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值美元是解药吗?能做到吗?米兰《广场2.0》 川普葵花宝典

博主风鸣,著有两部美政专著《疯狂2023:美利坚分众国》、《激荡2024:美利坚战美利坚》。平日专题长文和视频首发于文学城、Youtube,全网同名同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转载请留言。感谢点赞、评论、转发。

川普关税战及其博弈手段,话题炙热后终于开始冷却。冷却原因有三:关税战打到现在,没人知道川普的下一步是什么;没人知道其终局目的end game是什么;这两天,刚上位的米兰Stephen Miran突然爆火,长文刷屏铺天盖地,但都看不懂或似懂非懂。

所以都在等,都只能等。
只能等,因为看不清因果逻辑,尤其是历史演进过程和现实意义。所以只能等,等川普下一步,等市场大轮回,等历史检验。这么严重?是,很严重,是泼天豪赌。

米兰是川普的新文胆、经济国家主义新师爷,一时风头无两,洛阳纸贵,但多数人看不懂、似懂非懂,少数人已经在急着快进快出。川普们对大终局秘而不宣,大家只能猜,看出门道的静观不语。

大终局的设计师就是米兰。

谁是米兰?他到底说了什么?说得靠谱吗?是解药良药吗?

这集再开个系列,四集看全球贸易之乱和美国政治迷幻,不跟风,不勾兑,不党同伐异。这集是第一集,从米兰核心要点说起,看三个问题:美元太强吗?广场协议能复制吗?贸易战终局到底是什么?

下集第二集,看经济北约生与死和经济国家主义兴起。第三集看川普
终结全球化及其贸易战2.0的终局。终集再说美国制造,敬请期待。好,拆说米兰和美元。



风鸣拾夕
 
,赞33


“美元过强”

这几天,川普最拿手的搅局博弈动作一波接一波。关税一会要加,一会要减,一会要谈,一会要打,没有逻辑,不讲道理,目的就是用蛮力快拳打晕震慑对手。媒体依然跟,但新闻周期式微,人气走低。

没有逻辑,不讲道理,要的就是这个劲,这个调调。

比如,日本从美国进口汽车零关税,美国从日本进口药关税,“关税对称”完全是胡搅蛮缠。川普对石破茂首相电话上吼:日本路上一辆美国车都没有!从美国进口稻米“关税700%”!

石破首相敢怒不敢言,被问到《日美安保》和《日美贸协》,也支支吾吾,只表示顾虑。

无情的真相是:日本进口美国汽车,零关税,依然卖不动。关税不万能,市场难操控,是看不见的手。

川普被债市危局吓坏、宣布90天缓期后,美日重新开谈。谈判代表壮行前,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大义凛然:要捍卫日本利益,要寻求共赢。

川普说,要亲自参加对日谈判。两个看点:川普急了,大灰狼对付小白兔,必须就范,必须有进展;局面无法乐观,《美日贸协》既成废纸,再签新协又能如何?

总之,症结不是关税,需要找个新理由。

找到了:美元币值。

大家都在喊:“美元太强了!”

出口商在喊,制造商在喊,工会,搞国际金融的,政客,名利狗,蹭热客,都在喊。

米兰喊出来大家的心声,喊到了川普心坎上。米兰不火,天理不容。

2024年11月大选后,美国财政部前顾问 Stephen Miran 针对川普胜选,写了一篇宏大的“使用手册”,教美国政府怎么“重建全球贸易秩序”: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米兰称,强势美元是万病之源。他分析美元过强之下的关税状况与货币策略选项,列举了关税大战的潜在市场风险,建议川普,让2.0大功告成于马拉戈协议Mar a Lago Accord。

川普豪赌,理由、手段、风险回报、终局都齐备了,关税世界大战箭在弦上。

米兰手册立成投名状,被川普当作谋世猛药,迅即被提名出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25年3月12日,获参院共和党单方面批准上任,53-46。

