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结局不好,但不是一起医疗事故。医患双方都尽了力,但值得反思。
一位38+岁的亚裔女性。无个人和家族吸烟历史。平素健康。
2024年11月开始咳嗽,咳白色稀痰,无咳血胸痛,无高热,呼吸正常。X光显示右下肺实体样变。余无明显异常。初诊为肺炎,抗感染治疗无效。2025年1月X光复查:“肺炎”面积稍微扩大。
以上症状有增无减。今年2月份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肺炎”检查:胸片,CT, 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培养检查均为阴性。二月下旬终于用支纤镜下活检证实肺腺癌(亚裔女性,非吸烟者最常见),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 CT 的诊断更有意思:在活检的同一天改为:“提示肺癌可能,还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天后又一CT却还误读为:”肺炎发现没有显著改变“(可能是另外一个放射科医生)。
病人正在服靶向抗癌药物。病情暂时稳定。
首先,不要责怪医生和患者,这个例子没有人为的疏忽和拖延。但值得反思,以防重复。
1. 肺炎和肺癌。无论从症状和影像学来诊断,并不是每例都是泾渭分明。有时是不好分辨的。医生不是神。
2. 正因为医生不是神,医生的高度警惕(那么一点”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病人要是居住在亚裔人口较多的地区(东西两岸),也许医/患会有那么一点警惕,因为亚裔女性,非吸烟者患肺腺癌,在这些地区的报道的多。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489/202407/27709.html
3. 健康年轻人,按肺炎治,一般1-2周,哪怕未愈,也应该显著改善。症状有增无减,恐怕不需等到三个月才确诊。换句话说,哪怕初期误诊(可以理解),也许早点追踪,改变思路,不至于过度拖延。
最后,还是重复那句让人心烦的话:你的健康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