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古巴行(四)哈瓦那 新城区之迷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行走在哈瓦那的普拉多大道(Prado)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交错着西班牙殖民遗风与美洲现代气息的时空。大道像一条优雅的纽带,将这座城市的两段历史串联起来。东侧,是狭窄蜿蜒的老城,砖石铺就的街巷间回荡着西班牙殖民时代的记忆;西侧,则是近代化的新城,在美国管控时期发展起来的繁华区域。两者风格各异,却在普拉多大道交汇,形成哈瓦那最富魅力的都市景观之一。



  我曾两次造访巴塞罗那,对兰布拉大街(Las Ramblas)念念不忘,记得芬兰的Tina对大道旁的那间巨大的美食菜市场情有独钟。而这次来到哈瓦那,普拉多大道给我的感觉竟然与兰布拉极其相似。宽阔的林荫道,中央为行人步道,两侧是高大的树木,浓密的绿荫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大自然为这条大道搭建的穹顶。大理石长椅、铁艺街灯、雕塑小品点缀其中,让人随时可以驻足欣赏。两边是汽车道和19世纪和20世纪风格交融的建筑,虽然许多外墙已经斑驳剥落,却依然能看出昔日的风华。



                     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



                   哈瓦那普拉多大道



 1860年,哈瓦那人口激增,老城区已难以承载更多居民,于是政府拆除城墙,向西扩展城市规模。如今,这里仍保持着百年前的都市风貌。



  这里的人们以音乐,足球和舞蹈为乐,街头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没有名牌加持,笑容是最美的装饰。



  三位豆蔻年华的靓女欣然与太座合影,阳光灿烂,天真无邪。当然,完事后立马痛说革命家史及其窘迫困境,颦眉蹙頞。博得老夫我一把同情泪,披索与美元轮番奉上,钱包越来越扁。



  大道尽头的两座铜狮子和兰布拉大道尽头哥伦布雕像下面那几只狮子像一模一样。当年哥伦布的遗体在哈瓦那大教堂里面躺了100年,1898年才运回到西班牙萨维利亚大教堂。

 

  街头随处可见的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国老爷车,五颜六色的雪佛兰、别克、道奇,伴随着形态各异的马车,人力三轮车和三蹦子,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驶过,仿佛一座流动的复古博物馆。





 大道的尽头是滨海大道(Malecon)一条沿着海岸蜿蜒延伸八公里长的著名长堤。站在这里,海风扑面,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石墙,耳边传来吉他弹奏的古巴音乐,目光所及是金色阳光照耀下的新城区轮廓,赏心悦目,心醉神迷。



 沿着普拉多大道往回走,路过昔日的国会大厦,在卡斯特罗时代,这里曾经是古巴科学院和政府的科学部所在地。最近几年,经过重大翻修,这幢历史性建筑又成了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所在,圆顶建筑依然气势恢宏。大道两侧有不少高级饭店和餐厅,游客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露天咖啡座,品尝着朗姆酒和古巴雪茄,享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









  哈瓦那是一座充满矛盾却魅力无穷的城市:它古老却不衰败,破旧却不失风情。普拉多大道正是这种独特气质的缩影,它承载着西班牙的过去、美国的影子,以及古巴人民的真实生活。行走在这条大道上,不只是一次旅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新城区有许多新建的豪华宾馆,酒店和办公楼。海滨的古巴国际大酒店,是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传奇建筑。建于1930年的这座现代派风格的酒店俯瞰城市与大海,曾是欧美名流的度假胜地,温斯顿·丘吉尔、吉米·卡特、弗莱明等名人皆曾下榻于此。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这里成为防守基地,历史意义非凡。如今,它不仅是豪华酒店,更被授予国家纪念碑称号,见证着古巴的风云变幻,静静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站在哈瓦那革命广场(Plaza de la Revolución),立刻被这片广阔的空间所震撼。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广场,更是一座承载了古巴历史记忆的巨大舞台。从何塞·马蒂(José Martí)到切·格瓦拉(Che Guevara)、再到卡米洛·西恩富戈斯(Camilo Cienfuegos),三位巨人的精神在这里交汇,使这片土地成为古巴革命精神的象征。



  广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何塞·马蒂纪念碑。这座高达142米的塔楼,以星形基座象征马蒂对古巴的引领,直指天空,诉说着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塔前的马蒂雕像低头沉思,仿佛在审视这片他曾为之奋斗的土地。作为19世纪古巴独立运动的领袖、诗人和思想家,马蒂的精神已然融入古巴人的血脉。纪念碑可登顶俯瞰城市,但售票处只收古巴比索,拒收美元,凸显其社会主义性质,让我们措手不及。手中披索不足,最终未能成行,留下一丝遗憾,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独特的现实。



