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巴塔哥尼亚徒步之旅 (三)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位于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的入口处。沙漠中隐藏着一片神秘景观,这就是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以其独特的地貌而名声远播。

驶入月亮谷的途中,眼前的景象逐渐从沙漠的金黄色变为褐色与灰白交织的奇特地貌。岩石被风蚀成奇形怪状,裸露的山脊如刀锋一般锐利。这里没有绿色的植被,也没有动物的踪影,只有无边的沉寂。

A landscape with dirt and mountain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月亮谷的地貌让人一眼就能理解为何这里被称为“地球上的月球”。

进入景区后,我们率先爬上了月亮谷的一座大沙丘。站在沙丘顶端,广袤的月亮谷尽收眼底。起伏的山峦和无边的荒原让人感觉如同置身于月球的表面。这里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痕迹,没有生命的踪影,只有原始的大自然。若把拉巴斯郊区的那个月亮谷搬到这里,只能算是百花园中的一个盆景。

走着走着,来到月亮谷的盐洞(Cuevas de Sal),当年盐工住房的断壁残垣尚在,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时光。

在世界最干旱的沙漠泡个温泉将是何等感觉?在这种想法的诱惑下,我们驱车驶入离月亮谷不远的峡谷深处。眼前的景象骤然改变,荒野之中惊现一片生命绿洲,翠绿的植被缠绕着潺潺流水,定眼一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温泉的地界。

A person in a body of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这里的泉水由安第斯山脉的地下裂缝渗出,温度适中。泉水在火山岩石之间流淌,哗哗作响。沿途几个天然水池铺满了光滑的卵石,池边高耸的芦苇和苍翠的植物像天然围墙,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缓缓踏入其中的一个水池,微热的泉水瞬间沁润全身。水中远眺连绵起伏的远方山峰,宁静与满足在空中弥漫,心中充满莫名的感动。

泡完温泉后,迎来观看日落的高光时刻。我们到达观景点时,那里已经挤满了人。不知如此荒凉沉寂的月亮谷,怎么会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

当太阳缓缓西沉,整个谷地开始沸腾,岩石和沙丘被染上了红色、橙色和金色。这一美景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只一分钟的功夫,太阳突然下沉,跌落于山后,然晚霞绚丽多姿。随着最后一抹霞光消失在地平线,大地重新归于平静。

我一直深信,旅行的意义是探究无穷世界的多样性。高原泻湖的海拔虽高,照样阻挡不了我那颗升腾的好奇心,坚持要去看看那些高原泻湖。红石之旅,意义非凡。

上午从阿塔卡马出发,前往红石区(Piedras Rojas),是一次自然奇观的洗礼。一路上地势逐渐升高,窗外的地貌渐渐从黄土变成了裸岩,穿过南回归线,空气中便弥漫着盐碱的味道。当车驶入红石区,眼前的景象令人屏息——大片红褐色的火山岩宛如燃烧的火焰,远处的盐滩白得刺眼,湖水蓝得不像话,三种颜色一混在一起,简直是调色盘失控的现场,却又美得毫无违和感。

继续往高处走,来到了传说中的高原泻湖(Lagunas Altiplánicas)。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冷”之地,海拔直接飙到4000米以上,连走路都要慢点,不然一口气上不来真会晕。这些泻湖被火山环抱,尽管地处高原,游客仍然前来观赏,就是因为这里的荒野奇观,实在令人无法抗拒。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信世界上能有这种蓝。湖水静得像镜子,多重色彩的高原草甸和造型优美的火山,像一群守护神,守着这一汪静谧与孤寂。

夕阳西下,返程的路上,沙漠在余晖中展现出不同的色调,为我们这天的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托科纳奥(Toconao)是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一个小镇,距离我们住的旅馆所在地圣佩德罗德阿塔卡马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在干旱的沙漠中,能否获取干净水源至关重要。由于安第斯山脉融化的冰川水以及通过天然的火山岩层过滤的地下水在小镇附近汇聚,使此地形成一片难得的绿洲,才逐渐有人居住,慢慢发展成为阿塔卡梅尼奥人(Atacameños)繁衍生息的地方。