在此之前,他是哈德逊湾管理公司Hudson Bay Capital Management 高级策略师、资产管理公司 Amberwave Partners 联合创始人、曼哈顿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020-2021,他曾任川普财政部长Steven Mnuchin的政策顾问,俩人都搞金融投资。他波士顿大学本科,学经济、哲学、数学,哈佛经济学博士,师从名气很大的Martin Feldstein。

40多页长文,说白了,他的建议是:让美元贬值,让盟友升值,打击对手。

有人立即听着耳熟:这不就是当年里根时代的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再版吗?涉及里根,左右都不敢妄言,全体起立立正,噤若寒蝉。如果能有马拉戈协议,川普贸易战不就赢个大满贯了?



米兰猛药

真有那么简单吗?化繁为简,择出三个问题:美元真的过强了吗?Miran 的贬值药方靠谱吗?川普能再搞成一次 Plaza 吗?

先讲个冷知识。所谓“美元强势”,“美元霸权”,人人都在喊,其实很多人未必真懂它意味着什么。

普通人只知道一个结果:美国出口贵了,进口便宜了,工厂搬走了,社区衰败了。

但美元强势,也带来一堆“副作用”,这个很少人承认:油价便宜,旅游舒服,买便宜外国货爽歪歪;投资美国国债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美国政府更容易借钱;对全球金融体系,美国始终有最大话语权和控制权。

“强势美元”不是一个金融指标,而是一套国家权力结构,背后牵着美国的赤字、国债、利率、通胀、盟友。事关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贸易,甚至霸权本身。

没错,米兰要重整世界秩序,这与川普的颠覆宇宙本能一拍即合。

Miran 曾是财政部顾问,川普时代的人。他的建议乍看有点复古,但却端的是改天换地变乾坤,敢教日月换新天。

有这样一些看点:

- 关税是战略工具,武器。用于保护本土行业、财政增收,让境外厂商买单,作为谈判砍价杠杠。

- 货币抵消效应。只要美元坚挺,关税就不会导致通胀。强势美元压低进口货品物价,抵消关税成本,压缩外国出口商利润。

- 新国家货币协定。复刻1985广场协定,签马拉戈协定,协调贸易伙伴对美元升值,解决美元币值过高问题。

- 如果外交手段失败,就单方面行动。使用法律、财政手段,限流资本,加税,动用国际紧急权力法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等法律直接干预。

- 利用美元储备功能转嫁负担。重释传统Triffin两难,世界越依赖美元,美国负担越重。所以,必须使用贸易和货币政策手段,重新配置、转移成本负担。

- 贸易和安全重构。捆绑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占美国安全保护便宜的各国需要经济上服从美国战略利益。

- 复兴美国工业,去监管。重建关键行业实力,包括能源、防卫、半导体、先进制造,解除监管,让本土企业在强势美元下继续有竞争力。

洗干净后,米兰药方极其简单:压美元,逼盟友,打对手。我们来翻译一下他的“三步走战略”:

首先,人为压低美元汇率。找一篮子目标货币——欧元、日元、英镑、韩元,甚至……人民币?然后通过货币政策或联合干预,让它们对美元升值,以此刺激美国出口、削弱对手。这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超难,超挑战。

搔到川普痒痒肉了:川普最喜欢干一票大的,越大越嗨。

然后,联动贸易政策与资本管制。对“不配合升值”的国家,比如对手对头,加征关税、限制投资、技术出口。甚至使用冷战式“金融脱钩”。

这个是川普的最爱,口出大棒,手抡大棒,关税核大战顿时师出有名。

进而,美国自身财政配合,不再大撒币、不再量化宽松,要用紧缩财政支撑美元贬值。

这个可能与川普一直要的东西犯冲,会是个定时炸弹。川普时代,既要又要已成美国逻辑王牌:既要贸易关税战,又要低利息放水。怎么弄?不知道,摸石头吧。

最后的最后,就是美元贬值,听起来正像复刻1985年的Plaza协议。

广场协议

1985年,美国跟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签了一纸协议:大家一起干预汇率,让美元贬值。

前集拆说了贸易经济:货币贬值利于出口。那集是这集的门槛,看不懂那集,就看不懂这集,看不懂米兰。



风鸣拾夕
 
,赞76


那么美元贬值,利于美国出口,盟国们愿意吗?此时与彼时,可比性如何?

