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行伦敦篇 (9)- 又窜上跳下和伦敦眼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随便聊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西敏寺里里外外参观了一个上午,老腿也走累了,于是我们决定不如跳上Hop on Hop off像我们在旧金山和巴黎一样来个游车河。 正好在西敏寺不远处有一个观光巴士车站,于是我们就在那里等候,想不到等了半个小时也没有车影,正当我不耐烦之际,有一辆观光大巴驶进车站,但是定睛一看并不是老公订的巴士公司,于是对车上的司机挥了挥手,不过还好这个帅哥司机热心地问了我们在等哪家巴士,告诉他后,他向我们招了招手说:你们快上来吧,你们的巴士绕道了,不停这个站。我们一听这消息就懵了,啥意思?就是我们白等了半个小时不算,可能钱都白花了?看老公还在犹豫之际,我一把就把他拽上了巴士。虽然我们的票在这辆观光大巴上用不了,我正想示意老公补两张票时,人家帅哥司机很贴心地说:我把你们免费送到下个站,这样你们就可以赶上你们的巴士了。我俩赶紧连声道谢。虽然我毫不犹豫地拉老公上了车,其实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怀疑是不是这个司机为了拉客而告诉我们假消息的,但是当时就想着不能再傻等了,就算重新花钱买票也值得。原来这些不同公司的观光巴士在路线安排上也是有沟通的,我们又遇到这个好心的帅小伙,否则的话,我俩都不知要傻等到什么时候。

到了下一站,就见绕道的巴士正停在车站,我俩等车门一开,再对帅哥道了谢,就冲下车,迅疾地跳上了那辆等候着的观光大巴。上了顶层,坐下后,大巴缓缓离开站台,伦敦热闹的市中心在行驶中在我们眼前展开犹如一部不断滚动的3D电影。

行驶在Bond大街,眼前一晃而过的众多奢侈品牌点我就不一一细述了,二十多年前我在这里游学的时候,这里就是那么热闹和充满活力。唐宁街上10号那扇看似平凡但却有些神秘的黑色大门也就在我们眼前闪了一下后, 很快被抛到脑后了。在伦敦坐观光车没有在巴黎那么有新鲜感,但是当大巴行驶上伦敦塔桥时,我还是有些小激动的。这座在1894年建成的桥梁不仅有哥特式风格的塔楼和壮观的吊桥结构,而且还有当时非常拉风创新的桥面打开式设计。当桥下有大型船只经过时,桥面会一分为二,徐徐升起给行驶的大船在桥下“大摇大摆”地通过。据说曾经有位非常之鲁莽的公车司机,竟然在桥面升起时,一时兴起,一踩油门,竟然学着“速度与激情”的场景,飞跃了升起的桥面。还好司机非常幸运,车上人员毫发无损,否则他的“即兴表演”可能得让他吃几年牢饭了。

  

  

还没上桥时,我们就可以从远处看到高高耸立的看似如中世纪城堡的塔楼,塔楼上的窗户都有很精美的雕刻,加上犹如十字架的金色塔尖增添了塔桥的威严和高贵。整个灰色为主的塔身竟然配上漆着和蒂芬妮招牌极其相似的蓝色却显得异常的匹配,就是嘛,蒂芬妮蓝配什么都好看!当我们穿过塔楼,在桥面上行驶,就见塔楼上以及桥两边的护栏上刻着不少盾徽和皇家标志,这些石雕作品充满了细腻的细节,仿佛是在讲述塔桥与英国历史的紧密联系。塔楼上的每一个盾徽都象征着英国的某个城市或王室的某个家族,传递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皇家威严。石雕还包括一些细腻的植物纹样和几何图案,使塔楼看上去既雄伟又富有艺术感。

 

 

老公在出发前已经订好了那天五点伦敦眼的观光,于是我们坐着大巴兜了一个大圈,在靠近伦敦眼的那个站我们下车了。据说在千禧年就要来临前的1999年,伦敦想要建造一个足以吸引全球眼球的项目,一个能像大本钟,塔桥那样称为伦敦的一个永久地标。最后设计师David Marks和Julia Barfield的大胆设计巨大的摩天轮被选中了。这座高达135米有着32个全玻璃封闭式舱体的摩天轮在建造过程可经历了太多的挑战和第一次了,其中最令设计师和建筑师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个巨大物体搭建起来。最后他们决定在泰晤士河旁把它平放在地上,像是在拼一架巨大的乐高模型。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再用巨型吊车一点一点把它竖起来——听上去就像是为巨人准备的“装配玩具”。当轮子终于被“立”起来时,整个伦敦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过程比预期复杂得多,几次差点错过千禧年的庆祝晚会!

伦敦眼的设计不但着重于它的大气宏伟,而且还特别强调对观光者体验的重视,所以伦敦眼的转速设定在一圈大约30分钟,让观光者们有充裕的时间来欣赏伦敦壮丽的景色,而且透明玻璃舱的设计更能让观光者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拍到一张“伦敦全景明信片”。

在2017年我一个人来伦敦重返故地时,我第一次蹬上了伦敦眼,欣赏在摩天轮上才能眺望到的景色。这次能和老公一起来,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怀。五点左右的天空,晚霞已经慢慢升起,蹬上玻璃舱后不久,摩天轮开始悄然上升,望着伦敦在我的脚下越来越远,仿佛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泰晤士河犹如一条闪烁的丝带,而将两岸紧紧相连的桥梁好似丝带上的点缀物,太阳公公虽然还没有完全退朝,阳光明显地开始收敛,不过最后的几缕金色仍然穿过云和云之间的空隙洒落在伦敦这座古今交汇的大都市。

 

随着摩天轮缓慢的转动,我们终于到达了最高点,我们脚下的泰晤士河,缓缓流淌,载着河上的船只,送他们到各自的目的地。河岸两岸边的国会大厦,白金汉宫,教堂,和各式建筑物们都在这生生不息河流的怀抱中不停地为这座古都编写历史。这一刻,城市的喧嚣与宁静、古老与现代、过去与未来,都在这座摩天轮的顶端交汇。能和老公一起观赏美景,感觉就是不一样!

 

三十分钟不知不觉就飘走了,从伦敦眼下来我们决定先回酒店梳洗一下,然后再去我们在伦敦预订的米其林晚餐。

以下是我用手机拍的照片做的小视频





以上文,图,和视频都是原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