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精神病医院里,还有许多的“李宜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s://mp.weixin.qq.com/s/YRGb3A4n_fcLBr9_c64C-Q

在精神病医院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李宜雪”!

焦太郎日记 2024年12月27日 04:39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手里管着20多个病人,偶尔会有人出院或入院但总体变化不大。这些病人来源复杂,有的是闯了祸被报警抓进来的,有的是胡言乱语被家里人“骗”进来的,有的是养老院里表现异常的老年人,有的是街上无名无姓的流浪者。他们大多在医院里住了很久,短的三五年,长的已经住了几十年,也许他们的第一任管床医生已经退休,而他们依然没有踏出医院大门一步,只是从普通精神科搬进了老年精神科。

李宜雪的经历是我近一两个月才从网络上知晓的,而“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却是从业之初就有的疑问,当时只当是同事之间的玩笑,答案五花八门,也没有人真正当作一回事,但一旦认真严肃的思考起来只会愈发感觉恐怖——没有办法证明!

并非技术上达不到,在精神医学领域其实有“诈病”的诊断,针对的是想要伪装成精神病人获益或逃避惩罚的一类人,有经验的医生想要识别并不十分困难,但极少有医生有勇气作出这一诊断。因为证明“有”只需要找出一处异常,而证明“没有”却要排除所有的例外,对于主观性很高的精神疾病而言,其困难程度更是呈几何倍增加,更麻烦的是其中蕴含的风险。试想一下,一名患者前一天被诊断“没病”第二天却自杀了,这对于经诊医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可见对于医生来讲诊断“无病”都异常艰难,更遑论患者本身?

精神病医院不是监狱,但有些方面却“更胜一筹”。损坏一处路灯可能面临罚款甚至数日拘留,但如果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很可能被关数年,对于没有家属的人来说更是近乎判了无期徒刑。当然,被警察送来的人中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异常,经过治疗其中少部分人可以恢复大部分社会功能,他们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疯疯癫癫,而是和我们一样可以正常沟通交流,有着正常的情感,也并非每个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倾向,他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因为越是“正常”就越是渴望自由,也越是痛苦。

Image

每日查房他们总会围上来问我:“焦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啊?”而我也总是两手一摊答“我也不知道啊,出院要有人来接的。”按照规定,非自愿住院的患者出院必须有监护人签字,但并非每个家属都愿意把患者接回去,相对于把“麻烦”留在家里,在住院费用大多能用医保覆盖甚至由政府支付的情况下,很多人更愿意把“麻烦”放到医院,而那些没有家属的病人想要出院只能奢望警察同志来接。

一旦打上“精神病人”的标签就成了弱势群体,不幸者人身自由权甚至生命健康权都无法得到保证。从业以来有很多次想为这些人做些什么,但最终都以一段类似的对话结束——“你好,你们之前送来的病人情况基本稳定了,打算什么时候来接呢?”“你确定他已经达到出院的标准了吗?你能保证他出院后不会发毛病吗?你能负责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