那时候,美国是无可争议的盟主,日本和西德还指望美国罩着对抗苏联。而且他们也吃得起短痛:日本经济尤其强劲,升值一波也死不了。

结果?日元从每刀240一路升到120,硬生生升值一倍。美国货品出口果然改善,贸易赤字缩小。

日本泡沫经济开始酝酿,10年后房地产崩,经济长期低迷。因此,有人称广场协定为美国阴谋,但一般认为是始料未及的后果。

回头看,Plaza的代价:美国赢了,但盟友付了账单。一次难以复制的奇迹。难以复制,还是不可复制?今天的美国,还能再来一次吗?

需要比对40年前后的背景条件和因果逻辑。

广场协议发生在另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国际金融史的里程碑:197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Bretten Woods体系崩溃,国际金融秩序大改组。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当代国际金融肇始,建立于二战厮杀将尽的1944年。44国谈判协商,确立了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为中心,各国货币盯住美元,美元可兑换黄金(每盎司35美元)的。

布雷顿目的是稳住战后贸易恢复,协调盟邦内部金融安全,实现可控汇率、资本流动与贸易自由之间的平衡,稳定全球经济,避免再度陷入大萧条,尤其避免一战与二战之间那种货币战争和经济崩溃,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再次爆发。

美国领导,美元成为准黄金,美金为锚成为新规则。

同时,设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协助国家维持汇率稳定。还有世界银行 World Bank:支持战后重建与发展援助。

但到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这套体系面临严重问题:美国越战开支膨胀,长期贸易和财政赤字,美元过剩,世界各国对美元是否真的能兑换黄金失去信心,美国黄金储备迅速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失去支撑力。

于是,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史称“尼克松冲击” Nixon Shock,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1973年,各国全面放弃固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制。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正式承认这一现实,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彻底终结。

前因后果

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二战后全球经济合作的基本模式,并留下两大遗产:IMF 和 世界银行,都仍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机构;确立美元霸权地位,长盛不衰,延续至今。

起初,布雷顿只是战时盟国间的货币安排,是“全球规则”但非“全球共识”,直到冷战中后期,尤其是1970年代以后,这套体系的影响力才逐渐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战败的法西斯阵营各国,特别是日本、德国、意大利。

与冷战有关系吗?有。苏联虽然出席会议并签字,但很快脱离,从未真正接受这一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秩序, 担心加入后资本账户开放、透明度要求会破坏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1945年就宣布不加入IMF,正式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际运行结构。

1973年,时任美国财长舒尔茨召集美、英、法、日、西德五方财长会议。两年后西方峰会,增加意大利。1976年第一次G7峰会,加拿大加入。1977年,欧共体加入。

广场协议前,G7财长会议一直秘密举行。广场协议只有最初的五强参加。

盟邦之所以在1985年同意签署《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美元太强,盟友自己也受不了

在1980年代中期,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尤其是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了近50%。这对美国的出口是灾难,但对盟友也一样:日本和西德出口成本飙升,制造业承压,经济增长受限;贸易顺差虽大,但遭遇美国强烈政治压力,尤其是日本;金融市场不稳定,资本流动扭曲,投机资金大进大出。所以,盟友虽然表面上赚了顺差,但实际也在承压,
加工出口主导经济,史称“畸形发展”。

2. 美国以“顺差惩罚”施压

里根政府当时直接政治威胁:“不配合美元贬值,就被迫关税施压。”

