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 我的社会经验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接龙————— 我的社会经验

读久读深鲁迅的,和他交个朋友吧!

读多张爱玲的,交不上男朋友,大概率,交个有深度的女朋友,也大概率;

读王国维,俞平伯,事先得有点文言储备;读巴金茅盾,会写入党申请书;读钱钟书杨绛,除了《我们仨》,没有第四人。

“我在读《左传》”的人比“我在读《论语》”的人,可靠一点,也可信一点;

名字后面加“居士”“道人”“山人”的,就当电诈读;

猛攻商君书韩信李斯的,慎交;喜欢魏晋的,谈谈就行了;练唐宋书法的,一定要看他放下毛笔时的样子;崇拜唐太宗的,当和崇拜毛主席的一类看,错不到哪儿去;识破魏征,就比较容易看清周恩来;

谁告诉你,我通读了《宋史》,就相当于你接到“这个电话是由中国大使馆打来的,你有一个包裹…”;五零后六零后人编的丛书,写的史书,勿听勿看。二十四史,没有一部能够通读的;谁说通读了资治通鉴,就可以在心里和他说bye bye; 

五零后六零后中,认真读过马恩的,比只读毛选的人,稳当些;唱歌只会唱《革命歌曲大家唱》里面歌曲的人,不要与谈音乐;只会唱老戏的人比只会唱样板戏的人,精;五零后六零后的教授往往有点兽性,原因之一是,他们是由偷看《生理常识》插图知道什么叫搞腐化的;

在大陆一针疫苗也没打的,是真的异议人士和公知;赞封控的,与断交莫豫;三年疫情后,仍说“文革不会重演”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千万不要在九零后至一零后的人面前摆“我经历过文革”的老资格,彼此“同庚”;

退休的,一点也不比没退休的好搞;体制内的退休人员,不仅是中国进步的累赘,还碍三碍四;双轨制:体制内的,大都是鬼;体制外的,鬼都不如。而不在轨的,往往人不人,鬼不鬼。

老年大学,就是没文化大学;刘晓庆卖字,徐静蕾书展,唐国强说书法,就是在为本时代特征“没想到,文化水平这么低”做广告;女演员中除了袁泉显得有教养和文化,就没了;男演员那里呢?见到谁有教养和文化?

和胡锡进司马南….. 等比,鲁迅痛打的落水狗,完全有资格昂起头来,而且不需要擦去脸上的血污。就像阿Q可以登上当今的“民族脊梁榜”,咔咔的:昨天,有人半夜在重庆某桥上拉“反标”;而阿Q是在刑场上公开划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没喊出口,但写在脸上,身上;

三国鼎立,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军阀割据,原来是历史中的亮点!

汉奸,讨食吃;奸汉,人相食。

汪精卫胡佛海胡兰成,很坏吗?蒋介石毛泽东郭沫若,好吗?

好多好多“我的三观被颠覆了”的,定晴看他们:好多好多成了个“二”;

火药发明于中国,因为城头变换大王旗时需要一乐。这样解释,过份吗?看来不久又要点挂鞭了:习近平女儿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涗,她父亲因健康原因,将退居二线。

谁来接龙?

姚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铃兰听风' 的评论 : “不喜欢鲁迅的人, 横竖都不喜欢; 不明白张爱玲的人, 迟早都会明白.”信后半句。生活在普世,圣经,绕不过去。看中国,缺鲁迅,看不深,也看不准。从文章审美上看,鲁迅杂文也很美。
铃兰听风 发表评论于
公主接龙?

我的不建立在科研基础或统计学上的直觉 ---- 不喜欢鲁迅的人, 横竖都不喜欢; 不明白张爱玲的人, 迟早都会明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