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唯有牡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四月底正值牡丹盛开,景山有牡丹节。

景山的牡丹不是区区几株。也不是一个花园。

而是遍布整座公园的平地部分。

牡丹区域也是隔开的,所以不会有人在花丛的尴尬。







我是第一次观赏牡丹。牡丹花和芍药花,以后再也不会傻傻分不清了。

牡丹高,花朵大,几乎都类似中小西瓜那么大,芍药没这么大,也就类似大的耙耙柑。

牡丹颜色也很多,粉、白、深紫、藕荷、黄......









这次回北京,赶上了法源寺丁香花开,景山牡丹怒放,都可以称作必打卡的景色,可谓是中国人审美、浪漫、自然景和的极致体现。







论植株体型、花朵仪态,色彩浓淡,牡丹确实都令玫瑰、月季、芍药见拙,配得上国色天香的美誉。





















想起前些天在天台山国清寺看到的从故宫去的汉白玉狮子。

景山寿皇殿原先是少年宫吧。

我打小没有才艺,无缘走进少年宫。

不过现在经过多年修缮,这里也对外开放,与先农坛、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太庙一样,成为普通人可以走进去参观的景点,体验皇家殿宇的荣耀、闻一闻传统木质建筑的气息。













如果说到北京旅游,遗憾不能走近三大殿内部。

那可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看看太庙、先农坛拜殿等古建筑群,景山这里寿皇殿,都是可以走进来近距离参观,像太庙,闻一下金丝楠木的味道。

















此处回头,看到神武门,我拍照时,有几个孩子在滑石阶那里玩耍。

恍惚间好像回到自己小时候,那时候故宫里的这样的地方还可以滑着玩,很多年过去,以为现在的孩子没法有这样的快乐,但今天看到了。

也许他们只是少数来到景山,来到寿皇殿前,来到这个角落,体验到了滑石阶的乐趣。

还有无数的孩子没有这样的体验。

但人生总是这样,不一样的经历,有些幸运,有些不幸,在幸与不幸之间,选择记录和遗忘,是每个人的权利。

我这次一个月的博客记录,首先为自己,其次为家人,再次分享在家坛,或者茫茫网海里会有人无意中看到,不论读者是谁,我都只是在传递我一路看到的瞬间,静止的,一闪而过的,威严的,有趣的,仅此而已。

















当时听到有洪亮的歌声,家人告诉我,是一群爱唱歌的中老年人的活动,周六在另一个公园,周日下午在景山。

谁想参加都可以,就是站在那里一首接一首地唱老歌。

都是60后以上的。



有指挥,有伴奏。百十来号人。























出景山,穿过北海。







还有一些碧桃。







芍药草本,比牡丹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带的老年团



普普通通的朝阳群众。



看到大黑鱼。这些鱼好大,每条都的有一米多。肚子胖咕咕的。





出北海,经什刹海





几个高大的法国小伙子,时代的不同,他们的祖先曾产生了八国联军,而现在的他们打扮成清朝皇帝和王爷的样子游览北京。







从前两天刚走过的杭州大运河的终点,到北京大运河与中轴线交叉的地方。不得不说,我这次旅行是有一点冥冥之中在里面的。





大名鼎鼎的万宁桥,元代就有了,放大看,岸边的镇水兽。



他们在打鼓。

一群游学的外国中学生,踢键子,耍空竹。



这就走到淮扬府了。



来吃葵花鸡。











我婶胆囊炎,等待手术,不能吃油,给她点的清汤的阳春面和松茸豆腐汤。

我叔等待镶牙,给他狮子头一份。



葵花鸡虽然上乘,但却不如前天在杭州吃的星平鸡饭里的有土鸡香味,也没那个肉做的那么嫩。











这份全家福,比前几天杭州吃的那份精致。因为餐馆的档次有区别。淮扬府在北京算淮扬菜最好的一家。吃过安定门,什刹海这里,质量稳定。

去了管他们要大菜单。散客在大堂,他们就先拿小菜单的。

还是大菜单好看。

我去年贴过一次淮扬府,在我博客里有。去年和同学人多,菜也丰富些,有白鳗、慈菇红烧肉、熏鱼、黄桥烧饼,生煎等。

这里价钱,如果不点燕窝鱼翅海参鲍鱼,其实也不贵,人均200。

现在要按美元算和对比了,关键是食材做法还是国内的好餐馆不枉一顿饭的指标。

人过5旬,吃的每一顿饭都应该好好斟酌一下,胡吃海塞和潦潦草草都尽量避免吧。

这样才对得起前半生的努力和付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