特别是日本,已经被盯上是“贸易顺差大户”,被指责操纵汇率、倾销商品。从曼哈顿到好莱坞,日本业者在美国买买买,引发惊惧。广场协议是日本避免更严重报复的“下策中的好选项”。

3. 那时候,美国还是“可靠的大哥”

在冷战时期,美国是盟友安全的最大保护者。当时的G5体系(美、日、西德、法、英)在政治、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国。财长贝克James Baker提出,“让美元有序贬值”。美方主动承担风险(如贸易逆差扩大、国内通胀上升),显示了负责任的领导者姿态。

4. 各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还能坐下来谈

当时G5成员的财政政策、央行政策、外交协调机制都比现在灵活。

虽有不同利益视角,但都还相信协作有用、规则管得住市场。

不像今天,各国民粹、国家主义兴起、国内政治压力超大,不敢被说“听美国的”。

总之,《广场协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大家都在水里,只能一起划桨;美国既有话权,也愿出力;盟友虽有怨气,但还能信美国,不怕、不担心美国会无端翻脸,单方面撕毁协定。

今天,再做一次?很难。信任没了,领导力散了,美国自己也变了。



时过境迁

Miran的40页长篇宏论,没有具体做法,是投名状,也是关税战《葵花宝典》,要义是再搞一轮Plaza。

但长文开篇就错,称川普“清楚大获民意授权”,“民怨鼎沸”,严重危害美国的全球化必须终结。都水,经不起检验。

米兰避而不谈的是,“我们”已经不是1985年的我们了:美国,联盟,世界,总统,团队。

米兰药方与《广场》相隔40年,前后境况迥异:

- 里根时盟国利益目标一致,而川普单边蛮干广结孽缘;

- 里根应对化解经济危机,川普凭空人造全面危机;

- 里根和平友好缓进,川普“解放”“革命”造反;

- 里根横扫大选,川普未过半数;

- 里根团队精良,川普草台班子。

如果搞不成,症结在哪里?

首先,盟邦自顾不暇。欧盟穷于应对,日本长期低迷。升值?各国早都怕死通缩了。

川普“去全球化”,国际供应链岌岌可危,人人战栗,个个只求自保,哪可能愿为配合美国而牺牲?

川普以“防止转口贸易”为由,全面开打关税世界大战,深度得罪了所有人,尤其是铁盟加拿大、英国、日本,担心未谈就崩。

再者,如果要死对头参与,问题来了:死对头既不是盟友,也不是签约方。1985年有盟友陪着调整汇率,现在死对头会搭理吗?

想打压?就必须自己另搞一套供应链。

金融脱钩?逼对方更快建立美元之外结算区。

关税战?川普拉世界陪绑,世界看清、更加厌恶川普。

川普2018年试过,结果?美国制造没回来,通胀倒是先来了。

还有,美国自家政治乱作一团,哪有心情支持国际合作。搞Plaza那年,里根有强力外交团队与内政和谐,对外一致,号令群雄。

现在呢?川普天天掀桌子,国会三天两头大闹,已经无异于政治内战。“重建贸易秩序”?谁来执行?怎么谈判?谈完怎么兑现?

最后,更现实的:金融系统不愿意美元贬值。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是美债基础。贬值太快,美债被抛,利率飙升,财政直接炸锅。所以即使理论上想压美元,也没人敢真的去做。胜算何在?

说白了,你不能既要美元贬值让出口好,又要美债便宜利率低,又要通胀受控,最后依然保住美元霸权——全要是要命的硬伤深病。

风鸣拾夕
 
,赞91




白日烂尾

怀旧药方,惨烈世界,现实毒打。Miran方案纸上看挺合理,谈货币,其实是在谈霸权。

Plaza成功,因为彼时美国有三样东西:盟友,信誉,自律。今天的川普美国有什么?

