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青梅竹马
5.1 教会小学
天津海河像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日本隅田川和彼得堡涅瓦河一样,是货物集散的通道:上游土特产在这儿集结后发往世界各地,远洋巨轮运来的货物在仓库囤积,再陆续转运内陆商阜。天津这块滨河沿海的宝地早就被列强垂涎三尺,十九世纪中叶就有了法英租界。租界充满了西方文化的气息:靠右边行驶的交通规则、单双号分路两边的门牌号码,给城市以规范;高大建筑、柏油马路、电车汽车,更有洋火、洋布、洋面、洋油,洋灰、洋行、洋娃娃,为生活该来方便。
法国文明在天津的影响尤其深远:法国领事馆、法国桥、法国公园、法国菜市、法国教堂、法国学校等等法国文明;随后,英国文化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英国银行、跑马场、闻名遐迩的五大道、马大夫医院、基督教堂和教会学校等英国文化。
马大夫医院是光绪初年英国传教医师马根济(John Kenneth Mackenzie)发起,李鸿章出资兴建,是一座中外合资的洋务医院,这里的医生护士大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为方便他们礼拜,医院南边专门建了一座可容纳两三百人的教堂。
礼拜天,牧师在教堂布道之后,信徒们分组在不同的房间里学习《圣经》;其他六天不做礼拜时,教堂是礼堂,学习《圣经》的房间是教室。也就是说这里周末是圣徒的教堂,其他时间就成了我们的正德小学。
5.2 新年晚会
正德小学总共有六个年级,三百多名学生。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姓周,留着齐耳的短发,穿着瓦蓝色两排扣儿掐腰的列宁装,白袜子和系偏带的黑色解放鞋,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着让人感到亲切的东北话。元旦,在礼堂里上演她编导的话剧《小迷糊上学》,故事讲的是一个男孩贪睡,起来后慌忙找衣裤鞋袜,找了半天还差一只袜子。眼看着就要迟到,他啥也顾不上了,胡乱擦了把脸,慌慌张张进校门,踩着铃声进教室。老师让他交作业,他擦了擦满头的汗水,像鸡刨窝一样翻找书包。作业本没找着,倒是翻出一只袜子。
奶奶看着我的表演就笑,那是真实写照呀。
场间周老师给我梳头化妆,再次登场,变成早睡早起有条有理的好孩子。
演出结束,没等卸妆我就下台跑向奶奶,小声问,演得好吗?她笑眯眯地摸着我的手背,似乎在祝贺我的演出成功。奶奶身上带着些许樟脑球的味道,因为她穿的那件呢子大襟是前天翻箱倒柜找出来的,熨得平平展展挂在衣架上,今天才穿上的。
我抱着奶奶的胳膊看接下来的演出,周老师轻轻敲着扬琴,后台传来《十大姐》的歌声:“大姐那个生来脸儿红呦,黑黝黝的辫子长又长。”帷幕拉开,十个姑娘脚步轻盈地走出来。头一个腰肢柔软,舞姿舒展,动作妙曼。我晃着奶奶的胳膊悄声说:“领头的叫高洁,我们的大班长。”
“像红头阿三。”
我问:“阿三怎么啦?”
“黑黑的,像个印度人。”
“黑,我们都叫她黑玛丽。”
“少年有志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能从小就念叨女小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