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魏医生
新年伊始,我没有制定什么新年计划,倒是去看了家庭医生,并安排了一系列健康检查。最早做的是眼科检查,因为过去一年视力下降,看屏幕时间一长就有模糊感,需要尽快配一副精准的阅读眼镜。
到了眼科诊所,经过一番常规检查,我发现视力比去年下降了不少,模糊感也更加明显。医生排除了青光眼,但提到可能有早期白内障,并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显微镜检查和散瞳眼底镜检查。她温言细语地安慰我,说白内障发展缓慢,按目前的情况,可能终其一生都不需要手术。但听到“眼底检查”这几个字,我的思绪却一下子被拉回了几十年前,那个在罗源县医院的实习岁月——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眼底检查,而操刀的医生,正是魏医生。
初识魏医生
那是医学院最后一年的实习期,我被分配到罗源县医院,轮转到眼科时,第一次见到魏医生。他身材挺拔,穿着一袭白大褂,脸上有一对浅浅的酒窝,笑容春风拂面,颇有几分电影《哥俩好》里张良的神韵。那梨涡浅绽的笑靥,本是女子的娇俏专利,但出现在他脸上,却透着一股独特的温和与魅力。
魏医生是这个小县医院唯一的眼科医生,没有助手,工作时常常一人独当一面。那天,他在给一位几乎失明的老病人做眼底检查时,发现了非常典型的眼底病变,便耐心地向我讲解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脉络的细微变化。他让我戴上头灯,亲自观察那片微观世界——我第一次看到眼底世界的橘红色背景,血管如珊瑚枝桠般舒展,仿佛一片深邃迷人的星河。我惊叹不已,忍不住问了许多问题,而他始终耐心解答。
短短两周的实习期间,我跟着他学习了裂隙显微镜的使用,观察各种眼病,甚至走进手术室观看眼科手术。魏医生不仅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愿意倾囊相授。他曾对我说:“你是我见过最勤奋、最有天赋的实习生。如果你愿意,毕业后我可以帮你向卫生局申请,留在这里工作。”
但彼时的我,心高气傲,向往更广阔的天地。我感谢他的好意,却婉拒了他的邀请。看着他微微失落的眼神,我心中也生出一丝愧疚,但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在省级大医院工作,才是我的目标。
魏医生的生活与选择
实习期间,我慢慢了解了魏医生的背景。他与我是同乡,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罗源工作。妻子是家乡的一名小学教师,带着一对子女留在老家,只有假期才会来探望他。
第一次见到魏医生的太太时,我有些诧异。她高大健壮,皮肤黝黑,与魏医生那种温文儒雅的气质似乎并不相配。但他们的婚姻却令人羡慕——每到周末,魏医生便带着妻儿在县城小公园散步,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听人提起,才知道魏医生家境贫寒,妻子的家族在香港经商,婚前对他多有资助。两人青梅竹马,结婚后,岳家承诺会帮助他们移居香港。或许正是这份承诺,让他甘愿留在小县城默默耕耘,等待那个“更好的未来”。
几年后,我在省城医院工作,忙碌的生活让我几乎忘记了实习时的点滴。直到某天在医院食堂排队,忽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一看,竟是魏医生。
他告诉我,申请去香港的手续一直未能批下来,长久的分居让他心生倦意,决定调回家乡F市,与家人团聚。然而,调动并不顺利,卫生局只愿意安排他到郊区医院工作,他却希望进入市医院。得知我母亲曾是F市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特意找到我,希望能求助于她。
我将他的请求写信告诉母亲,不久之后,他顺利调入F市医院眼科,事业重新步入正轨。
命运的转折
然而,这份安稳并没有持续太久。
九十年代,魏医生最终辞去公职,带着家人移居香港。母亲听闻后惋惜不已,觉得医院失去了一位难得的人才。那时的我,已经在美国扎根,与家乡的联系逐渐淡薄,也慢慢将魏医生的事情抛诸脑后。
直到去年回国,偶然与老同学刘姐聚会,才得知魏医生已经去世多年。
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
“怎么会?”
我急切地追问,刘姐叹息着讲述了魏医生最后的岁月——
年近五十的他来到香港后,因缺乏英国医生执照,无法在医院行医。为了生计,他和妻子一起进入制衣厂,日复一日踩着缝纫机,拼命加班,只求勉强糊口。然而,过度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免疫力急剧下降。感冒久治不愈,最终恶化成肾病,直至确诊尿毒症时,已经到了晚期。
他在香港和福州两地排队等待肾源,最终幸运地等到了移植机会。手术虽然成功,但术后并发症不断,最终因肾脏排斥反应病逝。昔日风度翩翩的他,临终前瘦得脱了形,病床上的脸色蜡黄如枯叶,昔日明亮的眼神也黯淡无光。
我听得心痛欲裂,泪水模糊了视线。
余光深处的怀念
回到现实,眼科检查已然结束,我抬头望向诊室墙上的眼底彩照,那橘红色的视网膜脉络,如同一张命运的掌纹。
我再次想起魏医生——那个曾为无数患者点亮光明的医生,那个温和耐心、笑涡浅浅的男人。
他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夜空,燃烧过,辉煌过,却在异乡悄然陨落。他本可在家乡安稳度日,却为了梦想与机遇,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路。然而,命运并未给予他眷顾,他没能预见自己的结局,没能看清自己生命的底色。
但他终究来过,奋斗过,治愈过无数双眼睛。他的光,透过那些曾被他治愈的瞳仁,仍然在这世间闪烁。
愿他安息。
把文章输入ChatGPT 求编辑润色,出来后删掉我许多对话和场景,浓缩得精致些,但我不大喜欢,没有我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口吻,网友们的看法呢?求评论,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