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德里车站买车票时,售票处的小伙子一听我要去塞维利亚(Seville),兴奋地告诉我:塞维利亚非常美丽,是我最喜欢的城市!
也听其他朋友感叹过塞维利亚的美,于是安排在那里住上三天,希望有足够时间观赏不同景点。
火车8点半离开马德里,11点多,我已到了塞维利亚的酒店,把行李存放好,出门游玩。天气预报说次日阴雨,因此我第一站就直奔享有盛名的西班牙广场,从酒店步行20分钟左右。离广场越近,游客越多。跟随人流,不知不觉就到了。
WOW!WOW!WOW!第一感觉,第二感觉,第三感觉….. 我被广场的雍容华贵、美丽非凡镇住了,完全丧失了语言描述的能力。手机的相机镜头又不够宽,拍的照片都只是广场的碎片。去过的朋友一定也拍了很多照片,不用浪费时间看我的了。尚未去过的如果有兴趣,或许能借助碎片拼图,想象一下广场的华美。











西班牙广场是1929年为举办博览会而建造的,被誉为西班牙最美广场。广场呈半圆形,外围的红砖建筑也呈半圆形,在建筑和广场之间有条护城河,广场的中间是大喷泉。最美的是建筑墙壁上的58个彩瓷壁龛画,代表了西班牙58个不同区域。


照片拍得不好,角度不理想,周围人太多,难得抢到没人的镜头。


照片拍得不好,角度不理想,周围人太多,难得抢到没人的镜头。
西班牙广场是塞维利亚最热门的景点,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美丽得令人流连忘返。
那天我在广场上起码拍了三四百张照片,后来删了近两百张拍得歪歪斜斜、光线不对的。尽管多次提醒自己不要见到美景就发神经病,掏出手机,不管三七二十一瞎拍一气,可是到了西班牙广场,跟我一样的神经病比比皆是,几乎人人都对着东南西北连连摁手机。
恋恋不舍离开了西班牙广场,在绿草茵茵、树木茂盛的玛丽亚路易莎公园溜达了一阵,吃了午餐,然后前往黄金塔(Terro del Oro)。黄金塔建于13世纪,是一座有十二边形的军事瞭望塔,用来观察瓜达基维尔河上来往的船只。





出了黄金塔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决定穿过热闹的老城区,去参观位于酒店附近的彼拉多官邸(Casa de Pilatos)。冬令时间,官邸下午5点半关门。
彼拉多官邸在一条不起眼的小街上,入口处相当低调,而且这不是塞尔维亚最热门的景点,门口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游客,不注意的话,容易错过。进门一看,建筑造型漂亮,瓷砖装饰精美,值得细细品味,结果在那儿一直呆到关门前15分钟才离开。
据介绍,彼拉多官邸曾是一位公爵的府邸,带有后花园。该建筑混合了不同建筑风格的元素,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西班牙穆德哈尔、以及摩尔风格,最吸引我的是摩尔风格的墙面瓷砖装饰。









第二天,果然如天气预报所说,一早起来就下雨,雨还不小。我提前买好了去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大教堂)和塞维利亚王宫的入场券。觉得运气不差,下雨可以在室内参观。
大教堂的入场券是上午11点的,不能白白浪费上午时间,所以一早便冒雨去了“都市阳伞”(Setas de Sevilla),只是那天成“都市雨伞”了。


这座公共建筑落成于2011年,外形有点儿像大蘑菇,底楼是商场,楼上是公众休闲区,还可以买票登到顶上参观。我去得有点儿早,大“雨伞”尚未开放。见雨水滴滴答答,阴云笼罩,还刮着冷风,不适合登高看远景。看了个大概之后,决定去看斗牛场。



这座公共建筑落成于2011年,外形有点儿像大蘑菇,底楼是商场,楼上是公众休闲区,还可以买票登到顶上参观。我去得有点儿早,大“雨伞”尚未开放。见雨水滴滴答答,阴云笼罩,还刮着冷风,不适合登高看远景。看了个大概之后,决定去看斗牛场。
塞维利亚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是西班牙历史最悠久的斗牛场,现在仍在此举行斗牛表演,但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表演,2025年最早的斗牛表演定于4月20日在此地举行。说实在的,我也没胃口和胆量去看斗牛,血淋淋的,想起来都有点儿恐怖。
那天冒雨去看了这个建于18世纪的斗牛场。进门有个小博物馆,讲解了西班牙斗牛历史,展出了斗牛广告画、斗牛士的服装、斗牛赛的奖品等各种跟斗牛有关的历史文物。
斗牛场很大,空空荡荡,只有几名游客跟我一样冒雨欣赏环形看台,以及黄色的斗牛场地。没有牛和观众的斗牛场安静单调,看久了无聊,退了出来,直奔塞维利亚大教堂。







