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如何赢得新冷战

这是国华对读过的书, 看过的电视/电影, 听过的音乐, 访游过的地方, 经历过的事物, 和时事的感想或点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知名历史学家,任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弗格森(Niall Ferguson 下图 ARTS&LECTURES)米尔班克家族高级研究员(Milbank Family Senior Fellow at the Hoover Institution)近日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将川普总统与上世纪80年代引领美国与苏联开展冷战并最后取得胜利的共和党罗纳德·里根总统进行比较。弗格森注意到川普2024年的总统竞选活动非常刻意地呼应了罗纳德·里根1980年的竞选活动 - “以实力求和平”,“你今天的生活比四年前好吗?”和 “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弗格森认为川普应该利用这些口号为自己的政治和战略带来优势,因为正是高呼“以实力求和平”口号的里根政府迫使莫斯科走上了改革之路,最终导致了大幅度裁军,并结束了苏联在东欧的帝国。里根以强硬姿态开场,大胆地重申美国拒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苏联扩张主义战略。与此同时,他开始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试图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然而,时机成熟时,他转向与戈尔巴乔夫举行一系列峰会,最终在裁军和欧洲安全方面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弗格森指出,川普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称,他生来就是为了讨价还价。“有时你必须咄咄逼人,但有时你最好的策略是退缩。” 川普坚信,在与强大对手的谈判中,必须咄咄逼人地开场 - 然后寻找关键时刻达成和解。如今,美国已进入第二次冷战的至少第六个年头,而这一次的对手是中国大陆,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这场对抗变得更加危险。川普在第一个任期内认识到美国需要遏制中国的崛起,并说服华盛顿的政策精英们,尽管他们最初持怀疑态度,但川普还是认为,这需要一场贸易战和科技战,才能与习近平达成协议。弗格森相信,川普的第二任期会首先以新的美国实力展示来施加压力,在2025年和2026年加剧贸易摩擦,对中国大陆经济造成比对美国经济更大的伤害。但这并非川普的终极目标 - 他的最终目标应该像里根一样:与华盛顿的主要对手达成协议,以降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噩梦风险 - 这是两个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之间冷战所固有的风险。当然,最终胜利还应该属于华盛顿。以下为弗格森题为“How to win the new cold war?”一文的主要内容。

川普与里根的异同  

川普和里根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 - 川普是保护主义者,而里根是自由贸易者;川普对非法移民持敌视态度,而里根对此很放松;川普同情独裁强人,而里根热衷于促进民主;川普的公众形象粗鲁(下图 Youtube),而里根则和蔼可亲;川普报复心强,而里根则宽宏大量。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里根当选时的经济环境之糟糕,无论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还是银行利率,与今天川普上任执政时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如此,川普和里根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多方面的,而且意义重大。例如,里根在自由派的眼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傻瓜”。自由派记者霍夫曼 (Nicholas von Hoffman) 在《哈泼斯》杂志上写道,“想到这个目不识丁、自信满满的乡巴佬会成为我们的总统,真是令人感到羞辱。”漫画家们经常把疯狂的里根描绘成跨坐在一颗坠落的原子弹上。如今,川普在自由进步派人中的形象也可媲美1980年代的里根。里根受到的嘲笑、贬低和屈尊俯就比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任何主要政治家都要多,而今天的川普也在重复里根40多年前所受到的待遇。

当然,里根在1980年的获胜优势比特朗普在2024年的获胜优势大得多。里根赢了44个州,以489张选举人团票和9.7%的普选票优势当选总统。川普取得的并非是压倒性胜利:31个州、312张选举人团票、普选票优势约为1.6%。话虽如此,里根领导的共和党只控制参议院。而川普的共和党现在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此外,川普1.0时的三项任命,使最高法院明显偏向右翼,而里根任期内的最高法院明显更加自由。

里根在就职仅仅两个月后就被约翰·欣克利二世枪杀,川普也在竞选时从刺客手中死里逃生 (下图 KATIE COURIC MEDIA/SPECTRUM NEWS)。和里根一样,川普也发誓要缩小联邦政府的规模。两人都致力于供给侧改革(特别是放松管制)以及削减开支。而且,和里根一样,川普上任第一年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延长他第一任期的减税政策。同样和里根一样,川普也不太可能平衡预算。

确实,川普提名的某些人比里根考虑过的内阁级别职位候选人更加怪异:例如,帕特尔(Kash Patel,),这个川普1.0政府时的中层官员,被川普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此前帕特尔曾发誓要清除“深层政府” 中的川普的敌人和批评者;还有加巴德(Tulsi Gabbard),一位性格特立独行的前民主党人,尽管她缺乏经验,而且对俄罗斯的普京政权和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抱有令人费解的同情态度,但川普还是任命她担任国家情报总监。里根也曾提名有争议的人物担任要职 – 曾任南卡罗来纳州州长的詹姆斯·爱德华兹,因为他接受的口腔外科医生培训几。

