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底,我外出旅行。在飞机上,我选了讲人在旅途的电影《A Real Pain》,应时应景,感觉得到一段免费赠送的精彩行程。
几天后,年度奥斯卡揭晓,该片竟然斩获最佳男配,还有提名最佳剧本原创。我不禁佩服自己的眼光,赶紧找出来复习一下,顺势写个影评。
这部影片时长仅九十分钟,叙事紧凑,剧情简单明了:小时候亲密无间的犹太裔堂兄弟David 和Benji (分别由 Jesse Eisenberg 和Kieran Culkin饰演),长大后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逐渐疏远。祖母去世后,为完成她的遗愿,两人结伴加入了一场波兰犹太历史之旅。
在我看来,这应算是一部双男主电影。Culkin饰演的Benji性格复杂,给演员发挥的余地大,虽为男配,但戏份超过男主。他是家喻户晓的童星 Macaulay Culkin(《小鬼当家》)的弟弟。而 Jesse Eisenberg 此前因《社交网络》中“小扎”一角广为人知,此次身兼编剧与导演,展现了多才多艺的一面。Eisenberg写这部戏的灵感来自于二十年前参观原纳粹集中营Majdanek。影片上映后,波兰总统授予 Eisenberg 波兰公民身份,以表彰他的贡献。
影片以随意的旅行团经历、微妙幽默和琐碎对话,以轻驭重,将沉重的犹太创伤融入现代家庭关系与个人成长的探讨,既淡化了历史的压迫感,也让人反思:相比历史苦难,现代人的痛是否值得重视,又该如何释怀?正如导游 James 开场所说:‘There’s going to be a lot of pain.’(‘行程将会充满痛苦。’)——从家族历史的伤痕、集中营的隐痛,到兄弟间的隔阂,甚至只是日常的疲惫,David 和 Benji 各有各的苦。
David 内敛社恐,在意他人目光,表面生活美满——家庭幸福、职业稳定,却靠药物缓解强迫症。他习惯压抑情感,服从规则,活得像个“成功”的好人,却少了活力。Benji 则潇洒风趣,时而冲动神经质,既是开心果又敏感脆弱,情感丰沛得溢出来,常横冲直撞、冒犯他人。David 评价他:“You light up a room and then shit all over it.”(“你能点亮房间,也能毁了一切。”)Benji 用欢乐掩盖孤独,严肃或落寞时让人感觉更加心疼。两人性格对比鲜明。
他们对彼此的复杂情感在对话中展露无遗。David 说:“I love him, I hate him, I want to kill him, I want to be him.”(“我爱他,恨他,想杀他,想成为他。”)完美概括了矛盾心绪。Benji 则回:“You’re a great guy, but you’re stuck in a body that’s always late. Every time I see you, I have to fish that guy out.”(“你是个很棒的人,但被困在一个总是迟到的身体里,每次见你我都得把那家伙捞出来。”)他用直率刺激 David,试图打破他的拘谨,让他直面这些情感。
在旅途中,Benj曾提起小时候被祖母责罚的回忆,说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真好,颇似中国人“打是亲骂是爱”的古训。他还坚持让大家按照犹太文化,往墓碑上放石子,表示“你没有被遗忘”(石子不会像鲜花般凋谢)。
片子结尾,兄弟俩回到出发时的机场,David邀请Benji去家里吃饭,Benji说他要自己在机场待一阵子。David表示理解,却冷不丁打了 Benji 两下——Benji 秒懂,笑了。人生虽然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但知道有人惦记,总能让路好走些。
影片配乐全程采用波兰钢琴家肖邦的作品,以〈夜曲 Op. 9 No. 2〉开始,其他曲目则贯穿在剧情中,由加拿大以色列裔钢琴演奏家演奏,悠静中带忧郁,与波兰美丽的自然景色、影片的基调和人物的情绪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