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需要自洽?为了保持个人的信念,价值、行动和行为的一致性,不会互相矛盾,从而产生一种内在的连贯和稳定。而保持内在的连贯和稳定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它帮助人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建立健康的关系,并体验到辛福感。
做过父母的大多有体会,婴幼儿还不会说话时,当他们感受到不满意,不舒服时,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幼儿学会说和表达后,也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会担心被嘲笑,挖苦,因为婴幼儿还没有形成对外在群体的认知,而是靠着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行事。当认知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群体中会造成后果时,那么造成良好后果的行为就会让内心愉悦而受到鼓励,造成负面,不良后果的行为就会让内心产生不安而受到抑制。抑制内心的不安是会造成心理压力,而产生负载。如何疏解这些负载,有人选择“自洽”,有人采用“自我欺骗”。

前一阵,正好在读罗素的 【The Analysis of Mind],其中有一段对人的‘自我欺骗’行为提到:“我们有一种冲动,想对我们憎恨的人施加痛苦;因此我们让自己相信他们是邪恶的,惩罚会让他们改过自新。这种信念使我们通过自我欺骗来为对他人施加痛苦的冲动行事找到合理性,同时让我们自己相信我们是在按照引导罪人悔改的愿望行事。”
同理,我们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想对那些造成自己内心不安和自卑的人和事妄加指责,以此来发泄由于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自卑造成的负面情绪,而这些因素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也或陌生人,其他群体,然后还自欺欺人地冠以“为你好”,来为自己的发泄找到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