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盛产天才,但巴塞罗那只属于高迪。高迪是天才中的奇才,天才不用多说,奇在史上无人敢对建筑有如此想象,达到建筑幻想极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建筑充满艺术创造性,黑格尔的美学里建筑占了极重要的位置,好的建筑体现着建筑设计师的艺术涵养与美的品味。无论喜不喜欢高迪的建筑,所有人都会被其外表繁复的装饰和随性的线条所迷惑。高迪的设计,或者应该说他所希望我们看到的设计,是建立于复杂的形态之上,而在这些眼花缭乱的细节之下,是他对于严谨的数学原理和先进的结构工程技术的真知灼见。或许从一开始,高迪的目标就不是普世的建筑流派,而是坚持去发现某种别样的美感。
高迪的创作生涯是一个人的武林,一般的建筑师很少会做那样的尝试,毕竟一切都并非只是画个设计图那样简单,需要大量精心的研究计算和材料与工程试验。高迪的作品充满自我的建筑语言和精神,不仅十分小众而且工程造价高昂,难以获得业主的普遍认同,也就无法放之四海。高迪毕生作品(且不说那些路灯、旗标、装修设计之类)只有十数件,且这些作品多在加泰罗尼亚,只有两件位于莱昂,量少分布范围小,结果却是世界瞩目。加之马德里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恩怨,所以高迪的主要作品,都是由当地实业大亨资助完成。不过,正是高迪、达利、梵高等行于边缘的探索实验,让人类拓展艺术界限的脚步从未停下,虽然他们不是里程碑,但却是路标。
对于高迪,至今坊间仍无统一评价,有人指出其艺术风格难以归类,有的则将其归于某个主义,如马德里的文化官僚坚持将其归为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普遍不信任装饰,认为它不必要且过时,而高迪那种无处不在繁复到极致的装饰风,对于清教徒或者喜欢直线和极简风格的人而言,可能难以欣赏,但其卓绝的技艺以及充满想象力的造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为建筑发展提供了灵感和想象。不过,若对高迪的定义拓展为史前原生态神秘主义,恐怕对他的理解会更为贴切一些。
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天下,高迪就是号召力!高迪用其建筑作品塑造了巴塞罗那独一无二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视觉观感。巴塞罗那是高迪的建筑博物馆,作品风格各异却一脉相承,他在自然中寻求创新,在加泰罗尼亚新艺术运动中寻求灵感,创造出抽象起伏的形式,建造了一系列世界上最奇妙最富观感的建筑。二十世纪后,高迪由早期深受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影响开始向自己的风格转换,并进入成熟稳定期。本来建筑的历史发展,是当建筑的功能满足了使用需求,人们自然会对建筑的审美产生需求。而建筑师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以功能为主体,把审美以装饰的形式附着其上,如果二都倒置,便是雕塑而非建筑。所以建筑艺术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是建筑的功能性和业主的认知水平。而高迪的奇,是敢于尝试将功能与审美尽可能融合一体,建筑艺术应该是作品而非工程。于是他的设计灵感便似乎显得有些惊世骇俗——洞穴式的内部空间,演绎形成了廊柱、拱顶和各种交叉的几何结构,用精心设计的光照指引人的遐想;外部的表达则是随性而复杂的曲线,辅之大量的马赛克碎片点缀,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建筑的顶部或外部,用一些并非现实存在的似是而非的独立型体与主体呼应。高迪将上述元素定位并联系起来,确定其造型关系,恰当的距离,以及静态质量和多彩感,从而创造了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属于他自己的一种正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伟大的作品似乎总是未完成,圣家堂之美就在于建筑尚未完成,人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来品味建筑天才的疯狂梦想。高迪随性繁复的曲线结构,但装饰换成了简约的表达,甚至那些带翅膀的天使,也简化为洞穴中的远古崖画。过去由自然光渲染的花窗,演变成由电脑控制的舞台效果,于是高迪那一代人的唐吉诃德式想像,变成了今天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不过,漫长的建设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有后人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理念,也许是高迪的初衷。尽管后来参与圣家堂的建筑师认为完整再现了高迪的设计,但人们仍然怀疑:圣家堂的设计真的出自百年前高迪的直觉?