川普对关税的喜爱与里根主义大相径庭。川普在竞选中谈到了对所有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高达20%的“普遍”关税,以及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60%的关税。实际上,川普已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开征25%的关税,对中国再增10%的关税。这或许与支持自由贸易的里根不同,但里根也曾向盟友日本施压,要求其对汽车出口实施“自愿”配额。

经济学家们还担心川普可能会破坏美联储的独立性。然而,里根在与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第一次会议上所说的话,令沃尔克心惊肉跳:“我收到过几封信,有人提出了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联储的问题。他们似乎觉得,美联储是造成我们许多货币问题的根源,如果我们废除美联储,我们会过得更好。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联储?” 不管川普多么不喜欢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他都知道 - 他提名的财政部长候选人、华尔街资深人士斯科特·贝森特也知道 - 市场信心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重要性。

鹰派与鸽派

与里根一样,川普也将从其前任那里继承几场外交政策危机。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处于战争状态,苏联入侵阿富汗。如今,伊朗与以色列交战,而不是与伊拉克交战,克里姆林宫瞄准的不是阿富汗,而是乌克兰(下图 University of Bristol)。当时,尼加拉瓜刚刚屈服于共产主义桑地诺革命。如今,委内瑞拉在查韦斯执政25年后已成为一个失败国家。总而言之,世界似乎比冷战结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中国大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 一个经济和技术都比苏联更强大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现在正在公开进行经济和军事合作。称其为华盛顿及其盟友在二战期间所面临的轴心,并不夸张。

川普或许会像里根一样早早地走运。在里根首次就职演说几分钟后,伊朗就释放了被关押在德黑兰的53名美国人质。川普更早得到了好消息,以色列总理与巴勒斯坦达成互换人质,停战协议。与一年前相比,以色列的战略形势已大大加强。伊朗的各种代理人 - 尤其是哈马斯和真主党 - 遭受了重大损失,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空袭和防空能力也暴露无遗。该地区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对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的垂死政权遭受的挫折感到非常遗憾。

相比之下,来自乌克兰的消息不太可能是好消息。川普一再承诺将结束那里的战争,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结束 - 众所周知,战争很难结束。从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提出和平倡议到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与北越将军黎德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中间间隔了三年多。最终促成埃及和以色列于1979年实现和平的谈判持续了五年多。

在乌克兰,谈判将极其困难,部分原因是只有一方迫切需要停火,那就是基辅,其军队已经危险地接近崩溃的边缘。乌克兰军队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处于劣势,也处于过度扩张的状态,部分原因是其大胆但可能鲁莽地入侵俄罗斯领土。普京的军队似乎即将在前线的几个地区取得突破,因此他为什么要参加和平谈判还不得而知。拜登政府取消对乌克兰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的限制为时已晚,无法扭转局势。在武器交付方面,俄罗斯继续从盟友那里获得比乌克兰更多的支持,莫斯科还从朝鲜获得了更多的军队。

在面对这一系列挑战时,特朗普应该以里根为榜样。最初,里根加剧了与苏联的军备竞赛;1981年至1985年间,美国国防开支增长了54%。他向西欧部署了中程核导弹,于1983年启动了战略防御计划导弹防御系统,并武装了阿富汗的圣战者,给1979年入侵的苏联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更普遍地说,当里根看到美国利益受到威胁时,他毫不犹豫地使用美国军事力量。1983年,在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陷入内战后,他下令美军入侵该岛国(下图 STEAM)。他还于1986年4月下令轰炸利比亚,以报复西柏林一家迪斯科舞厅爆炸案,该案导致一名美国士兵死亡。

但里根并不总是鹰派。1981年,波兰实施戒严令后,里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1982年,他同意减少对台军售。1983年,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分子轰炸了贝鲁特的美国军营,造成241名参与维和任务的美国武装部队成员死亡,里根也没有采取报复行动。里根从边缘政策转向与戈尔巴乔夫缓和关系,这最能体现这种灵活性。1986年,在雷克雅未克会谈中,两人几乎同意废除所有核武器。最后,他们承诺大幅削减铁幕两边的中程核导弹。里根在第二任期内采取的措施过于激进,以至于缓和政策的最初设计者尼克松和基辛格批评他走得太远。事实上,基辛格私下称里根-戈尔巴乔夫协议是“二战以来最糟糕的事情”。里根从边缘政策转向深度裁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批评在《国家评论》等保守派杂志之外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共鸣。《中程核力量条约》以93票对5票在参议院获得批准。在柏林墙倒塌为里根提供象征性辩护之前一年多,结束冷战的和平享有广泛的合法性。