  站在纪念碑前俯瞰广场,仿佛能感受到那个动荡的年代。这里不仅是缅怀马蒂的地方,更是古巴政治的中心,每逢重大节日或政治集会,这里都会涌入成千上万的民众。1998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在此主持弥撒,一百万人聚集在这里聆听他的演讲,场面壮观无比。



 广场北侧,两幅巨大的壁画映入眼帘。左边内政部大楼上镌刻着切·格瓦拉的经典肖像,下面写着“永远走向胜利”。这位阿根廷革命者当年远赴古巴,投身造反,建国后当了高官不恋栈,重返南美打游击,最终在玻利维亚遇害。如今,他的形象仍是全球不少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太座和我2019年在黑山共和国科托尔的酒吧里,便曾看到他的巨幅画像。

  不远处相邻的电信大楼上,则是卡米洛·西恩富戈斯的壁画,下方刻着“你一切顺利,菲德尔”。这位英勇的军队指挥官,在古巴革命胜利后被誉为人民英雄。然而,他的命运却充满神秘色彩,1960年,他所乘坐的飞机在飞行途中失踪,至今未能找到踪迹。

  令人惊异的是,雕像和画像居然没有卡斯特罗的影子。文革中老毛的个人崇拜登峰造极,毛主席的画像遍及城乡各处,抬眼可见,早请示晚汇报(注1)是城里人每天的例行任务。本以为在哈瓦那也会如此,结果有几分失望。



  纪念碑后方的政府办公大楼里,是当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弟弟劳尔·卡斯特罗等领导人制定国家政策的地方。当年他们推行的计划经济模式高度依赖苏联援助,苏联每年对古巴的援助高达40多亿美元。古巴的主要出口商品蔗糖,被苏联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苏联还提供大量石油、机械设备、粮食和贷款,古巴75%的贸易依赖苏联。

 然而,1989年苏联削减并最终切断援助,古巴经济陷入特别时期,物资短缺、生产停滞。虽然医疗、教育免费,但质量堪忧。面对危机,古巴进行了有限的经济改革,发展旅游业、允许私人经济活动,并加强与拉美国家和中国的合作,才逐步恢复经济。



              现如今银行外ATM窗口仍然是大排长龙,取款时间至少一小时



                        药房内货架上空空如也

  卡斯特罗政府另一个国策更是奇葩。自上世纪60年代起,古巴先后遣送26万囚犯、政治犯及异见分子至美国迈阿密,以缓解国内压力,并向美方施压。尽管初期引发佛罗里达社会动荡,但古巴移民的奋斗精神和健全的美国制度最终推动迈阿密成为美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川普新政府的国务卿鲁比奥精明强干,其父母便是来自于古巴的移民。



 革命广场见证了古巴近百年的历史。东侧1957年建成的何塞马蒂国家图书馆,曾展出诸多珍贵历史照片;西侧古巴国家剧院,承载着这个国家的艺术与文化。广场上的每一砖一瓦都铭刻着古巴的荣光。然而,游客们似乎并非钟情于此,大家的目光停留在老爷车上,忙着拍照留念,历史的厚重只是背景。



  哈瓦那大学建于1728年,原本是天主教会僧侣所设立的学校。1842年去宗教化,1902年从旧城区迁移到新城区现址。正面的建筑以新古典主义的形式建造,远看像是一座希腊神殿,象征知识和理性。



 大学前面是一大排又宽又高的阶梯。当我们拾级而上之时,一位面孔黑黑的老年女性保安突然从办公室里冲出来,严厉地向我们宣告:外人不能进入。此举实在令人费解,百般沟通与请求都是无效,无奈只得怏怏离去。



 行至百步,突然一个面色黝黑的小伙从背后冲向我们,吓我一跳。他急忙面带笑容用英语询问:我们是不是想参观哈瓦那大学。那还用问吗?得到我们肯定答复之后,他急忙说,他叫Adrian,是哈瓦那大学的三年级学生,愿意带领我们从侧门入内参观。没有想到哈瓦那有这么热心的好人,我们自然是欣然前往。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古巴的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其准确程度与国内官方宣传十分接近,让我大跌眼镜,刮目相看。他坚定的立场和烈度爆棚的观点让国内的粉红们都自愧不如,看在他热心带路的份上,我当然也不好意思费工夫向他澄清事实。