高迪把最后的人生奉献给圣家堂,直到他去世,圣家堂依然没有完工,现在已经到第五代。主角消失了,故事却并没有结束,似乎只要圣家堂仍在建造中,高迪就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其设计理念使无数建筑师、历史学家、评论家困惑不得其解,显然不能靠一位雄心勃勃的建筑师以一已之力完成,必须依赖几代笃定执着的建筑师的热情和心血。直到今天,圣家堂仍像巨树一样不断生长(这也是高迪设计圣家堂的样板灵感:一棵直立的树 ! 有树干、枝干、叶子等)。圣家堂的设计脱离了古典教堂的风格,混搭了哥特式和模仿自然的形式,建筑具有雕塑艺术的特征,这是天才的艺术手笔,高迪用石头寓意了精神。
毁誉参半的圣家堂,有人说是世界上最狰狞的建筑,达利说它有一种令人生畏和可玩味之美,然而无论任何阶层和政治信仰的人都认为高迪必将以圣人安东尼高迪之名闻名于世。
森林般的立柱,梦一样的天穹,玫瑰花窗和穹顶有一种别于其他教堂的气氛和观感,有限的空间里充满了浩瀚的辉煌,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堂的概念。
据说完工后的圣家堂将拥有18个尖顶,高耸的塔尖代表着城市的精神。
日本人对高迪的着迷令人叹服,有各种详尽的著述和专题纪录片,高迪作品的现场观众,特别是圣家堂,也以满怀朝圣之心的日本人居多。日本人把高迪风格定义为原生态主义,说的是萨满式的艺术原生态,萨满万物通灵的仪式,是艺术原生的初始。高迪作品的灵感来自大自然之书,不能以技术解读。或许日本人独特的信仰和生命观,使他们执着于细腻的唯美、物哀、感伤和传奇色彩,对于那些在人间和天国之间徘徊的灵魂,高迪的艺术是一种救赎。
所有的天主教堂,其叙事结构唯二,一是妇幼主题,即圣母圣婴,二是救死扶伤主题,即受难复活,教化无非生死二字。圣家堂的前后外立面,分别以装饰性雕塑展示生命诞生与消逝,于是有了生门和死门。有意思的是,前后雕塑装饰风格截然不同,前面生门的古典雕塑加上繁复随性的曲线色调,全然高迪风格,而背面死门一派简约朴素,雕塑是斧砍刀削的抽象风,装饰无曲线,一看就是后生的手笔,给人感觉是生命初诞多姿多彩,有无数可能,走到行将就木时便直白简单,归途一目了然。以萨满式的原生态仪式摆渡生死,是高迪的独特视角,也是日本人痴迷高迪的缘由。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建筑艺术迎来了向现代转型的契机。当加泰罗尼亚实业家桂尔成了高迪的赞助人,在经济和建筑委托方面为高迪带来了许多设计。高迪和桂尔长期合作,赞助了高迪的许多作品,并成为亲密朋友。
高迪崇尚自然,建筑设计以各种方式表现自然,喜欢运用弧度、蜂巢、尖顶城堡、贝壳、水果等等,作品很有辩识度。米拉和巴特罗之家是高迪的民用住宅建筑作品,是其风格成熟期的表现,以奇幻的造型,神秘丰富的色彩,曲线风格的极致,成为高迪所有建筑中最为梦幻的设计。这样的建筑游离于传统之外,不一定漂亮,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米拉之家的建筑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浸蚀风化的巨岩,凸凹不平,弯曲起伏的石材外墙,回收废铁装饰阳台,结构奇妙变化,装饰超常想象。米拉之家是高迪的最后一栋民用建筑,充分表达了其成熟阶段的建筑语言。
米拉之家的屋顶充满荒诞的超现实感,各种奇特非现实的形体是高迪风格的一个重要部分。这种神秘主义的叙事方式,与达利堪称是异曲同工。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迪是建筑界的达利,达利是绘画界的高迪,或许这是加泰罗尼亚人特有的想像?
