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红笺(2)小字。说尽平生意(3)。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 清平乐:词牌名,正体双调八句46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 笺(jian1):小幅华贵的纸张,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3. 意:此处指倾慕相爱之意。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词人。晏殊出生于一个下层读书人家庭,他从小聪明,七岁能文,有“神童”之称。时任江南安抚使的张知白听説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他推荐给朝廷。次年,晏殊与进士一千余人一同参加殿试,他表现出色,宋真宗赐同进士出身。 晏殊仕途总体上顺利,真宗时即任秘书省正字,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二年(1042年)知枢密院事进官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正式拜相。晏殊于(1055年)逝世,享年64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虽被称为太平宰相,但也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于北宋的政局稳定、抵御外敌以及扶持书院教育等皆做出重要贡献。晏殊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王安石等皆出自其门下或受其栽培。
晏殊善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晏殊的词作,吸收了“花间派”和南唐冯延巳的流丽词风。晏词风格温润,雍容典雅,语言清丽,音律和谐。有的作品还融入了主观人生感悟。晏殊的词,体现了北宋“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虽然他在词体上没有重大的创新,但因为其显赫身份加之一些高水平作品,使他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视。
据传晏殊诗文逾万篇,但今多佚失。有幸其词集《珠玉词》尚在,存词136首。《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4.
唐风:我们到目前所谈到的唐宋诗家、词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神童”,他们很小就显示出超凡的才华,很早就能作诗撰文。晏殊就是这样一位神童。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晏殊生于于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抚州)的一个普通读书人家庭。当时的江南安抚使张知白听说晏殊的名声后,于景德元年(1004年)将这位13岁的神童推荐给朝廷。次年,晏殊与千余名进士一同参加殿试。他表现出色,宋真宗赐其同进士出身。
宋雨:靠才华进士及第、入仕做官者并不稀奇。然而像晏殊那样一生仕途没有大波折,深受皇帝的恩宠,终生富贵显赫,能够在政坛和文坛皆为翘楚者,是极为罕见的。晏殊被人称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你认为晏殊凭什么做到了这一点呢?
唐风:早有人总结出诸多方面,比如会说话,行为缜密,遇到波折比较想得开,营造关系网等等。我倒要说,年轻的晏殊说老实话,可能让真宗对他印象特别好的重要原因,为他的后来的发达奠定了基础。在晏殊参加殿试、考诗赋的时候,晏殊上奏说:“臣十天前已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试。”他的诚实让真宗赞赏,加之考得又特别好,所以年仅14岁就被授秘书省正字。
宋雨: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晏殊二十出头的时候。有一次真宗问他,我知道朝中官员经常出席或自己举办各种歌舞酒宴,据说你从来不参加。你为何如此自律呢。晏殊回答说,不是臣不喜欢宴会,是因为家里穷,没有钱办宴席或准备礼物参加宴会。假如臣有钱,也会去娱乐的。真宗听到这话,很赞赏这位诚实的年轻人。于是他御批晏殊进入东宫,做太子赵祯、即后来宋仁宗的老师。
唐风:晏殊一生只辅佐真宗和仁宗两任皇帝。他的基础打得那么好,而自己又有能力,加之北宋是个稳定繁荣的社会,他怎么能不“太平”呢?两位皇帝对他不是一般的欣赏。举两个小例子:晏殊20岁左右时,因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服丧。服丧期未满,就被真宗召回朝中任职。不久,他母亲去世,他请求服丧结束后再任职,不被允许。多年后晏殊做宰相时,他女婿富弼被提拔为枢密副使,他为避嫌请求辞去所兼的枢密使职务,宋仁宗居然不允许。本来,为了权力制衡,枢密使和宰相一般也是要由不同的人担任。可见他受到仁宗的恩遇达到什么程度。