小镇号称有一万多年历史,至于从什么时候算起,当然会有各种说法。甭管怎么说,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就凭这一点,小镇对我的吸引就非常大。

我们驾车来到小镇时,平时大量到这里参观的游客尚未到来,街上静悄悄的,就连镇中心的工艺品市场也空无一人。于是,我们辗转来到附近的胡胡伊峡谷(Quebrada de Jere)。站在公路桥上,但见峡谷中流淌着一条清亮的河流,两岸林木繁茂,桥下的一块岩石上,站着一尊基督石像,似里约热内卢基督山的微缩版。他庇护着沙漠中的溪流,看守着这片绿洲,使之成为阿塔卡马沙漠中的一处奇迹。

用火山石建造的房屋使小镇的面貌显得整齐干净。漫步在托科纳奥宽敞的街道上,安静的居民院落,准备开张的小店,自由自在的猫狗,烘托着小镇生活的闲适。

走着走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镇中心的小公园。建于1744年的圣卢卡斯钟楼(San Lucas Bell-tower)立在公园中央。这座洁白质朴的教堂的钟楼,且至今保存完好,展现了独特的历史魅力。

A white tower with a brown roof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在公园中,同样吸引眼球的是别具一格的花坛,仔细一看,花坛使用的材料竟是常见的饮料瓶子,里面装满白沙, 倒插在地上,组成一个个花样图案,特别显眼。这样的创意,让人深深感受到当地居民与时俱进的审美观念和强烈的环保意识。

从阿塔卡马沙漠的卡马拉飞抵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是一段从高原荒漠到山峦环抱的滨海城市的旅程,反差极大。乘车前往旅馆的路上,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南美的热情与活力,扑面而来,给了我们这些来自高海拔地区的游客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几年前来过圣地亚哥,再次来此,旅馆换了地方,也就没了旧地重游的感觉。入住旅馆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要出去逛逛,但导游告诫我们去街上闲逛时要注意手机,最好不要在路边刷手机,以免被抢。看来这里的治安状况变差了不少。怀着忐忑的心情,顶着烈日,在旅馆附近的街上转了转,感觉也没那么可怕。

晚上旅行社举办欢迎晚宴,我们的巴塔哥尼亚旅行算是正式开启。一看日历,这天是中国大年初一。在南半球的圣地亚哥欢度中国新年,别有情趣!

这次旅行始于圣地亚哥,止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重点是在巴塔哥尼亚徒步。因此,在起始的两个城市的游览活动只是蜻蜓点水而已。

次日早晨,我们随团游览圣地亚哥市容。这个坐落在安第斯山脉的怀抱之中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城市不仅有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遗迹,还有现代化的地标建筑,街头巷尾弥漫着火辣的拉美风情。

一路上,导游不停地为我们介绍市区的历史建筑和名胜,很快就来到了圣地亚哥的商业和政治中心,总统府所在的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

A person standing in front of La Moneda Palac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广场四周都是政府部门的大楼,拉莫内达宫(Palacio de la Moneda),即总统府,矗立在广场最显眼的位置。这座十八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原本是铸币厂,如今是智利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地点。白色的石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沉稳中透着一份威严。它不仅是智利政治权力的象征,也是见证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所。

站在广场中央,回顾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感受非常不同。导游耐心地为我们讲解智利的政坛故事,从这里的革命年代到现代民主,提到最多的人就是阿连德和皮诺切特。

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通过民主选举当上智利总统。当政期间,试图带领智利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中国的媒体对他有很多报道,国人对这位总统也相当熟悉。

当时我们所了解的是,他大力推动国有化政策,使国家掌握关键资源。他也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重新给无地农民分配土地。然而,我们所不了解的是,他的这些劫富济贫的政策并未改善智利的经济,反而导致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物资短缺,黑市猖獗,经济出现危机。没几年功夫,这些政策就引起国内保守势力和军方的强烈不满。