灯光和洞窟,是真正高迪的语言,可以在他的许多作品中看到。高迪以一种灯光和洞窟的结构表达的想象,成为其风格的要素特征,同时他以洞穴方式来描述建筑空间。灯光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高迪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风格的要素特征。
以黄、绿、蓝色等碎瓷拼贴的巴特罗之家是高迪改建的民用住宅,用陶瓷碎片、玻璃或马赛克拼贴是高迪外墙装饰的一大特色,在巴塞罗那的阳光下,像一片片闪烁的鳞片。巴特罗之家外墙装饰看似浮雕,眼睛一样的阳台,细节丰富,看过高迪设计的建筑,才会意识到我们平时生活居住的地方是如何的平庸乏味。
高迪为赞助人桂尔设计建造的住宅桂尔宫,入口的两扇拱门之间是加泰罗尼亚盾徽,盾徽的四周围绕着植物曲线。大量的铸铁线条随处可见 : 大门、灯具、栏杆。铸铁的创造性应用在日后成为高迪那种相对脱离历史影响的现代风格。
高迪早期作品——文森特之家,是高迪受文森特委托建造的花园住宅,对称的形式和富丽堂皇的色彩装饰,满满的加泰罗尼亚建筑风。
坐落在丘陵之上的桂尔公园,处处洋溢着高迪的个人风格,依然是起伏的曲线,碎瓷片拼贴的图案,将视觉的现代性和保守的浪漫性结合,服务于社会。
Astorga(阿斯托加)位于西班牙莱昂中部,离莱昂城数十公里,专程来此参观高迪的一个作品——阿斯托加主教宫,这是高迪在加泰罗尼亚之外的两个作品之一。原来的主教宫毁于大火,高迪受主教委托设计了新的府邸。新哥特式城堡建筑拥有石墙的结构和朴素的外形,以及所有代表西班牙精神的高迪元素如扇贝、铁皮尖顶加公鸡风向标,试图表达一种唐吉珂德梦幻城堡的感觉,是高迪新哥特式建筑的典范,与旁边的阿斯托加主座教堂相协调。没有参观宫殿内部,因为去得太早,而开门又晚,所以没等开门就离开了。
高迪爱用的贝壳纹路
阿斯托加主教座堂和主教宫
回到莱昂老城的广场上,还有一个高迪作品“波蒂内斯之家“,这是高迪另外一个加泰罗尼亚之外的作品,是高迪受莱昂当地富商的委托设计的商用公寓。去时建筑正面正在维修,所以观赏角度有限,从尖顶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明显的高迪新哥特式风格,与阿斯托加主教宫的尖顶同出一辙。
西班牙不只有高迪,同为世遗的圣保罗医院建筑群是加泰罗尼亚另一位与高迪齐名的建筑大师蒙塔内尔的作品,医院成为游览胜地恐怕也是西班牙特色了。
被称为建筑诗人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Santiago的作品获奖无数,纽约世贸中心车站是他专门为纪念美国911设计的,想表达一个孩子手中释放的鸽子,因为建筑诗人相信,物体庞然的体量可以如诗如乐飞起来,而人们在巨大的毁灭之后,同样相信沉重的身心也可以在痛苦中轻盈地飞起来!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也是蒙塔内尔的作品,也是世遗。音乐宫隐在窄街之中,现代主义风格,色彩、精致的细节、马赛克等,结合了传统的加泰罗尼亚元素和阿拉伯元素。加泰罗尼亚合唱团拥有这个音乐宫,合唱团被誉为加泰罗尼亚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代表了加泰罗尼亚的重生,或许这才是音乐宫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原因吧。如今音乐宫是巴塞罗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聚点。
巴塞罗那的韵味,来自那些年久街巷中的人间烟火,漫步在巴塞罗那老城哥特区的街道上,巴塞罗那大教堂见证了城市的丰富历史和文化艺术。也许因为圣家堂太过有名,许多人忽略了巴塞罗那主座教堂,历史上巴塞罗那大教堂一直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权力中心,几百年来都是巴塞罗那精神生活的灯塔。
西班牙的教堂是有名的金壁辉煌的奢华,这个特点也是由西班牙历史特色决定的。西班牙的教堂都要收费,有些价格不低,只是当下上帝家也没有余粮,有信仰的就算捐助上帝,不信的就算赞助历史文化保护。
加泰罗尼亚国家宫的建筑同样颇有气势,居山俯瞰全城,博物馆内不乏有名的作品,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