩阳书院藏书楼,岳麓书院御书阁,鹤山书院尊经阁,丽泽书院遗书阁,溪山书院崇文阁,白鹿洞书院云章阁,扎溪书院明经阁,龙山书院六经楼等。

书院藏书量非常大,除了社会贤达赠捐书藉和书院购书外,还有皇帝赐书。历朝皇帝经常赐书给书院。四大书院中,白鹿洞、嵩阳、岳麓三座书院得过皇帝的赐书。白鹿洞书院得书的时间最早。岳麓书院曾先后二次接受皇帝的赐书。

(岳麓书院的《御书楼》)

另外,书院也由自刊书籍来扩大藏书量。古代书院已兼顾了著书、印刷、出版诸功能。

(博物馆陈列: 古代书院刻书印刷雕塑.照片取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博物馆陈列: 书院刻书)

参观完了【中国书院博物馆】,我们对中国书院文化和历史有了宏观的了解。随后去岳麓书院的参观觉得很轻松。岳麓书院保存完好,是一个很好的书院实例。建筑上,书院由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主要的厅堂都在二门之内。参观完岳麓书院可步行几分钟去爱晚亭,或由此乘车去别的景点。



(岳麓书院导览图)

(岳麓山景区摆渡车信息)

我们参现爱晚亭后往出口走,才看到岳麓山大门。去橘子洲可在大门外也可乘地铁4号线到橘子洲.青莲站下。

(岳麓山大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