  Adrian介绍说,哈瓦那大学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卡斯特罗和格瓦拉都是从哈瓦那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大阶梯最上方有一座Alma Master雕像, 是捷克雕刻家Mario Korbel 1919年在纽约完成的作品, 双臂展开的姿势表示欢迎。在独立运动和革命时期, 阶梯上总是聚集许多为自由而奋斗的热血青年。





                  学生时代的卡斯特罗玉照悬挂在法学院的大厅之中



                              切格瓦拉的雄姿也不遑相让

  中央庭院内有一辆1958年由卡斯特罗反抗军截获的坦克车,庭院旁边是图书馆和自然史博物馆。继续往上走有考古博物馆,里面有许多殖民时期以前的印第安人考古文物。









  参观大学没有花多少时间,Adrian强烈要求我们去参观另一个绝大多数游人都不知道的神秘去处。走了10多分钟,七拐八弯进入一个小胡同。Adrian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当年卡斯特罗从事地下活动,进行革命宣传,最终造反成功的革命圣地,意义非凡。











  花里胡哨的胡同里面有一个迷你博物馆,里面有不少照片,图画和实物。满墙的照片中,格瓦拉和麦当娜两个毫不相关的人并肩而立,似乎在暗通款曲,披头士优雅地漫步街头,空中吊着的4个大轮胎上贴满了世界货币,上面几十上百个大人物头像和平共处,其中一个是中国人都熟知的面孔。









  革命圣地参观完毕,Adrian直呼太热口渴,想喝一杯海明威喜爱的Mojito酒。博物馆对面就是一个迷你酒吧,老板是一位面慈心善的年轻白人,是Adrian的朋友,他非常贴心的递过来了两杯Mojito。想到前一天刚刚在海明威常常光顾的LA BODEGUITA DEL MEDIO喝过,心里好生高兴。岂料付钱时才得知,价格比海明威那个贵上一倍,五美元一杯,口感却差了很多。那一刻登时明白,中了共军的奸计了(注2),还得满脸陪笑说谢谢。



  酒至三巡,Adrian面带歉意,用那似曾相识的苦笑开始诉说自己的家庭困境。他的话才说了一半,我这里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酒吧老板找给我的10美元还放在桌上,急忙双手一推送到他的面前。我这心里边十分内疚,人家自愿当导游辛辛苦苦,这点钞票是不是太不够意思?刚刚启齿,Adrian已经很大度的双手一挥:足够了,足够了,把我感动得简直是无以复加。



  与小伙子分别之后,太座突然问我:“大学门口的保安大婶会不会是他的妈妈?”乍一听感觉很突然,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脑袋里面回了半天神儿,慢慢把整个经过梳理了一遍以后,顿悟,太座的直觉很有道理。Adrian准备工作充分,台词熟练,人员配合完美无缺,一个钟头挣到了古巴普通人10天以上的工资,手法实在是高明。我们这次算是完美领教了古巴式社会主义风格。



  哈瓦那新城区,璀璨灯光、热情音乐,让人沉浸在这座城市的活力中。然而,繁华背后,街角的旧楼、简陋的小摊,底层百姓辛勤劳作的身影映入眼帘,生活的艰辛又让人心生感慨。

 这座城市既令人沉醉,又引人深思,繁华与困苦交织,心中五味杂陈,难以平静。

                    (图片均为原创)

注1:“早请示晚汇报”是文革中人们的例行公事。即:每天早上一醒来,要立刻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再背一段毛主席语录,然后向伟大领袖请示今天应该干的革命工作。晚上睡觉前在心中再向革命导师汇报今天的工作情况,任何工作中或学习中的过失都要进行自我批判,狠斗私心一闪念。