那时候也没有脱钩问题。今天,软脱钩没耐心,硬脱钩两败俱伤。有人形容,想靠“汇率战”赢回制造业,就像一个发福中年人,错以为换双球鞋就能夺回高三那场篮球胜利。

“Mar-a-Lago协议”如果真能存在,它的构想根本不是“协调”、“协同”,而是“排除”、“拉帮”、“对抗”。谁是当今日本?

米兰和川普想要一场新“广场协议”式的货币干预,但这次不是五国协调,而是美国+盟国联手“打压”美元(兼打对手币),并以此重构贸易优势格局。现实吗?

幻想中的“Mar-a-Lago协议”,更像是一个封闭阵营中的美元战略协调机制——核心是:日元、韩元、欧元、英镑配合美元政策;全球供应链“去死对头化”;汇率、人力、能源等要素重组。

困难实在太多、太大:盟国不愿配合;美国内乱,财政和货币政策不稳定;缺乏制度设计,Miran只有想法,没有执行方案,承认风险很大;全世界对“川普式协调机制”极度不信任。

“Mar-a-Lago协议”不是谈判方案,而是幻想中的“货币同盟对抗联盟”——既无法度、方案,也没公信、互信,更没人愿意交出自主权、配合川普的选举节奏。

其实,美国不是没有机会改写全球贸易秩序。曾经有个机会叫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原本是奥巴马政府用来牵制对手、整合亚洲市场的战略大招。

不是用关税打对手,而是制定规则排挤对手。不是压汇率,而是制定环境、劳动、知识产权、数据规则,逼对手或大改或被边缘化。

结果,川普上台第一天就撕了它。为什么?因为他说这是“全球化精英的阴谋”,美国吃亏。然后他自己去搞“美中贸易战”,结果美国人多花了钱,通胀提早上门(通胀问题下集说),全球供应链被打乱,对手照样活得很好。

重返TPP当然早就不再可能。美国政治状况已无法批准那种多边协议:民主党怕工会反对,共和党怕被说卖国。川党只要嘛噶过把瘾,管他身后洪水滔天,管他眼前鸡飞狗跳。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强美元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川普治下,美国已从规则制定者,变成了规则怀旧者。

Miran代表的是一种旧梦重温的冲动,“只要我们再来一次Plaza,再联合盟友一次,就能重建旧日荣光”。

但现在连盟友的配合都没有,连国内的共识都缺乏,谈什么复刻历史?当川普拆了体系,以乱治国,以蛮谋世,这个全球贸易秩序,到底谁在主导?谁在被动?

四年执政,满打满算只有两年多能做事的时间,做不成就烂尾。川普本尊可是史诗级别的烂尾王。性格决定命运,川普心情颠覆国运。

下一集继续追问:如果Plaza是无法复刻的历史奇迹,美国到底错过了什么?烂尾教训是什么?进而,再次烂尾后,怎么办?国运何去何从?

《风鸣拾夕》的视频和纪说文章是两种作品,彼此关联。视频简明精要,文章充沛细说,服务两类习惯不同的阅友。鉴于内外有别,油管和文学城首发,修改调整后再在微信等平台同名同步。看视频首发可前往油管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xindomUSA,可能需要复制粘贴到浏览器,也可搜汉字“风鸣拾夕”,喜欢就订阅、转发。


延伸阅读

川普经济三板斧 硬把美国砍破产?

川普政治关税大战 雄霸豪赌势头渐失?

川普贸易核大战 对错几何?输赢几何?

川普贸易核大战 股市狂跌 对手反制

全球股市恐慌 川普要第三任 法国政坛事变

川普特使维特科夫赞普京理智有爱,举世哗然

川普关税战2.0开打 不惜经济衰退全球大乱

世界大战III?! 普京 泽林 川普,到底谁在玩火?

川普要退北约,谁来接棒填补?


你怎么看?有高见评论区聊。欢迎关注,我是风鸣,下次见。

登录后才可评论.