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国,特意去了湖南津市,只为吃一碗正宗的津市米粉。这碗米粉的念想,竟是从小时候便埋下的。那时候,爷爷带我回湖南老家探亲,清晨的街巷里弥漫着米粉汤的香气,我们坐在一个简陋的小馆子里,爷爷点了一碗牛肉米粉。牛肉炖得酥烂,汤汁浓郁,盖在洁白的米粉上,香气扑鼻。当时的我还小,但那股牛肉的香味却深深刻进了记忆里,仿佛成了一种味觉上的乡愁。或许是在湖北,牛肉不像猪肉那样常见,所以那一碗津市米粉,竟成了儿时的奢侈与珍贵。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吃米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再也找不回当年的那股香。
这次终于有机会去津市,迫不及待地找了一家当地有名的米粉店,坐下就点了一碗牛肉粉。热气腾腾的米粉端上来,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入口的一瞬间,记忆被拉回了小时候的那个清晨。然而,这次感受到的不只是牛肉的香,而是米粉本身的丝滑。软而不烂,筋道却顺滑,汤头鲜美,带着一丝微微的辣。过去记忆里的味道,是对牛肉的渴望,而如今,却更能体会米粉的本质。一碗下肚,胃暖了,心也仿佛被填满了些。
另一件事,是去武汉吃四季美汤包。大学那几年,住在武汉,第一次去吃四季美,是大哥带我去的。他比我早上大学,对武汉熟门熟路,带着我穿过汉口的街巷,找到那家人气最旺的汤包馆。那时的自己还没什么“吃”的讲究,跟着大哥坐下,看他熟练地点单:“要三笼汤包。” 不一会儿,汤包端上桌,轻轻一咬,滚烫的汤汁瞬间溢满口腔,鲜香四溢。那时的汤包,皮薄但从不破,汤浓而鲜甜,配上姜丝醋,入口便是一种极致的满足。那一餐,让我对汤包有了执念,后来每次经过四季美,总忍不住进去吃上一笼。
这次回武汉,还是去了四季美。店铺翻新了,装修现代了许多,但门口依旧排着长队。我点了一笼汤包,咬下一口,熟悉的味道还是在,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汤的鲜美依旧,但似乎不再惊艳,肉的香气少了一丝层次。是做法变了?还是我的味觉变了?也许是如今吃肉的机会多了,少了那份当年的珍惜;也许是时间在味觉之外,也悄悄改变了我们对美食的感受。但无论如何,那一口汤包,还是能把人拉回从前,让人忆起那些在武汉的青春岁月。
米粉和汤包,曾经是简单的一顿早餐,一份日常,而如今,却成了时间的印记,成了乡愁的载体。价格早已是当年的一百倍,街景换了几轮,连城市的气息都不一样了。但吃,还是吃,味觉的记忆仍在,舌尖上的乡愁也仍在。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但食物,仍然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生里最温柔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