1973年,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率兵包围总统府,阿连德在他的办公室内使用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赠送给他的那把有纪念意义的AK-47突击步枪饮弹自尽,他在智利推行的社会主义试验也随之烟消云散。

皮诺切特政变成功后,大肆镇压反对派,废除民主制度解散议会,禁止政党活动,严格控制新闻自由。同时,他也废除了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政策,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包括大规模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降低关税等,使智利经济一度出现繁荣。

阿连德被视为民主社会主义的象征,被左翼人士视为人民的英雄;皮诺切特则被右派人士称为“拯救智利经济的强人”,但许多人将其视为冷血的独裁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皮诺切特被逮捕并受到国际法庭审查。

智利民主化后,人们至今仍然对两人执政的遗产存在争议,但从广场上只有阿连德塑像而没有皮诺切特塑像便可看出人民心中的那杆秤更倾向哪边。

A statue of a person in front of a building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导游的解说,让人动容,也引人思考。我们来到阿连德塑像跟前,拍照留念。

雕像底座上刻有“我有信心,迟早人民的大道将再次开放”("Tengo fe en Chile y su destino. Más temprano que tarde, se abrirán las grandes alamedas por donde pase el hombre libre para construir una sociedad mejor.")——这句话是阿连德在政变当天最后的广播讲话的一部分。

导游为我们讲解的时候,一个老头用轮椅推着老伴儿,在总统府前大喊大叫。我们听不懂他在喊什么。导游说他遇到了不公平的事,在抗议。直到我们离开,他还一直在喊,竟没有任何城管或警察前来制止。

告别了市区,我们驱车前往城外迈波谷(Maipo Valley)葡萄酒产区的圣丽塔葡萄园(Santa Rita Vineyard ),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钢筋水泥玻璃大厦变为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田野,空气也愈发清新。

A person standing in a gravel area with palm tre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到达葡萄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壮观的葡萄藤海洋。我们跟随导游进入一座殖民地风格的庄园。这是建于1880年,至今仍保持原貌的圣丽塔酒庄的核心部分。酒庄不仅有葡萄酒,还游博物馆、教堂、餐厅和花园。我们在这里不但品尝了酒庄出产的系列葡萄酒,而且还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1814年,智利独立战争期间,一支120个爱国战士组成的军队在与西班牙殖民军作战失利后撤退至圣丽塔酒庄。庄园女主人为了保护这些战士,将他们藏在地下酒窖里,躲过了敌军的围剿。她为这些战士提供食物和药品,使他们得以迅速恢复体力并继续战斗。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酒庄特意推出了“120”系列葡萄酒,如今已成为智利最受欢迎的葡萄酒之一。站在这座低矮、充满岁月痕迹的酒窖中,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A row of barrels in a cella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参观完庄园,我们沿着石阶缓缓步入地下酒窖,一股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混合着泥土、橡木桶和葡萄酒发酵的气息。昏黄的灯光下,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橡木酒桶,静静地孕育着岁月的味道。

酒窖的墙壁和拱形顶都由砖石砌成,有些地方甚至长出薄薄的青苔,显示着酒窖的古老。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温度恒定在12至14摄氏度,湿度控制在75%左右。这样的环境才能让葡萄酒缓慢成熟,味道更加醇厚。这里储存着数百个橡木酒桶,空气中弥漫着酒香。

走到酒窖深处,我努力寻找当年在这里藏身的爱国战士们留下的痕迹,但一无所获。取而代之的是,一瓶瓶封存多年的葡萄酒。历史的记忆仍在这里流淌。

A table with wine glasses and bottles on i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之后,我们被邀参加品酒。刚刚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酒没少喝,如果再使劲喝的话,差不多就该扶着墙回家了。无论如何,葡萄园的美食和美酒令人难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