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三十四、递进

三十四、递进
 
递进,就是把一个意象递进到另一个意象上,同时又把原意象的内涵叠加在新的意象上,使递进后的新意象具有前后双重的内涵。在三行诗的创作中采用这个手法,常常能够加强语言的张力,意象的生动、作品的深度,使诗更具欣赏性与耐读性。递进法,常常牵涉到曲喻、借代、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比较难用。不过一旦用好,作品会更上一个层次。在使用递进法的时候,新意象要自然合理,不能硬拉胡扯。
 
例1.
 
原野
 
前额挺起一片原野
足够放牧诗这匹赤兔马
还有,我的江山
(项美静)
 
这首三行诗,开篇用一个曲喻“前额挺起一片原野”把“前额”比作“原野”,从而把“前额”这个意象递入“原野”,这个新意象就叠加了“前额”和“原野”两个意象。这是第一个递进。
 
然后,作品就着 “原野”这个新意象,再用一个曲喻“足够放牧诗这匹赤兔马”,把作者的诗心比作一匹“赤兔马”,从而把“原野”这个新意象递入“诗这匹赤兔马”。这个新意象就叠加了“前额”、“原野”和“赤兔马”这三个意象。这是第二个递进。
 
接着,诗人再用一个曲喻“还有,我的江山”把诗心比作“我的江山”。“我的江山”即她辽阔宏伟的诗心,从而把“原野”这个新意象递入到“我的江山”。这个新意象就叠加了“前额”、“原野”和“我的江山”这三个意象。第三个递进后的意象“我的江山”与第二个递进后的意象“诗这匹赤兔马”平行,都从“原野”递进而来。
 
这些递进,从小到大,不但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悠远的意境,还使作品饱含张力,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宏伟辽阔的诗心。
 
例2.
 
时间的价值
 
把时间敲进键盘
打印出来
化作墨香飘逸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开篇使用了两个借代的修辞手法:第一个是用“时间”指代“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第二个是用“敲进键盘”指代“敲击键盘把文字输入到电脑里去变成电脑文档”。这两个借代,成功地把“时间”递入“键盘”,把长长一串含义(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敲击键盘,把文字输入到电脑里去变成电脑文档)压缩在短短七个字里:“把时间敲进键盘”。这是第一个递进。
 
接着,作者直接把指代“电脑文档”的“键盘”这个新意象递入“打印出来”,这是第二个递进。这个新意象“打印出来”含有从电脑文档打印成书本的含义。
 
接着,作者又直接把“打印出来(的书本)”这个更新的意象递进到“化作墨香飘逸”,暗喻作品发表后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至此,这首哲理诗,用短短的十七个字把长长的含义清晰地表达了出来,它生动形象、饱含张力,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人生短暂,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进行写作,把思想变成文字。
 
例3.
 
 
父亲走过的路
都粗犷地深刻在他的额上
不愿遗传给我们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开篇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走过的路”递进成“深刻在他额上的(皱纹)”,这是第一个递进。这个递进虚虚实实,把父亲一生因辛劳坎坷而前额长满皱纹的情况描写得栩栩如生。
 
紧接着,这首诗又把“深刻在他额上的(皱纹)”这个新意象递进成基因,说他“不愿遗传给我们”,这是第二个递进。这个递进又把父亲不但吃苦耐劳而且极具责任心、不愿孩子们像他那样辛劳一辈子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层层递进的创作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位饱经风霜、年事已高的父亲形象。它用短短二十四个字,把这位父亲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不畏艰辛、坚忍刻苦地劳作了一辈子,在历尽千辛万苦有了些许收获后,把幸福留给孩子,不愿他们遭受他曾经受过的罪这个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递进的创作手法:
 
1. 麻将牌
 
把日子砌起来 
打出去
最后手上留下一张白板
(穆仁)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城市诱惑
 
祖孙三代的汗水流成河
我泅渡到霓虹的深处
乡愁在方言中咳血
(杨留碗)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灵感
 
核仁形云层里迸出一道闪电
无数惊马从高山、林莽......
奔向诗的远方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