注2:“中了共军的奸计了”是文革中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的台词,文革后期在下乡知青中被广泛应用。不管是谁,只要觉得自己受骗上当了,都会来上这么一句。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幑宁' 的评论 : 谢谢徽宁!你们过去一年战果辉煌,让我羡慕不已,我争取以后向你的一半成果看齐。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枣泥好!我夫人严禁我把她的镜头亮出来,我这一次是没有办法,因为那三个古巴小姑娘没有单独照,所以只好背着夫人把这张摆上去。为了防止挨骂,只有瞎操作一番。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京_01link' 的评论 : “如果没有革命,或者当年美国支持的行动推翻了卡斯特罗,古巴也许会现代化了,或者和现在的墨西哥一样。” 说的太对了!肯定比现在好多了,应该比墨西哥更好,因为人口毕竟少很多。谢谢您的来访,周末愉快!
幑宁 发表评论于
赞水星兄精彩介绍!
枣泥 发表评论于
跟着水星逛古巴了。刚看照片还以为你们去了欧洲。不过你怎么把夫人涂成那模样了,没有被批评吧?我也不会遮脸,就直接出镜了。哈哈哈。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谢谢五月花来访鼓励,周末愉快!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一个社会如果发展缓慢,就会更好的保留历史遗迹和风貌,看到那些充满殖民时代风格的旧时建筑和那些美国老式汽车,仿佛回到革命前的古巴。许多电影里都有旧时哈瓦那和古巴的景色,记得“教父”续集里里有很长的一段。如果没有革命,或者当年美国支持的行动推翻了卡斯特罗,古巴也许会现代化了,或者和现在的墨西哥一样。那些在美国的古巴人士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美国,反对古巴共产党政府的。可能也有几个间谍,但不会有太多的“五毛”。哈哈。
人参花 发表评论于
看QQ话
mayflower98 发表评论于
写得真好啊!谢谢水星分享那个神秘国家的风土人情,开眼界了。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我在写“Scarface”的影评,里面正好说到卡斯特罗 太好了,我最喜欢读菲儿的影评了,每次读都特别过瘾。有时候忍不住也附上几句凑热闹,心里很舒服。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早上好!谢谢菲儿的夸奖,我心里乐开花了。我不懂怎么样把照片打马赛克,拿了一支笔乱涂就涂成了鸟。对不起啊菲儿。菲儿和LD周末快乐!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1

哈哈哈,水星兄就是太善良了!

把水星兄这篇游记让LD看了下,他大赞,说就喜欢这样风格的游记。确实里面很多干货,我在写“Scarface”的影评,里面正好说到卡斯特罗,这篇很涨姿势。就是不满意水星兄把嫂子的合影涂成艺术雕像,把自己的脸也弄得像有个鸟在上面,抗议栾副官!:)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妈在王府春晚中的重要角色太出彩了,让我们一帮学渣欢天喜地的过了年。本来我也想贡献一曲京剧,可是不知道怎么录,只好放弃了。谢谢亮妈!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晚了一分钟又改不成了,和上次云台兄提醒我,然后发生的情况一模一样。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问好云台兄!“注释2提到的那句话好像出自《智取威虎山》啊” 我自己也觉得应该是《智取威虎山》里面的,可是贴这篇博文的时候,我专门又去ChatGPT 求证,它死活说不是《智取威虎山》,是《奇袭白虎团》。我还是马上把它改了吧,等会儿上了首页就改不成了。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花花好!“看人家行云流水般的技术,服了吧?” 服了服了,彻底被玩了一把。不过也有一个好处,找到了一个新景点。花花,快把你的马甲告诉我吧,让我及格。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绿珊瑚' 的评论 : 珊瑚姐早上好!简直没想到珊瑚姐这么早就起来了。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在现在这个时代再出现格瓦拉, AI时代的来临可能会改变很多规则。谢谢珊瑚姐!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硅谷居士' 的评论 : 居士早上好!这5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越南去年就已经宣布政治体制改革,老挝本来就不是正宗的,古巴掺了很多私货。所以就剩中国和北朝鲜了。当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塞尔维亚这些也越来越像了。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妈说得对,哈瓦那的老城区和普拉达大道都有强烈的西班牙痕迹。老城区里面那些弯弯曲曲的窄巷很像塞维利亚和马德里的大部分街区,普拉达大道简直就是巴塞罗那那条街的克隆。到了新城区就一点都不像了。“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呢,不然古巴会更好吧” 亮妈问的好。美国本来是想把古巴打造成自己的后花园,照那个思路发展下去,哈瓦那的现在应该就是迈阿密。搞社会主义就是乌邦托,最终导致独裁政府。
yuntai 发表评论于
谢谢水星兄的好分享!哈瓦那的普拉多大道还真的很像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西班牙历史的影响也随处可见。有个问题:注释2提到的那句话好像出自《智取威虎山》啊?水星兄刚演过栾副官怎么忘了这一茬儿了呢?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给亮妈上好茶!
人参花 发表评论于
看到大哥又,又被骗,我不厚道地笑了。在江湖上混,咱们都退化了,太老实,干不过浑身都是心眼儿的人。看人家行云流水般的技术,服了吧?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边读边想:会不会又出现了一位格瓦拉?
看到水星又被骗了才明白又是一场表演。
硅谷居士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中、朝、越、古、老,最后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看起来还是比较开放的。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古巴在水星的镜头下变得漂亮了!那条大街真的和巴塞罗那那条街很像呢。可见西班牙的影响。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呢,不然古巴会更好吧。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我坐沙发!水星周末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