宋雨:当然,我们现在谈晏殊,不是因为他的官当得顺,而是他的诗词写得好。他作为高官,借助诗词所反映出北宋中期的“盛世之音”。晏殊的作品在反映主观感情与人生感悟方面有独到之处。据说晏殊作诗上万首,但多数散佚了。但他的词集《珠玉词》保留了下来。不久前离世的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认为,晏殊在词史中地位,主要是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创作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整个北宋词坛的繁荣。
唐风:是的。晏殊对词牌词体的发展并未作出重大贡献。但他作词的名声在士大夫中首屈一指。与他相对应的,是长期生活和创作于民间的柳永。晏词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雄伟壮阔的气派。它们多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离情别恨等。然而,其雍容华贵之气和精神的追求,继续着李煜之后“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进一步转变,为宋词的大繁荣拉开了序幕。
宋雨:这首《清平乐》是一首怀人之作。它上片直接抒情,下片借助写景进一步抒发感情。尽管有青山绿水,鳞潜羽翔,但主人公书信难寄、情意难达,因而惆怅不已。词寓情于景,写得淡而含蓄,感情收敛,是典型的晏殊词风。
唐风:首句“红笺小字”中“笺”是指小幅华贵的纸张。有解释说“笺”是指绢,恐怕是不确切的。那个时代已经能生产高质量的纸张用以题咏或写书信。至于那个“红”字,有解释说是信纸带红色的浅格,这恐怕也是不对的。“红笺”又称“浣花笺”、“薛涛笺”,是那个时代有名的一种笺纸,本身就是红色的。李商隐有“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之句。
宋雨:你这个对“红笺“的考证很好,也回答了我长期的疑问。下一句“说尽平生意”以平淡的笔触包含深意。主人公在红笺上密密麻麻地写满小字,说尽了倾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真心相爱的人。
唐风:词的第三、四句抒发了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惆怅。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雁足传书” 源自《汉书·苏武传》;“鱼传尺素”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词人说“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他无法请它们传递信息,因此“惆怅此情难寄。”
宋雨:下阙“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由抒情转到写景。斜阳里,主人公独自倚靠西楼。举目远眺,青山恰好与窗上帘钩重叠。“倚西楼”强化了孤独凄清的感觉,但似乎有落入俗套之嫌。然而此处,它引出的视觉效果却有新意: “遥山”应是象征山高水远处的爱人,她正与自己(以帘钩象征)遥遥相对。
唐风:结句“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化用了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词人在末句加入了一点新的内容,暗示曾经与佳人徜徉其畔的小河,其绿水依旧缓缓东流,也带去自己无尽的思念。这样的结尾有言尽而意不尽之感。
宋雨:这首《清平乐》通过红笺、斜阳、遥山、帘钩等意象,以及两个常见的典故和对前人名句的化用,营造出浓厚的思念气氛。小词寓情于景,语淡情深,反映了晏殊一贯的从容、典雅、细腻的词风。这样的风格你喜欢吗?
唐风:谈不上特别的喜欢。晏殊词里的爱情不像他儿子晏几道或者秦观笔下的那种痴情绝恋的类型,而是较为理性,有时带着几分清淡和洒脱。而且他的爱情词也不同于民间柳永的作品,多了几分士大夫作品的雍容典雅。这一特点是与晏殊的高官身份和他的自律、理性的个性相一致的。
宋雨:另一方面,像李煜的沉痛、柳永的落魄、秦观的销魂都出自他们实际的经历和真实的感受,所以他们他们容易表现出真诚的情感。而晏殊词中的爱情,更像是在想象和“模拟”,恐怕大部分并不是他这为太平宰相所亲身经历的。在读作品时,“直接”与“间接”恐怕还是有些区别的。
唐风:是这样。填词只是晏殊公务之余的一种休闲,是他在酒宴席间的一种娱乐。因此,尽管晏殊有精微的感受力和超乎寻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套用王国维先生的概念,晏殊的词句,还是有些“隔”的。换言之,略逊于真情实感的表达。
============
【论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