达成协议

在川普1.0任期开始时,他最重要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与中国大陆竞争。但竞争很快演变为遏制,最终演变为对抗。川普本意不是要引发冷战。但他所实施的战略表明,冷战已经开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实现与美国平起平的战略逻辑不无关系。如今,新冷战正在多个领域持续进行,从乌克兰到中东,从太空到网络空间,以及最新的人工智能(下图 oliversournut/kaspa.in.net)。但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肯定是在东亚,中国在那里的军事演习表明,北京正准备在未来几年的某个时候对台湾实施封锁 - 或者更灰色的“隔离”。目前,美国几乎没有好的应对这种意外情况的办法。去年6月,美国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帕帕罗上将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实施封锁,他打算“利用一系列机密能力将台湾海峡变成无人地狱……这样我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一个月都极其痛苦,从而为我争取时间做其他事情。”但美国还没有帕帕罗设想中的海上无人机和其他武器。即使真的有,用这些武器对付中国海军也有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甚至可能演变成核战争。无论“其余一切”意味着什么,它都无法说明这场摊牌将如何结束。

川普的承诺是避免让美国卷入更多“永远的战争”,最重要的是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曾担任川普第三任国家安全顾问的约翰·博尔顿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川普在与习近平会晤时如何多次偏离计划的谈话要点,因为川普希望与北京达成“大交易” – 用川普来说是“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最大的交易”。为此,他愿意在中美科技战中放宽对中兴和华为等中国公司的限制,以减轻中国大陆的负担。出于同样的原因,正如博尔顿所述,川普不愿就诸如镇压香港民主抗议活动(“我不想卷入其中。我们也有人权问题。”)和中国镇压和大规模监禁新疆维吾尔族人(川普在与习近平的通话中明确表示赞同)等问题向北京施压。

在川普看来,“大交易”可能是避免发动一场美国可能无法取胜的战争的唯一方法。博尔顿回忆说:“川普最喜欢的一个比喻是,指着一支记号笔的笔尖说‘这是台湾’,然后指着(椭圆形办公室的)办公桌说‘这是中国’。”困扰他的不仅仅是大小上的差异。川普告诉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台湾离中国只有两英尺远。我们相距8,000英里。如果他们入侵,我们他妈的什么也做不了。”

无论他的国家安全团队成员怎么想,与习近平达成协议应该仍然是川普第二任期的最终目标(下图 ASIA TIMES/CNN)。高科技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密切参与川普的过渡也指向了与北京缓和关系的方向,因为对抗策略不符合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利益。

这样的协议不可能是无偿的,北京享受关税减免,而不必取消其广泛的工业补贴体系。协议也禁止中国大陆恢复利用高科技供应链进行间谍活动甚至破坏活动。但就像1980年代那样,两个超级大国寻求裁军是合理的。当前的核军备竞赛是不平衡的,华盛顿的敌人扩大了军备,而核不扩散只适用于美国的盟友。任何中美协议的一个关键要素都必须是恢复1970年代在台湾问题上的共识,即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但也反对任何强行改变台湾事实上的自治权的选择。这种“战略模糊性”的减弱不会增强美国的威慑力,却会增加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台湾半导体危机”的风险。

然而,只有在美国重新确立强势地位之后,川普才会与习近平达成协议。在2025年和2026年加剧贸易摩擦之后 - 这将对中国大陆经济造成比对美国经济更大的伤害,就像2018-19年一样 - 川普应该对中国采取更为和解的立场,就像里根在第二任期内大幅软化对苏联的态度一样。

惊喜在即

川普的外交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比拜登的更危险。但正是拜登政府对威慑的不理解引发了一系列灾难,首先是在阿富汗,然后是乌克兰,然后是以色列,并为一场更大的灾难创造了条件:中国封锁台湾。同样,里根国内外的批评者指责他采取冒险的边缘政策,而事实上,正是在他的前任吉米·卡特任期内,苏联入侵了阿富汗 - 这是冷战中最危险的时刻之一。1980年,许多人会嘲笑任何关于里根将结束冷战的预测 - 他真的会通过实力带来和平。今天,川普可能会取得类似成就的说法会让很多人觉得荒谬。但历史智慧的一部分在于记住,划时代事件在真正发生前,甚至就在它们发生的几年前,看起来有多么不可能。外交政策的成功可以重塑总统的声誉,令其流芳百世。里根做到了。川普也很有机会让自己名垂青史。(下图8 )

* 弗格森(Niall Ferguson)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米尔班克家族高级研究员(Milbank Family Senior Fellow at the Hoover Institution),著有《基辛格:1923–1968》、《理想主义者》。

参考资料

Ferguson, N. (2025). How to win the new cold war? FOREIGN AFFAIRS. 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win-new-cold-war-china-trump-niall-ferguso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