门口排着长长的队,雨下个不停,撑着伞排了大约半小时才进入大教堂。大教堂的前身是摩尔人在12世纪修建的大清真寺,13世纪塞维利亚被西班牙人收复后,把大清真寺当作天主教堂来用。直到15世纪,由于清真寺破旧不堪,甚至可能倒塌,塞维利亚人才决定彻底重建大教堂。这座教堂修建了一个世纪才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进入教堂后,先去爬了吉拉尔德钟塔(Giralda Tower)。钟塔很有名,因为这座方形塔曾经是大清真寺的一部分,也是清真寺遗留下来仅存的一部分。
塔高98米,爬塔的人络绎不绝。钟塔不难爬,一路斜坡,不用走台阶。塔顶可鸟瞰全城,晴天一定景色壮观,可惜那天阴雨绵绵,氤氤氲氲,不尽人意。







下了钟塔,进入教堂,立刻被其宏伟气势所震慑。教堂中有许多皇亲贵族和天主教圣人的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哥伦布之墓。四个威武的武士抬着哥伦布的棺材,这是著名的“四王抬棺”,抬棺的是四个名震欧洲的西班牙古公国国王。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带来了巨大财富,也为西班牙日后称霸欧洲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因此才能享受四王抬棺的殊荣。



哥伦布之墓




哥伦布之墓
参观完大教堂,马上去了塞维利亚王宫(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欧洲最古老的皇宫,始建于12世纪,用了500多年才修建完。这座皇宫曾先后被摩尔人和天主教徒作为皇宫,从而混杂了不同建筑风格,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塞维利亚王宫花园是一大看点,虽然整个下午阴雨连绵,但花园各个角落依旧有不少撑着雨伞的游客。











西班牙广场、大教堂和王宫是塞维利亚最热门的三个景点。西班牙广场不需要门票,倘若打算参观大教堂和王宫,最好提早买票。我预购的王宫入场券是下午一点,那时售票处门口已挂着“票已售空”的牌子,建议游客网上或第二天上午九点再来购票。
离开王宫后,便去寻找离王宫不远的卡比尔多广场(Plaza del Cabildo)。据说这个半圆形的小广场藏在一条小道的尽头,不太容易找。可是我的经历完全不同,只见几队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涌向一条小道,跟随他们到了小广场,那里相当拥挤,难以细看壁画和大理石柱子。

在塞维利亚的第三天,雨过天晴。首先去参观了兴建于16世纪的女主宫 (Casa Palacio de la Condesa de Lebrija)。在去女主宫的途中,再次经过都市阳伞,拍了几张照片,作为阳伞和雨伞的对照。



女主宫有一种特殊的精致之美,建筑本身有精细对称的伊斯兰风格石膏墙雕、来自古罗马的马赛克地板、摩尔式拱门、格子天花板等,混合了多种建筑风格。宫殿的主人还收集了许多古董、欧洲大师的画作和亚洲艺术品,陈设优雅美丽,每个角落都是一幅美图。
女主宫初建于16世纪,在以后的几世纪中经过几次改建。这座宫殿一直是贵族的私人住宅,几次易手,其中最著名的房主是阿尔巴女公爵。1999年,女公爵的后人和现在的房主决定开放这座宫殿博物馆,供公众参观。














我在女主宫来回逛了两遍,意犹未尽。眼见已是中午时分,才离开宫殿前往瓜达基维尔河对岸的特里亚纳 (Triana) 区,那个街区朴实无华,有许多餐馆酒吧小吃摊,供应各色小吃,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和游客。那里还有陶瓷工艺博物馆,一些出售陶瓷的商店,不少小房子也都有陶瓷装饰,是看西班牙陶瓷的好去处。





看了几家陶瓷店,出门来,突然听到热闹的打击乐,以为又撞上了什么特别节日。顺着音乐声前去探察,只见一座教堂门外挤满了人,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也是个个盛装,在街头说笑,喝啤酒,抽烟。原来是刚参加完婚礼,正在享受“街头招待会”。







离开教堂,刚走出几条街,背后忽然传来一片欢呼声,乐队又奏起了打击乐,回头一看,新郎新娘的红色婚车正徐徐驶来,车后跟着乐队和宾客。虽然婚车拐弯去了平坦的大马路,不见了踪影,但是送亲的队伍一路欢声笑语,喝酒抽烟,跟着乐队在鹅卵石小街上游行。


西班牙人善于找乐,也善于乐到极致。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不时感染着我,生活中的快乐无所不在,去探索、欣赏、享受快乐吧!
照片均为原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